海思訂單不減,中國臺灣IC供應鏈產能保障傳簽至明年2Q
中美貿易戰戰火再度延燒,華為遭到美國祭出禁購、禁售令制裁,中國臺灣半導體供應鏈如晶圓代工、封測等與華為旗下IC設計海思多有合作,外界持續關注對于半導體供應鏈受到的影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5/400644.htm海思致內部員工信件幾乎是把此事件比喻成「科技史上最悲壯的長征」。不具名臺系IC封測相關業者透露,短期內,海思釋出的封測代工訂單并不至于明顯下修,反而是還有機會看增,后續若中美貿易談判有所進展,華為禁令事件也可能還有轉圜空間。
中國臺灣封測供應鏈近期也傳出,部分業者研擬是否要繼續簽訂與海思的產能保障協議至2020年第2季。
早在2019年初時,華為集團已經力求大幅提升芯片自給率,目標是達到6~7成自給,降低對外芯片的采購。臺系IC封裝、專業晶圓測試(CP)、成品測試(FT)、晶圓測試接口等業者與華為海思合作密切,熟悉IC測試業者透露,事實上,部分廠商與海思簽定的產能保障協議書,時間是算到2019年12月,用以保障芯片測試訂單量能。
而近期華為集團也緊急召開內部會議,估計未來1個月內會與臺灣供應商會談商討下一步因應措施,目前已經有一份至2020年第2季的產能保障協議書尚待簽訂。
熟悉IC測試業者表示,由于高階測試機臺投資金額較高,部分臺系IC測試大廠擴充機臺計畫目前是談定到7月份,但相關業者透露,海思估計不會下修訂單量,反而還會看增,這也將使得部分業者今年業績預估值可能逆勢上修,但后續擴產計畫,則需端看貿易戰后續變化才會較為明朗。
IC封裝龍頭相關業者則分析,事實上,華為事件后續還有變量,主要還是要看美國川普政府是否要再提出貿易戰談判的各種條件,華為的禁購、禁售令可能是個重要籌碼,近期華為經營團隊已在深圳緊急召回舉行會議,供應商估計近期也會接到海思下一步計畫,現階段則靜觀其變。
當然,相關業者表示,華為集團也必須向美系業者采購如可編程邏輯閘陣列(FPGA)芯片、射頻(RF)元件、功率放大器(PA)等產品,這些就是美國可以卡住華為手機或網通設備的關鍵零組件之一。
對于中國臺灣封測業者來說,先前中興通訊事件之時就有接獲美系芯片業者減少訂單的指令,抵消了陸系客戶訂單看增貢獻,這部分也是此次華為事件臺系后段業者擔憂的部分。
中國臺灣封測廠也承接如高通(Qualcomm)、賽靈思(XilinX)等業者訂單,未來盡管海思訂單為了華為搶攻大陸內需市場、5G基礎建設等有所提升,但也難保不會擠壓到美系芯片廠訂單量。
更嚴重的就是貿易戰造成總體經濟的衰退,不管對于美、中來說都得不償失,相關業者認為,在走到最壞結果之前,目前來看美中雙方都仍有談判空間,只是美方確實暫時掌握了較強勢的籌碼。
事實上,中國臺灣封測業者分析,華為海思年初以降的提前拉貨、搶攻手機市占率的動作頻頻,多少也擠壓到其它手機、芯片廠商以及臺系IC設計龍頭聯發科等市占率,考量到中國強力提升半導體自給率,背后其實也有臺廠技術、人才外流的風險。
臺系專業委外封測代工(OSAT)廠同時也有能力承接全球一線大廠訂單,對于未來的布局將會抱持步步為營、靜觀其變的謹慎態度因應,目前看起來短期內并不會有大規模訂單縮水的現象。
中國臺灣半導體后段供應鏈也會持續觀察,究竟這場中美貿易是還在打一場無限之戰?還是已經快走到終局之戰?屆時也才能做出較為具體的因應策略。相關臺系OSAT等廠商發言體系都不對供應鏈說法作出公開評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