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高通、蘋果、Intel三角戀,誰幫你們和解的?

高通、蘋果、Intel三角戀,誰幫你們和解的?

作者: 時間:2019-04-17 來源: 收藏

轟轟烈烈的世紀官司剛打了兩年就戛然而止,已經撕掉底褲、生死相向的兩大豪門宣布重歸于好,作為第三者插足、在移動業務上躊躇了接近10年的也徹底告別了移動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4/399600.htm

這場被普遍預測為5-10年持久戰的豪門官司,結束得讓人目瞪口呆,畢竟前一天兩家公司還互相索要上百億美元的賠償費。

插足,分手成仇,幾乎整個產業都開始坐山觀虎斗。在訴訟之后,華為第一個暫停了與的專利授權,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曾在一次演講時表態,“在全球訴高通,核心不是該不該收費,而是要合理的收費(相比其它公司是10倍的水平)。未來,美國FTC調查蘋果與高通的訴訟以后,會打出一個世界規則,高通的定價太高了,會降下來。”這基本也是整個手機產業鏈的期望。

但隨著和解,所有的期望都落空了。此時,相比于“雙方和解之后對產業鏈的影響”而言,“雙方和解的原因”、“誰促進他們和解”或許更值得探討。

不留余地的高通、蘋果

高通一直向外界釋放“和解”的善意,但蘋果鐵了心的視若無睹。從這兩年庭審細節可以看出,蘋果對合作了7年的伙伴相當絕情,不留余地的曝光了高通的各種“齷齪”。

第一個黑幕是高達10億美元的專利回扣費。當然,高通不只給蘋果回扣,三星、LG也享受過長達十年的回扣。從韓國司法部門公布的細節來看,高通的回扣目的是讓客戶購買高通的基帶和射頻芯片,通過回扣限制競爭。當然,還有一個效果,“拉攏豪紳,繳稅捐款。他們交了,才能讓百姓跟著交錢”,給高通貢獻了65%的中國企業,都是沒見過回扣的“百姓”。也正是因此,中國手機企業基本都期望蘋果能夠把高通的費率“打下來”。

第二個不留余地的做法則是在FTC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中,曝光了高通對蘋果的專利費率,以及協議中存在的排他性條款。在蘋果的帶頭效應下,、華為也都參與舉證,Intel還舉證稱高通拒絕向Intel授權標準必要專利,違反了FRAND條款。

而高通的還擊也相當給力,在全球各地發起專利訴訟,并且在中國、德國拿到法院授予的訴中禁令,讓蘋果不得不緊急更新軟件、停售侵權產品。同時,高通還指控蘋果“盜竊了大量的機密信息和商業秘密,以改進Intel的芯片性能。”在此期間,高通拿出了接近300億美元現金回購股票,一副“陪你打到底”的決心。

兩家公司的步步緊逼處處展示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雙方之間基本不可能出現“還是原配好”的臨時起意,主動和解沒有內在動力。

Intel的不給力

業界猜測更多的,是Intel的不給力。畢竟,從蘋果目前的產品節奏來看,Intel的兩代5G芯片XMM 8060、XMM 8160都不能支撐蘋果的需求,而高通已經扶持了小米、OPPO、vivo、三星、一加等諸多競爭對手,自給自足的華為也已經在5G上領先于蘋果,甚至隔空喊話“希望蘋果不要缺席5G”。

事實上,Intel在移動業務上已經三起三落。早在2010年,Intel以14億美元收購了英飛凌旗下無線業務,并與自己的Wimax業務重組,以期望在4G時代拿下錯過的移動市場。但遺憾的是,Wimax失敗了。從英飛凌收購的、擁有3000人的移動業務,從收購之初的微利到2012年就虧損了17.76億美元,2013年,虧損擴大到31.5億美元。

2014年,Intel再出昏招。在手機市場突破無門之后,Intel選擇與中國山寨產業鏈合作“x86平板”意圖曲線救國,當時,Intel平板芯片Atom幾乎完全白送。一年時間,4600萬臺平板出貨量只帶來了2億美元的收入,卻造成了42億美元的虧損。2015年,Intel移動業務重整被并入PC事業部,移動業務團隊也在接下來的裁員中流失大半。

但2016年,Intel借蘋果東風東山再起,iPhone 7首次搭載了Intel基帶芯片。雖然Intel的4G芯片表現遠比高通遜色,但蘋果不斷給Intel增加訂單,并最終在iPhone X時完全替代了高通的業務。

根據Intel財報信息推算,2016年,Intel包括基帶、WIFI、藍牙在內移動業務收入約21億美元,2017、2018年,Intel移動業務收入分別達到27億美元、36.2億美元。事實上,這已經超過了聯發科的移動業務收入。

在虧損最嚴重的幾年波折中Intel堅持了下來,但剛有起色之后Intel卻毫無前兆的正式告別了移動業務。一位資深業內人士透露:“Intel自己的人都傻眼了,上周跟他們溝通時,他們5G高頻業務研發的負責人,還對5G信心滿滿的。”

此外,兩個月前的MWC上,Intel還發布了相關5G技術,與聯想、聞泰在中國移動的“鴻鵠”計劃上發布了5G筆記本業務,絲毫沒有退出市場的跡象。而且,需要指出,蘋果歷來并不熱衷于搶發某種技術。此前,蘋果第一款4G手機,比三星晚了整整3年時間,從這一點來看,5G對蘋果的危機并沒有想象中的大。

種種疑點讓這看起來更像是一場交易。高通蘋果和解的同時,Intel主動宣布退出移動市場,這或許是和解的一個重要籌碼。

雖然沒有公布任何交易細節,但Intel退出之后,高通拿下蘋果6年的合作協議,也從Intel手中搶到了5G筆記本業務。作為回報,這場交易的獲利者很可能在接下來的某個時間點投桃報李為Intel接盤上千人的5G業務團隊。

政府干預是最大可能

但是,QIA自身做出這種三方妥協的可能并不大。最大的可能性是美國政府的介入,一手促成了這一看似三贏的局面。

高通成為最顯眼的受益者,商業模式得以持續,而且3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在股價暴漲23%之后也帶來了等同于全年營業利潤的投資回報。蘋果則擺脫了“無芯可用”的危機,甚至高通還有可能在專利費率、芯片采購上給蘋果私下開出了優惠條件。Intel也徹底放棄了“雞肋”業務。

美國政府同樣是潛在受益者。此前,特朗普以國家安全名義駁回了博通對高通的天價收購,因為擔心“無法保持未來與中國企業在5G上的競爭優勢”。顯然,鼓動全球各國封殺中國5G產業的同時,扶持高通這一美國5G的代表企業也是必然之舉。

如果任由高通、蘋果持續廝殺,無論是高通被蘋果改變了專利收費模式,還是蘋果因高通決裂在5G手機上大幅落后,都會對美國的5G產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對于“必須要在5G競爭中獲勝”的美國政府而言,任何一個結果都無法承受,出手干預勢在必行。

距離5G商用已不到一年時間,5G競爭又再次回到原先的軌道上。



關鍵詞: 高通 蘋果 Intel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