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系列之一: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算法與框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12/396139.htm

AI主要包括各種不同的算法與技術。其中機器學習是一種統計學習方法,旨在訓練具有大量數據的模型。該模型從已知數據“學習”“規則”并自動更新模型中的相關參數。經過訓練的“規則”和“模型”可用于預測現實世界中的未知數據。
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的一個子領域。它廣泛用于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領域。深度學習可實現無監督學習——無需人工提取規則或功能。卷積神經網絡(CNN)是一種典型的深度學習算法,經證明在圖像識別和分類等領域非常有效。CNN通過分層多個(通常為4~5層或更多層)非線性函數來模擬人類神經系統的工作過程。

AI框架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計算能力和訓練效率。數據并行性和模型并行性是提升算力與效率的兩種方式。

在數據并行性中,數據被放置在并行計算環境中的多個處理器上,不同的機器具有完整的模型副本。每臺機器只需獲取不同部分的數據并訓練數據。其關鍵在于整合不同機器的結果,達到快速收斂。
在模型并行性中,分布式系統中的不同機器負責單個網絡的不同部分中的計算——例如,神經網絡中的每個層可以被分配給不同的機器。模型并行的優點是可以通過使用多臺機器同時更新多個參數來加速算法。
垂直應用
AI的商業價值最終仍需要在垂直領域的應用中體現。成功的應用需要結合AI和特定行業的專業知識,將AI產品轉化為最終用戶的定制解決方案/服務。 AI目前已應用于醫療保健,工業,安全,金融科技等眾多行業。
AI能實現什么?
通過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和強化學習等手段,機器可以利用統計模型,達到一定的“思考”能力。
圖像識別和人類語音識別已成為目前AI最重要的兩大應用。AI的準確性已達到滿足日常生活與工作需求的水平。當數據在未來變得更加結構化和準確時,其應用將會變得更加廣泛。
機器學習結合其他技術支持各種應用。像DoNotPay這樣的聊天機器人使用機器學習來解釋用戶響應并確定后續查詢。特定于某種服務的語音命令即將成熟。使用語音識別可以在法庭上檢測情緒和謊言。內部數據分析,例如通過機器學習可以實現協助起草文件,如簡報和語言優化動作。
對于企業來說,AI可以提升運營效率、推動創新,并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
AI的應用存在哪些挑戰?
數據可獲得性、實施的復雜性、業務價值的開發是AI應用推廣所面臨的挑戰。
數據可獲得性:訓練模型用的數據集的數量和質量在許多案例中都成為了AI應用的瓶頸。AI模型訓練需要基于充分的歷史或參考數據。而在很多情況下,企業缺乏有效的數據跟蹤與訪問的系統,甚至可能沒有數據的訪問權限。在另一些情況下,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可用的數據不足、現有數據格式無法進行模型訓練等。
實施的復雜性:在某些領域(例如語音識別,安防監控,圖像閱讀),AI可以當做平臺被使用(AI-as-a-platform)。但在大多數情況下,要開發一套行業統一的AI解決方案,更不用說跨行業的解決方案。AI的實施需要大量的定制化工作和行業專業知識的支持。
業務價值的開發:AI的應用必須以給行業帶來真正的價值為基礎,無論是為了創收還是節約成本,或是賦予公司切實的競爭優勢。我們預測AI會首先應用于能產生直接利益的領域,如:
提升營收:基于客戶特定的定制化推薦
節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預測異常情況
有形競爭優勢:如用AI賦予成像設備,金融投資決策等
企業應該為AI時代的到來做些什么準備?
首先,企業的管理層應明確發揮AI技術優勢的方式與方法,他們應評估AI應用的會帶來的短期和長期的價值以及相應的財務影響。
其次,公司應有效評估其內部IT能力和基礎設施。通常,不同行業企業的能力和資源會有非常大的差異,很多傳統行業企業或小規模企業通過依靠自身投入很難有效地達成技術升級。此時企業應該仔細評估是否需要引入外部合作伙伴,如云服務平臺,AI解決方案提供商和AI系統集成商。
最后,關鍵的利益相關者應共同制定明確的AI實施路線圖以及績效跟蹤機制。管理層應強調AI項目對企業的重要性,并分配足夠的資源以確保達成預期的結果和按時交付。
AI技術供應商的市場格局?
越來越多的玩家瞄準不同的業務環節切入了AI市場
一體化行業巨頭:AI生態系統包括以芯片為核心的基礎設施,算法與框架和行業垂直應用。谷歌,亞馬遜和百度等IT巨頭已經滲透到價值鏈的各個組成部分,提供種類繁多產品和服務。他們是AI市場的領導者。
芯片供應商:一些企業專注于AI芯片的生產和銷售,芯片是AI基礎設施的核心部分。在這一細分市場中,英特爾,高通,nVIDIA等IC巨頭憑借他們豐富的設計、制造和廣泛的行業經驗,占據行業領導者地位。另外一些初創公司如寒武紀(Cambricon),深思創芯科技(DeepcreatIC)和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IME)等亦進入AI芯片領域成為新興的競爭對手。他們通常獲得大學和研究機構的支持,以扎實的學術背景切入市場。
算法與框架供應商:在AI的算法與框架產業中,有很多新興企業與IT巨頭展開了充分競爭。以商湯科技(SenseTime)為例,發揮自身在深度學習算法框架的優勢,為公安行業提供視覺分析和面部識別服務,同時與其他行業如教育、零售和汽車等領域實現廣泛的垂直行業覆蓋。
垂直應用提供商:很多AI公司專注于特定的細分行業或先進技術領域,專注垂直行業應用的開發,如科大訊飛(IFLYTek)及碳云智能(iCarbonX)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