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30發布,帶領這家中國芯走向國際舞臺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摩爾定律,這位睿智的科學家曾經這樣預言: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也許沒有任何依據,但即使是這樣粗糙的預言,卻代表著整個芯片行業的巨大進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3/398975.htm在現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被芯片所包裹著,我們可以用小設備進行一些高精度的計算。很明顯的是,我國每時每刻都在消耗數以億計的芯片,但在“中興事件”之前,很少有人知道使用的電子產品的內“芯”不是來自“中國智造”。
國產手機創新意識覺醒
在2018華為核心供應商大會上,共有150余家供應商與會,其中有92家獲得華為的獎勵。從獲獎情況看,98家供應商中,25家來自中國大陸,12家來自臺灣和香港,其余全部是國外供應商。從供應商的數量來看,境外供應商占到全部供應商的73%,而其中并沒有一家是國產IC設計企業。
大量國外供應商占比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華為每年要耗費上百億美元從國外采購芯片,高通、英特爾、賽靈思、鎂光、博通、Cypress/Spansion、Skyworks、Qorvo、德州儀器等都是向華為提供芯片的重要賣家。

在國內,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等深受國民喜愛的知名國產手機品牌,不僅依靠安卓系統,也依賴大量進口芯片以完成整機設計。雖然如今包括華為、格力、阿里巴巴在內的知名企業已經開始陸續獨立開發自己的系統和芯片產品,但是很多技術都是“買來的”。這種模式雖然能快速誕生一款高配置、高性能的旗艦機型,但品牌的含金量十分有限,對外界的依賴性也依然很強。如果爆發一場貿易戰,那么很難保證一款擁有大量“進口芯”的手機品牌能夠在市場上擁有長遠的發展。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國內科技力量也在不斷提升,尤其是在中興事件影響之后,國內眾多國產科技企業意識到,只有真正地掌握“核心”科技,才能不受制于人,特別是在手機行業,雖然芯片看似非常小,但是研發芯片卻是一個非常漫長和復雜的過程,而目前在國產手機中,無論是核心處理器還是周邊小器件IC,主要都是依靠進口芯片為主。即使在國產手機品牌迅速進行海外擴張的當下,也只有極少數的國產IC產品能夠進入到主流品牌旗艦機型的供應鏈中。
華為P30 全球發布 國產IC“艾為燈語”引關注
在這個競爭更激烈的時代,華為之所以能夠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它的核心優勢,那就是專利和技術。所以華為自己也深知只有加大投資,讓自己的核心技術得到更新,才能及時地跟進世界的腳步,同時也能夠讓華為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在麒麟芯片大放異彩的今天,華為依然沒有松懈,加大研發力度,爭取核心技術都來自于自研,否則很有可能受制于人。
誠然,每年進口上百億芯片并非華為一家的問題,而是整個產業技不如人,畢竟芯片的種類太多,產業鏈太長,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做到包打一切。華為能夠自己解決一部分芯片,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關注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的人都知道,在中美貿易戰的推動下,以“華米OV”為代表的國產手機正在提升國產芯片自供率,實現替代就要采用中國芯,正成為產業基調。不過,實現國產芯片替代,除了芯片性能達標外,自身的品牌價值,及其產品在成本、供應鏈管理、交付服務等方面同步進步,才能獲得領先手機廠商的認可。

在華為P30發布后,主打“重新定義手機攝影”的一系列P30新機成為所有人津津樂道的最大賣點。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攝像頭、傳感器等一系列海外進口的硬件外背后,還有一款真正由國人自主研發的芯片產品——“艾為燈語”系列。通過艾為燈語系列產品驅動的雙色溫閃光燈,能夠讓攝影效果更柔和、更清晰,搭配華為P30 多重攝影黑科技,真正意義上實現重新定義手機攝影。

平心而論,華為有自己的芯片設計公司,近年來也更愿意主動嘗試使用優質國產IC產品。據悉,作為本土IC設計企業的代表之一,艾為電子是華為2017-2018年度唯一引入自研項目的國產IC供應商,在一年多來的合作中,每次都憑借優質的產品和專業的技術服務獲得客戶的一致認可。此次艾為作為首家進入華為旗艦機的中國IC廠商,就被應用于華為旗艦機主打賣點之中,不難看出這給了眾多國產IC設計廠商更多的信心和希望,也展現出國產IC企業正在憑借更優的品質、更佳的服務一步一步走向國際舞臺。
芯片國產化替代的路途任重道遠
從華為的供應商中可以看出,各類芯片都少不了從國外采購,而就短板而言,國內企業在模擬器件上的差距要比數字電路還要大。
相對于CPU這種“明星”芯片,很多時常被人忽略的模擬器件,中美之間的差距更大,這才是真正的“重災區”,比如射頻和模擬前端是比CPU還糟糕的重災區。這主要是因為模擬芯片的工藝參數等都要比數字芯片更為復雜。而如今在各大高校芯片制造方面的專業教學中,重數字輕模擬也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
以龍芯1C為例,早期版RTC有漏電,也就是功耗大點,總還是能用,因為對龍芯來說,是數字電路,不管你是0.1還是0.2都代表0,不管你3.3還是 3.0都代表1。但模擬電路則不行,里面比如一個運放,輸入偏置都是毫伏和以下級別的。一旦漏電導致電壓偏個幾毫伏,性能指標都相差幾個等級了。畢竟數字里只有0和1,你多個0.X,只要不會把0變成1,對下一級就都是不可見的。
之前提到,高校重數字輕模擬,原因就在于數字電路好入門,設計只要負責鉆研代碼就行了,CPU都靠代碼編程出來。作為對比,模擬電路是一堆電路一堆參數,還要緊密結合制造材料和工藝。
在歐美國家,模擬電路很多是IDM模式(指企業業務覆蓋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的所有環節),這個也會有巨大的優勢。以德州儀器為例,他們有自己的工藝線,模擬芯片設計師可以直接結合線來設計優化。但是國內大多是Fabless模式(沒有制造業務、只專注于設計),這樣設計和制造磨合溝通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都會偏高,而且設計和制造的磨合優化也會比較麻煩,整個研發周期就會慢很多。總的來說,芯片國產化替代的路途任重道遠。
一直以來,艾為都是用最高標準要求自己,這不僅是“艾為芯”在海內外市場打響品牌的重要一環,更為解決客戶面臨的產品問題,滿足客戶需求,提供了最及時、最專業的服務和高品質、優價格的產品。

以“艾為燈語”系列產品為例,其呼吸燈、閃光燈、音隨我動等各類驅動IC品類齊全,形成了自身的產品路線和規格差異,讓如今包括黑鯊、紅魔、vivo旗下子品牌iQOO等一系列主打燈效的手機品牌,都紛紛選擇“艾為燈語”產品。
除了手機產品,包括最新的騰訊初音未來全息音箱、韓國SK NUGU、網易三音等智能硬件,也都在進行全面分析和測評后,選用艾為燈語系列IC產品。不難看出,作為一家國產IC設計企業,艾為電子正在不斷提高和優化產品質量,用最優質、最可靠、最高性價比的產品,讓中國芯走向國際舞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