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細分到極致是王道
高效能/低功耗組件發揮空間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7/389638.htm可穿戴設備另一項被消費者詬病的問題是設備電池續航力。林修平認為,智能手表初上市時,大多得一天就充一次電,多少“澆熄”消費者的使用意愿;智能手環因沒有顯示器,所以相對可以擁有較長的電池壽命。不過隨著半導體產業技術的進展,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的電池續航力已有長足的進展,不再需要每天充電,最長可一周充一次電。
可穿戴設備能夠提升使用時間并維持其準確性,高效能、低功耗的組件功不可沒。許多可穿戴設備僅是偵測一到兩項信息,無須顯示圖像,又是透過電池供電,則低功耗微控制器(MCU)即可滿足開發商的需求;但若是可穿戴設備需要較完整的偵測生理信息功能,則需要采用具備傳感器中樞 (Sensor Hub)特性的高階微控制器。而意法半導體微控制器產品系列完整,不但可以迎合制造商的要求,也能針對少量多樣的可穿戴設備產品市場特性,推薦合適的微控制器產品。
可穿戴設備產品類別眾多,需要針對不同產品的需求選擇合適的處理器,而高通有相當廣泛的處理器產品可供穿戴式業者使用,包含智能眼鏡 與智能手表的系統單芯片、兒童與老年人智能型手表的低耗電調制解調器、運動手表和智能手環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Wi-Fi與藍牙低功耗 (BLE)、智能耳機的音訊芯片組,以及穿戴式配件的超低耗電BLE。
使用微控制器或微處理器,端看可穿戴設備系統設計。
(MMU)也可選擇Cortex-A;另外,執行實時操作系統(RTOS)、不用運作許多 App的設備,即可使用Cortex-M核心,其中,Cortex-M7具備圖像處理功能,而若相當重視設備的功耗,且不須進行復雜運算,Cortex- M0、M0+則能符合需求。
轉進利基應用市場
從上述可知,可穿戴設備必須找到特定應用,才能持續擴大市場范疇。Kedi強調,穿戴式領域涵蓋各式各樣的設備,應用面擴及健康與體適能、通訊/信息傳遞、安全/監控與企業應用。此外,許多產業,如時尚與傳統手表公司,都已開始和科技公司合作推出新產品,擴大可穿戴設備的應用范圍。
舉例說明,兒童手表是一個可穿戴設備創新的好例子,4~10歲的小孩可透過手表立即呼叫家人,且父母也容易得知孩子的位置,這讓可穿戴設備原始設備制造商(OEM)和電信業者不僅可建立能獲利的業務,更能滿足這些早已存在的需求。另外,虛擬現實(VR)和擴增實境(AR)也是在業界快速興 起的創新使用情境。
可穿戴設備必須找到利基應用,才能持續擴大市場
未來可穿戴設備可鎖定小額支付、運動健身與安全追蹤等利基領域,結合軟件分析功能與方便使用的特性,勢必可讓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而身為可穿戴設備“扛把子”的智能手表在解決現有的產品定位與技術性問題之后,還將面臨安全及隱私的非技術面問題。智能手表的市場也許無法瞬間暴沖,但在一些利基市場仍有其價值所在,因此可以預見智能手表的市場發展雖然緩步,卻可“細水長流”。
在逐項解決消費者對于可穿戴設備的要求之后,可穿戴設備的市場發展已陸續傳出捷報。事實上,從消費性電子展(CES)各家廠商展出的智能手表, 可發現廠商們已為智能手表找到新定位—結合運動相關生理偵測。可穿戴設備中,市場擴張較快的是運動手環與偵測老年人身理信息的醫療相關的產 品類型,這是由于消費者日益重視健康、運動風氣的盛行,以及老齡化時代來臨衍生出的需求,因此智能手表若是結合運動手環,可以偵測心跳、血氧狀況…等資訊,相信可以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愿。
可穿戴設備與一般資通訊產品有顯著的差異性,業者須進一步厘清才能掌握可穿戴設備被消費者接受的關鍵因素。不僅如此,由于可穿戴設備是 全天候配戴的產品,因此會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具備較佳的發展空間,如利用智能手環或手表開門、控制電器…等,業者應可朝此方向進行產品發想。
未來發展重點
至于未來可穿戴設備發展的重點為何?事實上,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才剛起步,業界有許多的創新,遍及硬件設計和軟件體驗。雖然目前市場關注焦點為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環,但在兒童與老年人智能手表、智能眼鏡、智能耳機和各種穿戴式配件這類產品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許桂芬則指出,可穿戴設備未來可與物聯網應用進一步結合。在商業與工業應用中,可穿戴設備可用于瓦斯檢測、輔助物流管理、作為游樂園門票…等;甚至 因為智能型手機不會一直被拿在手上,因此可利用可穿戴設備是全天候配戴在身上的特點,使其進一步成為物聯網的連接點,亦即萬物與人連接時的主要設備。
綜上所述,針對可穿戴設備的應用想象很多,相關業者也還在試水溫,因此不斷有新的創意加諸在可穿戴設備中。無論臺灣或其他地區業者,若能在某些既有或未來特定的需求中,找到非得利用可穿戴設備才能實現的切入點,相信能打造出成功的產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