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界動態 > 巨頭爭霸工業互聯網平臺 富士康BEACON如何出道?

巨頭爭霸工業互聯網平臺 富士康BEACON如何出道?

作者: 時間:2018-08-20 來源:網絡 收藏
編者按:在國內的企業中,制造業巨頭富士康的工業互聯網平臺BEACON今年正式對外開放,將為中小制造企業帶去富士康的生產經驗。而工業富聯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后,如何通過工業互聯網來升級代工業務,并產生新的盈利點,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近日,工業互聯網界的巨頭們動作頻頻,GE或出售Predix,西門子和阿里云合作入華,8月11日首次外部賦能,應用于安防企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8/390753.htm

  不論行業格局如何變化,中國和歐洲國家都在為工業互聯網助推。從國內政策層面來看,自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之后,支持力度繼續加強。

  2018年4月27日,工信部印發《工業互聯網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至2020年培育30萬個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互聯網APP,全面覆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維護和經營管理等制造業關鍵業務環節的重點需求;7月9日,工信部又發布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主要任務包括制定標準、培育平臺、推廣平臺、建設生態和加強管理五方面內容。

  而一個國家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根基是其工業水平達到了普遍數字化的程度。其主要基礎包括傳感控制、數據采集、工業標準的廣泛應用,甚至包括高級技工的大量成長,而這一切恰是中國現在正在逐步具備的,不過這條路任重道遠。

  工業互聯網是在工業數字化的基礎上給各個行業輸送云端存儲、數據分析、智能決策的能力。一位工業互聯網業內人士介紹說:“工業互聯網的重點是夯實工業的數字化能力,互聯網是如虎添翼的翼,工業數字化才是這只猛虎,而不是相反。否則即便是如此重資產的行業也會出現概念泡沫,值得警惕。”

  三大體系競爭

  目前在工業互聯網這個領域中的企業主要是行業巨頭,筆者梳理后將這個領域存在的業務形態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國際工業巨頭,比如以GE、西門子、思科、為代表的大型工業企業。這些企業自身長期在重輕工業有深度的技術能力,為了提高自己的生產效率而定制相應的系統,可以說他們企業本身就是工業系統的最佳用戶。

  目前這些巨頭不滿足于自己系統只服務于自己或者少部分大型企業,希望開放整個系統的能力,讓各國的中大型,甚至中小型企業都接入他們的標準。事實上,這樣工業級的整體數字化優化方法并非是近幾年的新鮮事。

  早在1998年,華為就采用了IBM業務流程的方案,全面優化集成產品開發,集成供應鏈管理等。雖然當時的優化和互聯網沒有什么關系,但是大型工業企業業務優化的本質是一樣。當然現在西門子等國際巨頭的野心是希望能夠在工業領域通過較低的邊際成本獲得整套系統的規模效應。

  第二類僅在企業自身應用的工業數字化系統。這里指的主要是日本企業,日本企業的數字化管理、精細化運營能力在國際上首屈一指,只是他們在互聯網領域沒有大型企業參與牽頭。

  事實上,日本企業在工業數字化領域可以說在世界前列,比如,日本提供了全球52%的工業機器人。

  第三類是專門做第三方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公司,這類公司在國內較多,目前總體還處在剛起步的階段。

  第三類企業或基于原有的制造業基礎,或基于積累的軟件技術,多面向垂直行業定制工業系統。比如,以西門子為代表的德國公司往往先聚焦智能工廠,通過制造流程的智能化、虛擬化來提升生產效率。美國的軟件公司PTC的重點是在整個生命周期中一直跟蹤產品并分析用戶體驗,然后反饋優化,PTC在工程設計、制造、零售等領域有深厚耕耘。

  另外,在產業標準方面,德國企業和美國企業早早起步。2014年,美國的AT&T、思科、GE、IBM、英特爾聯合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之后也有不少企業相繼加入。德國由政府牽頭在建立工業4.0的產業標準。國內近期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中也提到,“要建立與德國工業4.0平臺、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的對標機制,加快國際標準的國內轉化,支持標準化機構及重點企業直接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平臺標準國際對接。”

  初落地

  在國內的企業中,制造業巨頭富士康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今年正式對外開放,將為中小制造企業帶去富士康的生產經驗。而工業富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工業富聯)在A股上市后,如何通過工業互聯網來升級代工業務,并產生新的盈利點,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根據官方介紹,BEACON平臺打造跨邊緣層、IaaS層、PaaS層和SaaS層的應用體系,連通設備層、車間層、企業層,智能輔助生產者、管理者和決策者。這意味著BEACON將在PaaS層的基礎上,分別向底層連接和應用層延伸。

  工業富聯內部人士告訴筆者:“現在BEACON平臺有300名核心成員,目前主要在富士康體系內部的場域進行應用,不過今年會有外部應用的案例。”

  就在8月11日,工業富聯與王力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王力安防)在深圳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此次合作中,工業富聯將圍繞王力安防的主營業務,利用BEACON平臺,對王力安防產業園區的現場管理規劃、智能工廠規劃、智能化生產、智能化應用、品質檢驗、自動化設備優化、生產制造系統(MES)所產生的數據應用、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倉儲管理系統(WMS)進行改善與優化。

  工業富聯CEO鄭弘孟表示:“在推動王力安防智能制造場景的應用同時,利用工業富聯的‘六流’平臺,獲取人員流、物料流、過程流三大實體流和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三大虛擬流,將王力安防園區的人、數據及機器各種元素互聯起來,提升其工業制造生產力。”

  按工業富聯內部人士的介紹,BEACON平臺有七大關鍵要素,包括BEACON CorePRO核心連接物聯網平臺、供應商零件不良預警預報管理系統、電子元器件表面貼裝智能制造平臺、智能測試系統、供應鏈智慧決策系統等。

  其中,CorePRO支持基于工業標準協議串口、文件、軟件界面參數的采集、解析與存儲,支持各種智能網關數據采集與存儲,在數據傳輸協議/標準方面,可根據用戶需求對數據傳輸提供端到端加密,支持容器方式對數據接入的服務進行擴展,目前CorePRO已應用到表面貼裝、數控加工、機器人、組裝測試、環境數據采集等場景,目標是覆蓋全行業數據采集。

  賽迪顧問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王云侯告訴筆者:“工業互聯網的一大核心是工業軟件,包括自動化軟件、管理軟件、基于數據的智能化軟件、終端的嵌入式軟件等等。但是在軟件研發方面國內較薄弱,核心的算法和模型還是由國外企業掌握。比如CAE仿真軟件,國內廠家的模型庫大部分都是國外產品,這就相當于在微軟操作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改進。”

  另一方面,在數據上國內的積累遠不如國外企業基礎深厚。同時,王云侯還表示,在應用端,比如航天、汽車、造船行業,不少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軟件)和CAE軟件來自達索、西門子等國外廠商,反而給國外廠商提供數據。

  而富士康的數據集中在3C領域,如何在這一垂直行業進行深入數據分析、提升智能化還需要更多的實踐。此外,對于富士康而言,硬件實力無需多言,而如何做到軟硬結合,是其目前面臨的課題。



關鍵詞: 富士康 BEACON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