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MCU廠商盤點:如何在國外MCU大廠“壟斷”中突圍
在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各類終端需求的持續發酵下,市場重燃了對MCU這個已面世數十年產品的熱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2/397386.htm在近期一份的調查報告中顯示,2018年全球MCU營收達186億美元規模,達到近306億片,其中前八大廠商占據了近9成市場份額,可以看到,從2015年開始,為爭奪市場份額,布局強勁增長的物聯網應用,全球MCU主要廠商之間發生了數起大規模并購:NXP在2015年以118億美元收購飛思卡爾,完成了在汽車電子領域的布局,市場占有率達到19%,排名也一舉從第六上升至第一;Microchip在2016年完成對Atmel的收購,成為全球第三大MCU廠商,市場占有率上升至14%;Cypress在2015年以40億美元收購spansion,市場占有率達到4%,頭部集中效應顯著。
反觀國內MCU廠商,總體來看,不論是市場份額還是技術先進性,都無法和國外企業相比。對于中國企業而言,目前占據的主流市場還停留在8位MCU,占比50%左右。16/32位MCU占比分別為20%左右。這意味著,國內MCU應用領域多集中在低端電子產品,中高端電子產品市場還在外企手里。

在我國MCU企業中,生產32位通用型MCU的企業屈指可數。我們看到,除了兆易創新、靈動微電子之外,其他企業,比如華大半導體、航順和致象爾微電子等,只有若干種通用MCU芯片。
另一方面,在生態環境建設上,多數國產MCU企業還停留在開發板、燒寫器和基礎固件庫上,至于開發環境、RTOS和中間件,依舊依靠第三方更高層應用的支撐,比如物聯網、專業算法庫、行業應用以及大學計劃等,與國外MCU大廠依舊有較大差距。
在中國市場,由于本土OEM廠商需求量大,ARM內核授權的便利性,加上當地服務的天然優勢,催生了不少MCU初創企業。國產MCU要走向國家舞臺,和其他半導體產品一樣,需要走的是一條艱難曲折的突圍路。面向百億級的物聯網設備市場,MCU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給國產MCU的發展創造了較好的切入點。
今天,與非網小編來梳理一下國內MCU主要廠商都有哪些。
1.兆易創新
憑借全球領先的存儲器市場地位,兆易創新在MCU上也發揮了強大的片上存儲和緩存資源的巨大優勢。
從2013年兆易創新推出中國首個Arm Cortex-M3內核32位通用MCU系列產品算起,到今天僅5年多的時間,兆易創新已經走在了市場的前列,并更擁有廣泛的行業品牌用戶群。
兆易創新GD32 MCU是中國高性能通用微控制器領域的領跑者,中國第一個推出的Arm? Cortex?-M3、Cortex?-M4 及Cortex?-M23內核通用MCU產品系列,已經發展成為中國32位通用MCU市場的主流之選。并以累計超過2億顆的出貨數量,超過1萬家客戶數量,21個系列320余款產品選擇所提供的廣闊應用覆蓋率穩居市場前列。
GD32系列通用MCU采用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并已獲得國內和國際多項專利認可。先后推出了業界首個具備數據雙重安全加密的MCU產品系列、業界最大閃存容量的Cortex-M3 MCU、市場成本最優的 Cortex-M3 MCU以及性能最為領先的Cortex-M4 MCU。
兆易創新GD32 MCU也是Arm?大學計劃(University Program, AUP) 中國首批合作伙伴、Arm? mbed? IoT平臺生態合作伙伴、“兆易創新杯”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的冠名廠商。所有型號在軟件和硬件引腳封裝方面都保持相互兼容,全面適用于各種高中低端嵌入式控制需求和升級,全面釋放高性價比的出眾價值,并構建完善的生態系統和易用性優勢全面支持多層次開發加速設計周期。產品通過長期市場檢驗,已成為系統設計與項目開發的創新首選。
其MCU產品系列適用于工業自動化、人機界面、電機控制、安防監控、智能家居家電及物聯網等領域。
2.中穎電子
中穎電子是家電MCU市場的龍頭企業。鋰電池管理芯片和AMOLED顯屏芯片是公司的增量業務。中穎電子專注于MCU產品集成電路設計,采用8英寸0.13-0.5μm CMOS工藝,MCU母體包括4-bit OTP/MASK MCU、8-bit OTP/MASK MCU、8-bit FLASH MCU,主要應用于各種小家電、白色家電、黑色家電、汽車電子周邊、運動器材、醫療保健、四表(水、電、氣、暖)、儀器儀表、安防、電源控制、馬達控制、工業控制、變頻、數碼電機、計算機鍵盤、鼠標、網絡音樂、無線兒童監控器、無線耳機/喇叭/門鈴。
未來,公司將持續研發新的32位內核產品,持續進行變頻空調控制芯片的推廣。AMOLED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市場空間廣闊,國內面板廠積極投資建廠,未來幾年產能將得到釋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