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價格下跌 京東方、深天馬等企業該如何應對?
自2018年開始,10.5代液晶面板廠進入投產高峰期,根據目前宣布的建廠計劃,到2020年大陸將超過10座高世代面板廠,專做中小尺寸面板的工廠也多達20座,預估大陸TFT LCD面板產能市占在2020年將逾5成,AMOLED面板市占屆時也高達38%。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11/393672.htm今年整體面板產業嚴重產能過剩,未來面板市場供過于求成為常態。今年6月份,電視面板價格來到了歷史低點。雖然第三季度全球電視面板市場備貨需求走強,電視面板價格出現階段性反彈。但四季度受到海外需求回落,品牌控制庫存及面板供應產能持續增長等因素影響,供需將逐步趨于寬松,帶動價格再次形成下行趨勢。
面板價格下跌,廠商業績呈現下滑
受到產品供大于求現況難以改變的影響,去年市場狀況不錯的面板行業今年風云突變,產品售價一路走低,年減約20%,有的產品價格跌幅甚至達30%。受其影響,多家面板廠商業績出現下滑,甚至出現巨額虧損。
大陸A股公司中,從事面板生產的主要有京東方A、深天馬A、維信諾、華映科技等企業。從這些公司披露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數據來看,業績多少受到市場行情影響。

部分面板廠商前三季營收及凈利潤對比
京東方2018年前三季的營業收入為694.6億元,同比增長0.0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8億元,同比下跌47.8%。今年,京東方合肥10.5代線開始量產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不過,今年液晶電視面板的價格一路下跌,期間一度止跌回升,10月又重新下跌。這直接影響了京東方的利潤水平。
另一家面板企業深天馬2018年前三季營業收入為217.4億元,同比增長31.7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75億元,同比下跌11.14%。隨著AMOLED屏在高檔手機中普及,2018年2月深天馬完成重組,把生產AMOLED屏的天馬有機發光公司合并入上市公司,但AMOLED面板的價格在下跌,這一定程度影響了深天馬的利潤。
今年借殼上市的維信諾10月29日發布了三季報。今年前三季,維信諾實現營業收入9.3億元,同比增長4452.9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億元,同比下跌149.65%。專注于OLED面板的維信諾,今年AMOLED智能手機屏出貨量已躍居全球第三位,所以維信諾已把AMOLED業務置入上市公司,并置出PMOLED業務,但顯然其AMOLED業務尚未盈利。
華映科技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636,456,882.26元,同比增加5.5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0,504,161.53元,同比減少355.68%。華映科技利潤下滑與公司子公司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受產品調整、產線切換及客戶認證期較長等因素影響導致產能稼動率較低、單位生產成本較高,本期提列資產減值損失較上期增加;為適應市場需求,加快新品研發,公司本年度研發投入較上期增加等有關。
中國臺灣面板雙虎第三季度也出現下滑。群創光電今年第三季度營收達新臺幣739億元(約合人民幣165億元),同比減少7%。友達光電第三季度營收為新臺幣810.4億元(約合人民幣181億元),同比減少7.3%。
近年來,大陸面板廠商持續擴大產能,造成產能過剩,導致液晶面板價格下降。一家A股上市公司高管表示,生產線一旦開工后,就不好停下來或降低產量,因停產帶來的損失有時比產品過剩更大,何況目前同業間都在拼價格、搶市場。
該如何應對?
盡管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下滑,但是國內多個面板生產企業卻選擇加緊擴建,進一步提升面板產能。據悉,京東方第二條10.5代線正在加緊建設當中,并在重慶建設其第三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與此同時,國內第二大面板供應商華星光電也正加緊建設其第一條11代線,預計在明年投產,其第二條11代線也已規劃建設。
富士康在收購夏普之后,擁有了夏普的一條10代面板生產線,其當下正在廣州建設一條10.5代線。深天馬今年宣布在武漢上馬第二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維信諾也將在合肥建設其第二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

群智咨詢李亞琴表示,面板行業利潤下行,是行業短期內的趨勢。一是上下游議價能力的轉換不利面板廠;二是面板產能增加過快,今年增加9%,明年增加10%,是近五六年來增長最快的,給供需關系造成下壓的壓力;三是受貿易摩擦和匯率影響,國內、海外需求比較疲軟,因此明年行業形勢偏保守,面板廠應該保持理性,擴大面板尺寸、產能的同時,著重提高產品附加值。
據奧維云網(AVC)的數據,進入四季度后,面板需求整體走低,預計11月份價格全面下降的風險增強。預計11月份32、43、50英寸液晶面板會下降2美元,55、65英寸液晶面板價格11月會分別下降3美元、4美元。由此看來,面板企業2018年四季度的業績仍然會承受較大壓力。
根據群智咨詢的測算,2018年上半年,全球TFT LCD市場每平方米均價來到365美金,而去年同期值為458美金。過去人們認為尺寸越大越好;之后我們可能需要擔心,尺寸越大,利潤損失越多。所以,我們產業在不斷推進大尺寸化同時,要理性思考,理性行動,防止在大尺寸化同時利潤損失太多。李亞琴建議,顯示產業鏈企業在不斷降低成本同時,要在差異化和專注性策略方面尋求平衡,建立與自身相匹配的競爭壁壘。
OFweek顯示網小編認為,雖然如今國內面板廠新產能陸續開出,加之價格一路走低,沖擊面板行業運營。但另一方面,細分市場增長較快,創新市場前景廣闊,企業如快速開辟新領域,則可搶占市場先機。
韓廠轉戰OLED 淡出LCD面板市場
在大陸面板廠新世代產能大軍壓境之下,未來LCD面板將長期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況,電視面板恐怕難以獲利。隨著面板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龍頭廠商早已開始規劃布局,將自身創新技術逐步引向未來新的贏利點。
韓國大廠已意識到在LCD傳統液晶顯示領域的競爭將難以為繼,逐步轉向OLED有機發光顯示領域。盡管LGD連續陷入虧損,但其OLED TV面板的營運狀況卻是愈來愈好,下半年可望貢獻獲利。三星則是靠著OLED獲利,OLED面板占三星整體顯示面板營收比重高達3/4,等于是LCD面板的3倍,更是主要的獲利來源。
對于南韓面板廠來說,如果LCD面板業務處于虧損,還不如關廠,把資源集中在利潤更好的OLED面板。南韓兩家面板廠過去幾年已經關閉了旗下5座5代廠,三星2016年底還關閉了一座7代廠,三星淡出IT面板市場,LGD則是專注在高階IT面板產品。近年三星、LGD中小尺寸面板已經聚焦在OLED面板,隨著8.5代廠轉為生產OLED電視面板,等于是宣告南韓面板廠將淡出LCD面板市場。

近期市場傳出,韓國面板廠2019年將再啟動產能轉換,三星計劃把1——2座8.5代面板廠轉作量子點QD-OLED電視面板,LGD則是規劃2019、2020年每年把一座8.5代廠轉作OLED電視面板,穩固OLED電視面板的龍頭地位。
從供需關系來看,雖然韓廠積極推動面板產能改造,規劃將部分LCD產線改造升級為OLED產線,但短期來看,新增產線的產能遠遠大于減少的液晶面板產能,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產能依然維持增長態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