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的鑰匙:IPv6來了
去年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規模部署,計劃指出到2018年末國內IPv6活躍用戶數要達到2億,2020年末達到5億,2025年末中國IPv6規模要達到世界第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12/395407.htmIPv6,來了嗎?
再見,IPv4
如果要弄清什么是IPv6,那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IPv4,在了解IPv4之前呢,首先要說的是IP……對,這事兒不能急,咱慢慢說。
所謂的IP地址,通常指的就是IPv4地址,比如“192.168.31.X”,當網絡設備連接上互聯網以后,就會被分配一個地址。這個地址就像我們生活中的地址,或者說是郵政編碼,網絡上的其他設備可以通過這個地址找到你后,才能和你的設備溝通。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有地址,對發送方來說,數據包是不能被發送出去的,還需要一個協議頭來描述當前發送的數據包,協議頭中記錄了一個數據包中數據的長度等信息。
IPv4是IETF在1981年發布的RFC 791標準。IPv4總計約能提供約40億條IP地址,在這里你可能會以為當時的人目光短淺,但可以負責任的跟各位講,這個數量在當時來看,是個不可想象的天文數字。
沒有對比就有傷害,這里要引用一下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的話:“科技進步實在太快了!”大概是在1987年,雷軍上大學的時候所用的第一臺電腦是Apple Ⅱ,內存只有64KB,現在小米MIX2的8GB內存是當時那臺電腦內存的13.1萬倍。

舉這個例子是想讓大家注意一個問題,就是1987年電腦的內存和現在相比,已經增加了13萬倍,而1981年的RFC 791標準,到現在卻沒有更新。
其實不僅IPv4,下面這張圖,懂的,自然懂嘍。

那么,40億條IP地址在“萬物互聯”的現代,肯定是不夠的。現在除了電腦和手機之外,所有的智能設備都會占據一個IP,智能手環、手表、電視機、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機、智能空調、門鎖等,這么說吧,只要能接入互聯網的設備,都需要一個IP地址,這讓本來就捉襟見肘的IPv4更加稀缺。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IPv6的核心技術源于美國,北美現在占有3/4的IP地址,約30億個,而整個亞洲只有不到4億個。
IPv6,萬物互聯的鑰匙
IPv6是IP地址的第六版協議,誕生于1999年,其最大的優點就是設計地址長度達128bit,可以提供2的128次方個IP地址,即使將地球上所有沙子都變成晶體管,依然會有足夠的IP地址給電子設備使用。
近乎無窮的IP地址讓IPv6能容得下海量設備,TA將與5G等技術一起,支撐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業態的快速發展。

當然,海量IP只是IPv6的特點之一。在前不久GNTC全球網絡技術大會IPv6專場峰會上,華為網絡技術實驗室高級主任工程師蔣勝表示:“相比于IPv4,IPv6協議及標準發展的六大趨勢— —簡化、易于功能擴展、自動化、差異化服務、海量、泛在連接、安全性能突出等特點。”
在自動化提升方面,IPv6本身自帶了多項地址自動配置的方案,包括鏈路地址、本地地址等都可以用戶側全自動生成;而可路由的全球單播地址也通過IPv6獨有的鄰居發現(Neighbor Discovery)協議中的SLAAC功能自動完成配置。自動化的需求和趨勢也在場景化的路由自動配置方案中得到了體現,實現了特定網絡場景中的路由協議配置自動完成。IETF ANIMA工作組則致力于制定網絡自管理方面的標準,目前已經制定的、基于IPv6的自組織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帶安全認證的設備即插即用;管理平面路由自通,使能設備跟網管自動對接;自組織信令,完成各種管理動作。
IPv6包頭中唯一新增的Flow Label字段,為基于流的差異化服務提供了更方便的網絡層識別方式;使得路由器對流的識別不再依賴傳統的五元組,可以在不解析TCP/UDP的四層傳輸層包頭的條件下,實現對流的精準識別,并匹配相應的流轉發策略。而不同應用的流,其實對網絡轉發有著不同的質量和資源要求。IP協議最初的“盡力而為(Best Effort)”已經滿足不了新應用場景中差異化服務的需求。確定性服務最早在IETF DetNet工作組被提出,旨在為數據流提供確定性的低時延及低抖動的IP層轉發,目前提出的DIP(Deterministic IP)技術能夠通過確定性的報文調度和核心無狀態的網絡架構,同時實現三層大網端到端時延確定性和大規模可擴展性,使得在IP網絡可以為高優先級別的流提供確定性的轉發服務。
IPv6的大地址空間,使能了海量的設備接入,突破了IPv4地址40億地址空間的限制,允許幾乎無上限的接入數量。我們正步入萬物互聯的全數字化社會,通信主體不僅在數量上呈指數級增長,同時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對業務的需求也不一致,原來定長、定界、單一的尋址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用戶無法定義、感知網絡。變長、結構化地址可以有效支持海量、異構通信實體的互聯需求;多樣化的尋址方式允許應用直接表達通信需求,消除對額外映射系統的依賴;靈活、可定制的字段能夠支持用戶定義網絡功能、感知網絡狀態,可以有效滿足未來業務的新需求。
IPv6的先行者
IPv6的大規模普及已是必然之勢。但IPv6,離我們遠嗎?其實,IPv6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
剛剛結束的天貓雙11,拉開了阿里巴巴向IPv6全面轉型的序幕。
數千萬淘寶APP用戶通過IPv6網絡參與其中,用戶體驗實現了無縫切換。這也是IPv6技術在國內首次大規模應用。這次應用不僅實現了端-管-云-應用的全線貫穿,同時也為中國互聯網向IPv6的大規模遷移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提供IPv6技術解決方案的企業中,阿里巴巴是國內首家率先進行IPv6超大規模應用的科技公司。
阿里巴巴從2017年開始率先投入IPv6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在運營商的協助支持下,阿里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支持IPv6的技術部署及優化方案,截止2018年12月,已為超2000萬用戶提供IPv6服務,2018年12月6日,阿里宣布已全面應用下一代互聯網連接協議(IPv6),淘寶、天貓、優酷以及高德地圖等多個用戶過億的應用成為國內首批落地IPv6技術的APP。
據了解,阿里集團IPv6的改造計劃分四個階段:
1、2018年中前,支持外網IPv6的訪問;
2、2019年Q1前,完成公網外聯,主要是電商業務對外服務支持IPv6;
3、2019年底前,完成內內網IPv6互訪;
4、最后在2020-22年,全面實現僅支持IPv6(IPv6 Only)。
當然,不止之前提到的天貓雙十一,阿里云IPv6全棧解決方案已經服務了超過200個行業場景,涵蓋零售、金融、能源、制造、廣電傳媒等行業。其中,新浪微博通過阿里云完成了IPv6公網訪問業務的升級改造,下一步計劃通過無NAT的IPv6源地址更精準地描繪用戶畫像,為用戶提供千人千面的定制化服務,實現業務創新與增值;長江電力基于IPv6網站解決方案,實現了互聯網網站和應用系統的雙棧訪問,為終端用戶提供了更流暢的網絡體驗。

阿里巴巴集團CTO、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讓技術變成全社會能夠共享的普惠基礎設施,從而降低整個社會的創新成本,這是阿里巴巴技術的愿景。我們希望通過阿里云向客戶、合作伙伴分享技術發展的紅利,共同構建中國的IPv6生態,推動中國互聯網加速邁向下一代互聯網。”
未來,隨著網絡連接數從十億級跨越到萬億級,網絡的能力也需要進行跨越式的變革。網絡將打破“泛在連接”的邊界,成為一個超連接能力平臺,將具有差異性的服務能力、確定性的傳輸能力、去中心化的網狀組網信任能力、智能組網和極簡人工的管控能力等超越基礎連接的能力。
網絡技術將以IPv6為起點,將移動性、安全可信、服務質量作為內生的機制嵌入到數據通信協議的數據平面當中,并允許用戶交互式的向網絡表達差異化的需求。數據通信網絡必將跨越當前的瓶頸,用系統性的最優方案解決網絡問題、滿足未來需求,成為信息產業和其他網絡相關產業創新發展的堅強基礎和重要引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