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平臺之爭從群雄逐鹿轉向落地為王
從盈利的角度來說,平臺經濟的特點決定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爆發式增長,馬太效應的出現需要一定時間和數據數量的積累。秦成認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盈利一定來自于基于海量數據連接后大范圍應用及推廣。所以需要各廠商既抬頭看路,還要腳踏實地。需要實實在在讓客戶看到實際應用效果,總結復制經驗,快速推廣以獲得海量連接及數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1/397338.htm紀豐偉向記者列舉了三類盈利模式:一是項目型短期盈利模式,通過智能化改造的大中型項目來盈利,但這種模式增長性有限。二是平臺化中短期盈利模式,企業上云過程中,平臺提供商通過提供應用服務獲取收益。三是平臺化中長期盈利模式,通過培育平臺生態或利用平臺匯聚的數據進行變現。
“平臺提供商只有在經營模式轉變到中長期盈利模式后才能實現盈利的突變,而由于工業互聯網的工業特性帶來的復雜性,這將是一個艱巨、漫長的過程。”紀豐偉補充道。
不過,盡管前路漫漫,但對于平臺提供商而言,2019年或許是盈利的破冰點。
“在沒有形成規模之前,短期盈利困難,但是隨著工業互聯網產融結合政策的加快研制,以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的設立和IPO注冊制的實行,資本市場對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企業的投資活動和投資力度將會逐漸加大,平臺融資規模和融資活動將會同步增長。伴隨平臺自身設備管理能力、工業機理模型封裝能力、應用服務開發能力的提升和推廣應用,平臺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將進一步提升,2019年有可能成為平臺盈利的破冰點。”楊春立表示。
新興技術與平臺結合將愈加緊密
技術是平臺發展的原動力。2018年,工業大數據、AI、VR甚至區塊鏈等新興ICT技術與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結合應用呼聲越來越高。從技術角度來看,這些新興技術會對工業互聯網平臺產生哪些影響是業界不可回避的問題。專家認為,作為技術密集型和復合型的一項戰略新興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推廣實施過程中,必須積極融合各種相關新興技術。2019年仍然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技術應用的探索期,新興技術與平臺結合將愈加緊密。
其中,邊緣計算技術將得到重視,邊緣計算產業將出現高速發展。隨著邊緣端設備性能及計算能力的提升,邊緣端作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承擔愈來愈多的作用。比如遠程軟件刷寫及版本更新等等。另外,隨著設備上云行動的深入,設備端邊緣側的功能和應用將越來越多,這將推進邊緣計算產業,包括FPGA/GPU芯片產業、實時數據分析等產業的發展。
另外,大數據、AI、VR/AR等技術也值得關注。秦成告訴記者,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推廣及工業大數據的積累,工業大數據的建模分析等核心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基于數據推進人工智能算法的應用以促進工業APP的成熟將會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落地價值帶來質的提升。AR/VR是解決制造業勞動力短缺的重要技術手段,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后臺PLM系統中取出三維,構建基于AR/VR的操作指導、維修指導、銷售或展會產品展示可以將3D應用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開源技術的應用將加速發展。紀豐偉認為,在平臺基礎框架、邊緣計算架構、大數據管理、微服務架構、APP開發等方面,開源架構將成為工業互聯網新入企業的主要選擇。與此同時,我國大量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工業設備相對老舊,協議不開放導致連接困難。因此,隨著設備上云的速度加快將倒逼設備數據采集技術實現爆發性增長,從而促生很多本地化、行業化的中國特色采集技術的出現,并進一步推進相關技術標準的研究和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