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VS封閉:手機廠商激戰物聯網
9月6日,在北京雁棲湖的vivo X23新品發布會上,vivo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長周圍首次對外發布了vivo的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戰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9/391833.htm未來,vivo將通過統一的技術標準,無縫聯結智能設備,為消費者創造智慧生活體驗。本月30日,vivo的IoT產品"Jovi物聯"就將正式上線,初期對X23、NEX與X21三款產品開放下載,后續逐步覆蓋更多產品。
在此之前,vivo早在今年7月,就已經聯合OPPO、TCL、美的、極米、大華樂橙、科沃斯、陽光照明等多家廠商,共同成立IoT開放生態聯盟。
vivo為何連續發力物聯網?
事實上,不僅vivo,物聯網其實已經成為手機廠商蜂擁布局的新戰場。
關鍵的差別只在于,它們的戰略抉擇,是開放,還是封閉。
【 1 】
物聯網的發展,已經有幾十年歷史,但手機廠商的大舉殺入,是最近幾年才開始的。
最早發布物聯網平臺的手機廠商,是蘋果。
早在2014年,蘋果就發布了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該平臺可以將用戶家中的智能家電整合在一起,并通過iPhone、iPad等蘋果設備來統一控制。
不過,蘋果在這個領域并不用心,支持設備少,接入成本高,用戶體驗混亂,甚至在HomeKit發布2年后,才發布了Home應用,發布4年后,才推出配套的智能音箱,所以整體發展始終不溫不火。
而在三星龐大的帝國版圖中,其SmartThings的推出也存在相同的問題。
與它們相比,中國手機公司要積極得多。
自2015年,小米和華為相繼在IoT領域展開布局,到今年下半年,手機廠商在物聯網領域的發力更加密集,比如:
7月,vivo、OPPO兩大廠商成立IoT開放生態聯盟,聯合多家行業巨頭,全力推動行業的開放合作。
【 2 】
為什么手機廠商進軍物聯網的形勢不斷升溫?
(1)物聯網市場逐漸成熟。
按應用場景來說,物聯網可細分為消費物聯網、工業物聯網、市政物聯網等不同領域,其中,與手機關系最為緊密的是消費物聯網,尤其是智能家居領域。
根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消費級物聯網設備的終端數量將達到153億個,其中,中國大陸將達到45億個。
業界普遍認為,將于2020年大規模商用的5G,以及正在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都將進一步推動物聯網發展的井噴。
比如,5G支持的網絡設備同時連接數量,將達到 4G的1000倍,這將更好地支撐海量物聯網設備的聯網需求。
而依托人工智能的邊緣計算,則能讓物聯網具備更強大的數據采集和處理能力,從而滿足更豐富的應用場景。
(2)物聯網入口爭奪戰加劇。
物聯網是一個應用場景和用戶需求都高度分散的復雜市場,需要一個便捷的、功能強大的入口,來統合各種設備和場景,才能方便用戶集中管理使用。
目前,無論運營商、互聯網巨頭,手機公司,還是家電廠商,都已在這個領域布局打造各自的"生態"。
其中,手機曾被視為連接和控制物聯網設備最重要的入口,但近幾年來,智能音箱市場卻快速井噴,逐漸打開一個新的物聯網門戶。
比如了亞馬遜撬開美國智能家居生態圈的Echo,依托語音助手Alexa,已幫助用戶連接管理了超過1.2萬款設備,實現超過4.5萬個技能。
而在2018年1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高達900萬臺,同比增長200%,年復合增長率達47.9%,已超越可穿戴設備;同期中國市場的出貨量也達到180萬臺,同比增長5370%,躍升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智能語音消費市場。
(3)手機行業飽和,也迫使手機廠商尋找更多的業績增長點。
自2015年以來,全球多個主要市場的手機出貨量都開始放緩。而從2017年3月開始,中國手機出貨量更連續14個月負增長,甚至曾出現同比38.7%的"斷崖式下滑"。
雖然,目前下降趨勢已經放緩,手機市場進行L型走勢的右半側,在2020年5G大規模商用后,還有望進入新一輪的增長周期,但對手機廠商來說,同樣迫切需要更多的應用場景,來激活用戶的換機需求。
比如 ,周圍透露,vivo曾花數個月的時間,對手機人工智能的數據場景和服務進行歸類,發現用戶的數據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類是本機。當前,一部vivo智能手機能為用戶提供128個功能;
第二類是行業的垂類功能,比如像醫療、智能出行的、音樂、視頻、媒體等等;
第三類,則是萬物互聯,也就是IoT場景。這一類也正在快速發展中。
在周圍看來,現在的智能手機還更像是一個孤島,它能實現的能力還相對有限,未來如果與IoT整合,它對外界的感知能力和影響能力都會有巨大的提升,比如通過空氣凈化器感知空氣質量,可以控制開關燈、熱水器乃至更多的事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