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業界動態 > 折疊屏手機爆紅 柔性OLED面板產業鏈迎新機遇

折疊屏手機爆紅 柔性OLED面板產業鏈迎新機遇

作者: 時間:2019-03-14 來源:OFweek顯示網 收藏
編者按:折疊屏手機和5G網絡成為了2019年開年關鍵詞之一,在MWC 2019展會上、三星、華為先后發布折疊屏手機。而OPPO折疊手機雖未發布,卻被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提前曝光;再結合小米總裁林斌曝光的雙折疊屏工程機,宣告著“折疊手機”已經紛至沓來。

  從表格對比可以看到,該款產品突出了柔宇方面的優勢,包括全球首發、售價、雙卡雙待與可彎折次數。當中三星華為售價已經超過15000元,而柔宇只有8999元,價格上看上去可能很有優勢。同時三星不支持雙卡雙待且屏幕彎折次數只有數十萬次,柔宇則可以彎折超過20萬次。劉自鴻表示產品價格很重要:“作為好產品,當然最終都要回歸一點,就是讓用戶買得到,買得起,用得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3/398472.htm

  不過這份對比有一些傾向性,關于屏幕分辨率、電池容量,機身設計、攝像頭等弱勢參數都沒有提及,因此還是不能說孰好孰壞,因為現在手機這個新形態產品還在市場初期,并不成熟。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接受德媒采訪時表示,華為的目標是在一兩年內,將手機的價格壓低至1000歐元。

  余承東還指出,在各個設備制造商的競爭下,設備可能很快地迎來500歐元大關的突破。如果市場反響比較積極,各個廠商可能隨時加速量產。

  談及對手,余承東表示,出貨量方面華為和三星已經很接近,最晚明年之前超越三星拿下智能手機行業領導地位。至于蘋果,余承東的觀點是,華為的創新能力遠超前者,畢竟蘋果今年甚至明年都很難拿出折疊屏手機。

  正如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兼終端事業部CEO徐峰所言,柔性折疊屏手機目前商用還不是太成熟,這是個值得關注的方向,還需要看市場客戶的進一步反應。

  可以肯定的是,可折疊屏手機產品是手機廠商證明自己研發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名片。誰的折疊屏更大、誰的鉸鏈更耐用、誰的機身更薄……

  但就目前而言,各大手機廠商的屏幕供給基本都處于合作研發的過程,比如華為則是借助京東方,而中興、小米則是借助維信諾。

  一個產品能否成功在主流市場站穩腳跟,早已不是孤軍作戰,而是能否融合全產業鏈的優勢。所以,在折疊屏幕手機的賽道上,誰能夠率先突破成本限制,推出成熟的產品,并實現規模化量產,誰才有能力掌握先機。

  中國勢力正在崛起

  在折疊屏手機對需求的推進之下,柔性AM市場將迎來爆發。2019年,對于柔性AM也許只是一個起點,但中國商來說將是一個新的機遇。正打破三星的壟斷,成為全球柔性屏領域崛起的新勢力。

  目前,華為與京東方已開展了深度合作,中興、小米則與維信諾搭伙,而深天馬也同樣受到國產廠商的青睞。可見,中國廠商正逐步打破三星的壟斷,成為全球柔性屏領域崛起的新勢力。

  除開價格因素,國內廠商開始注重自主技術的研發,選用國內供應商不僅可以更為直接管控技術生產,降低供應鏈“爆雷”的風險,還可以提高國內制造業整體水平。

  目前,國內已有京東方成都6代全柔性OLED產線與天馬武漢6代混合剛柔OLED產線投入量產。今年,國內柔性OLED屏幕還將迎來量產關鍵時間點:和輝上海6代混合剛柔AMOLED產線、維信諾固安6代全柔性AMOLED產線、華星武漢6代全柔性AMOLED產線也都將投入量產。

  群智咨詢的報告顯示,中國內地未來兩年將增加6條柔性AMOLED生產線投產,包括京東方3條、深天馬1條、維信諾1條和華星光電1條。可折疊手機量產,將推動柔性顯示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根據奧維睿沃(AVC Revo)數據,2018年智能手機AMOLED面板出貨3.9億片,占智能手機面板市場26%,其中柔性AMOLED占比9%。而中國面板廠AMOLED市場占比由2017年2%增長至2018年4%。其中,維信諾中小AMOLED面板全球出貨量排第三;2018年京東方柔性AMOLED面板量產出貨,進入華為高端旗艦機型供應鏈,AMOLED全球出貨排第四。隨著今年更多國內AMOLED項目投產,中國面板廠智能手機AMOLED屏出貨占比將由2018年的4%上升到2019年的10%。

  但是,三星的柔性OLED屏量產也曾經歷艱苦的爬坡過程,中國面板廠的柔性AMOLED量產后能否順利完成爬坡,將是考驗。此外,中國柔性OLED產業鏈上游的化工材料、生產設備目前大部分依賴進口的局面,能否借可折疊手機的熱潮,盡早補上產業配套上的短板,也需觀察。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OLED 面板 折疊屏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