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等國內面板廠商崛起 國產偏光片迎最好發展時機
近兩年,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等國內廠商持續擴大面板產能,從而帶動偏光片的市場需求。不過,偏光片以及相關材料擴產速度不及面板擴產速度,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引發偏光片缺貨問題,預計偏光片供應吃緊的狀況將一路延續到2022年,2019年價格持穩,偏光片企業運營將被看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2/397899.htm

在大陸面板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上游材料設備國產化的鼓勵政策下,偏光片廠商積極跟進,擴大研發投入,產能規模也在不斷擴張,國產替代率預期將得到大幅提高。目前,三利譜、盛波光電、誠美材料等廠商也在加速布局,以搶占市場先機。目前,偏光片市場情況如何呢?相關企業有哪些動態?那就隨OFweek顯示網小編一起看看吧!
國內面板廠商崛起 國產偏光片迎最好發展時機
近年來,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等國內廠商不斷擴張面板產能,這給面板上游設備與材料廠商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讓偏光片的市場需求也呈現出較高的增速。據統計數據顯示,國內偏光片市場規模有望從2017年的150億元成長至2021年的300億元左右,市場需求依然在快速增長。
隨著消費類電子產品制造中心轉移到中國境內,中國的智能手機和電視整機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繼續增長,作為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大宗采購商品之一,顯示面板的國產化速度明顯提升,從而拉動面板上游的材料與設備國產化進程同樣提速。
長期以來在偏光片市場一直占主導地位的是日東(Nitto)、住友化學(Sumitomo Chemical)和LG化學(LG Chem),在偏光片市場總額中仍然占據著80%的比例。不過,老牌的偏光片生產廠商如日東電工已經開始轉型不再開出新的產能,LG化學和住友化學也放慢了擴張步伐。韓國的ACE和日本三立子,因為資金問題,新線也基本處于停滯。

目前最有發展前景的還是大陸市場及本土的偏光片廠。相對于日本、韓國、臺灣眾多已經成熟完備的企業而言,中國內地廠商中TFT-LCD偏光片預備用全工序規模生產能力的廠商主要為盛波光電和三利譜、東旭光電等幾家企業。
偏光片為面板核心材料,成本占比高達10%左右。加速材料國產化是未來下游面板廠商提高成本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國產偏光片將成為廠商首選。盡管中國內地對偏光片需求量巨大,國產化率卻不到10%,可見國產偏光片未來潛在空間大,當下是本土偏光片廠商最好的發展時機。
偏光片國產化優勢
在面板產能逐漸轉移到我國的情況下,偏光片產業的大規模進口替代即將到來。下游客戶普遍有強烈意愿配套使用國產偏光片,那偏光片國產化有哪些優勢呢?那就隨小編一起來分析。
偏光片國產化配套有三大好處:
一是售后服務將更為便捷周全。
二是成本將大幅下降。相同規格、性能的產品,本土廠商大尺寸偏光片通常報價會比國外競爭對手略便宜,我們粗略估計報價低5%左右,體現一定程度的性價比優勢。如果考慮關稅,本土廠商價格優勢更加明顯。因此,整體上相同產品,對面板廠來說,采購本土廠商偏光片的成本<外資中國設廠<外國進口。
三是訂貨周期也會大大縮短。
此外,出于產業安全的考慮,國家對于國內面板廠商有國產化材料使用的比例要求,這都為偏光片的國產化提供了市場機遇和政策保證。所以國產偏光片高速增長是可以預見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