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網絡覆蓋、芯片技術發展的如何?
1 網絡覆蓋:政策直接推動,三大運營商部署相繼完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11/393678.htmNB-IoT被確定為5G物聯網基礎技術之一,全球部署網絡已達50張。NB-IoT具備大容量、廣覆蓋、低功耗、低成本的優勢,能夠滿足M2M需求,得到了全球運營商比較普遍的支持。根據GSA的數據,自2016年6月份NB-IoT首個協議版本凍結,截止至2018年4月,兩年時間內全球已部署了50張NB-IoT商用網絡。無線抄表、聯網、智能井蓋、無線煙感、智能門鎖等40個用例已在批量部署中,現在已經有超過千萬個NB-IoT連接廣泛應用于城市管理及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隨著NB-IoT被3GPP和GSMA認可為5G時代的物聯網技術之一,在低功耗廣覆蓋物聯市場中長期演進,到今年年底,NB-IoT商用網絡數量有望達到100張,覆蓋全球45%的面積和65%的人口。

工信部政策直接推動,2020年國內NB-IoT規劃連接數超6億。中國是NB網絡的主要推動國家之一,目前已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NB-IoT網絡。2017年6月16日,工信部發布《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明確以14條舉措全面推進NB-IoT建設發展,到2020年NB-IoT網絡實現全國普遍覆蓋,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基站規模達到150萬個,實現基于NB-IoT的M2M(機器與機器)連接超過6億。根據工信部通報的數據,截止今年一季度,全國已建設近40萬個NB-IoT基站全年三大運營商有望再增加30萬個基站,逐步實現全國范圍內的廣泛覆蓋。
中國電信引領NB網絡部署,最晚的中移動也將在今年底完成全網覆蓋。中國電信在三大運營商中對NB-IoT發展態度最為積極,力圖在物聯網發展上取得先機,2016年NB標準凍結后快速啟動了網絡建設,依托最早進行800Mhz頻段LTE重耕的先機,2017年5月即實現全球首個NB全網覆蓋,基站規模達30萬個,7月正式開通商用,并率先公布了首個NB-IoT資費套餐。聯通和移動NB網絡建設相對較晚,工信部確定大力推動后才啟動大規模建設。中國聯通900MHz頻段帶寬較窄,其80%的NB-IoT基站需部署在1800MHz頻段,但該頻段物聯網產業鏈發展不及800/900MHz,也影響了部分建設進度。2018年5月,中國聯通宣布實現NB-IoT網絡全國覆蓋。中國移動雖擁有900MHz頻段資源,但2017年4月才獲得LTE FDD商用牌照,導致建設步伐稍慢,目前一期建設覆蓋346個城市,預計到2018年年底實現縣一級網絡覆蓋。

2 芯片:基本成熟,各廠商競爭激烈
多廠商入局,NB-IoT芯片去年集中發布。NB-IoT規模部署的另一個關鍵在終端芯片,決定了終端是否可用和是否低成本。芯片研發需要廠商具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巨大的資源投入,芯片達到成熟商用條件后,還需要批量發貨,才能實現成本的快速降低,從而對整個產業下游的應用創新起到推動作用。目前,主要芯片廠商紛紛投入NB芯片研發,2017年NB芯片開始集中發布上市,競爭激烈,這同時也印證了產業鏈對低功耗物聯網市場前景的高度認同。

我們在圖表1中梳理了目前主流廠商的NB-IoT芯片,包括大廠如高通、海思、Intel、中興微電子、聯發科、紫光展銳,小廠如Nodric、Altair、Sequans等。從各家廠商的策略來看,高通認為多模可以降低終端廠家全球商用風險,聯發科追求最小尺寸的模組參考設計,中興微電子主打低功耗+安全,華為海思追求實現批量出貨能力,以滿足規模市場的需求引領行業發展。從下游模組廠商調研來看,目前高通和華為海思在NB-IoT芯片上優勢較大,下游廠商采用較多,其中華為Boudica 120在2017年出貨已達千萬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