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院所智能輔具運用 軟件與決策輔助成主戰場
智能輔具可分為協助照護者的工作,或是提升被照護者的生活質量。在醫療院所當中,現在許多單位都積極透過信息化、數碼化、統計分析、AI自動學習的方式,增進病患安全的同時,也紓解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4/399822.htm在醫學輔助系統上,許權廣認為在醫護人員應用端已有許多不錯成效
AI系統讓醫療更安全與溫暖
在遠距醫療和照護上,高偉峰看好軟硬件再次提升時的產業應用價值
無論是讓住院醫師可以掌握病患檢查與檢驗報告的信息系統Lazy R,或是快速檢索綜合業務內容的醫學資料庫One Family,抑或是使用自動化檢測編碼的方式,把關門診用藥決策,臺北市立萬芳醫院信息室副主任許權廣表示,這些都能夠有效提升醫療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在盡量不增加作業流程的方法下,提升病患安全。
萬芳醫療信息執行長陳俊佑醫師也透過視覺化的方式,整理臨床資料與研發決策輔助系統。除此之外,萬芳醫院現在除了與HTC DeepQ健康醫療事業部合作,推出人工智能醫療服務聊天機器人萬小芳以外,也有針對臨床試驗的虛擬員工福爾摩斯。
遠距照護軟件分析
認為「遠距」應用已是趨勢的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遠距健康照護中心副主任高偉峰說,無論是系統自動傳送生理數值,或是使用者主動按按鈕傳送通知,目前醫療級的物聯網設備,已經能夠讓醫療無遠弗屆。也因為許多經過認證的醫療物聯網設備,能夠有效收集脈搏、呼吸、心電圖、血氧等數值,未來再提供進一步分析時,就能夠提升醫師工作效率,同時也給予更精確的醫學治療。
北醫與中央大學從2018年開始合作心電圖相關的智能手表,不僅輕巧,并且電池續航力也越來越好,收集且經過分析后的數據,能夠在看診時,提供醫師更多的信息與依據,并且提高醫療與照護的安全和完整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