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和愛立信緋聞始末:從同病相連到惺惺相惜
近日,網上關于思科收購愛立信的新聞傳得沸沸揚揚,據相關人士對筆者透露,這是誤傳,是假新聞,思科并未收購愛立信,對關注它們的人而言,它們又撒了一波狗糧,對雙方而言,它們又策劃了一次免費的營銷活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12/395499.htm傳聞顯示,思科將以每股11美元,總價335億美元收購愛立信公司,據相關數據顯示,思科2019財年第一財季財報營收130.7億美元,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一財季的營收及盈利均超過分析師預期。受這一消息的影響,在納斯達克周三的盤后交易中,截止發稿時,思科股價上漲了4.67%,至46.40美元。今年第三季度,愛立信的運營利潤為3.08億美金,運營利潤率為6.0%,這也是繼今年Q2實現運營利潤增長之后,愛立信運營利潤再次實現同比增長。雙方的營收和利潤均好于預期,也難怪被傳緋聞,畢竟1+1大于2這樣的道理在商場太實用了。
思科與愛立信緋聞回顧:從同病相連到惺惺相惜
思科與愛立信并非近日才有緋聞,它們在2016年就傳出了緋聞,據業內人士分析,當時的思科為了應對華為和中興的崛起,通過與愛立信聯合有一個很大的目的,就是防止華為稱霸通訊和物聯網市場,華為的5G整體專利數量全球第一。據業內人士對OFweek電子工程網編輯透露,為了加強雙方合作,2015年愛立信和思科曾進行了合作,它們為了搶占全球網絡服務市場,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它們就是為了對抗華為。
愛立信近年來是負面不斷,據悉,12月6日,瑞典通信巨頭愛立信系統出現軟件故障,一度導致全球11國部分通訊網絡出現癱瘓,受影響的通訊商包括日本軟銀、英國等,日本更是出現久違的“公共電話亭前排長隊”的情況。思科也好不到哪里去,可謂是雷電交加,思科本來是一家軟件公司,和華為的硬件互補,然和思科的軟件也是出現很多負面,而且思科開始布局交換機和路由器,這是華為的業務,華為也開始做軟件和云計算,雙方的業務從互補到交叉,必有一戰。
思科與愛立信都受到華為的沖擊,可謂是同病相連。
共同的敵人:華為和諾基亞
華為和諾基亞可以說是思科與愛立信共同的敵人,因為近年來華為的布局和業績表現太出色了,不管是手機還是通訊設備,亦或是5G業務,華為均走在了世界前列。作為老牌的設備廠商愛立信,它近年的業績持續下滑,受到的沖擊很大。據OFweek電子工程網獲悉,愛立信2017財年全年營收為約合255.92億美元,較上年下降10%;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約合44.76億美元。愛立信在移動網絡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華為和諾基亞,諾基亞雖然折戟手機業務,但其通訊業務仍舊強勁,據悉,愛立信剛剛簽下歐洲幾十億美金大單,對愛立信沖擊很大。
2018年2月15日,思科發布了2018財年第二財季財報。報告顯示,思科第二財季凈虧損為8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凈利潤23億美元相比下降474%。思科的很大一部分營收來自于基礎設施平臺業務,包括硬件業務如數據中心交換機,這一塊是華為的核心業務,雙方競爭很大。
相比較而言,華為近年的表現堪稱驚艷,2017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036億元,同比增長15.7%,凈利潤475億元,同比增長28.1%。華為高層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2018年華為的年度總營收將超過1000億美元,同比去年上漲17%,華為成為了全球第三家千億美元俱樂部的互聯網電子科技公司。
華為的5G業務一路飆升,近日,華為突破重圍牽手葡萄牙拿下第23個5G訂單,成為今年5G市場最大的贏家。
對于思科和愛立信,盡管雙方均未回應事件的真實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對手太強大讓思科與愛立信坐不住了,5G時代,它們必有一戰,誰勝誰負,尚未可知。不管緋聞是真是假,對于雙方均是利大于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