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份額五年首降 國產工業機器人發展引擔憂
近年來,受自動化趨勢和人口紅利消失影響,我國工業機器人迎來迅猛發展,從2013年開始,我國連續五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場。期間,各大國外企業爭相來華建廠,優秀技術人才帶來先進機器人技術,國內企業在經歷激烈競爭的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國產機器人品牌漸有崛起之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7/383282.htm最新數據出爐,國產品牌發展堪憂
當前,不管是全球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還是國內市場,發展普遍保持著高速增長狀態。相關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16年,全球市場的平均增速維持在16%以上,而我國的市場增速更是遙遙領先于全球平均水平,且連續三年都有加速。
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已經達到11.1萬臺,比上一年增長了近28%,超過了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在銷量和產量都具規模且增速喜人的情況下,我國的工業機器人銷售額也在不斷增長。
然而,就在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銷雙增長的同時,國產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卻出現了問題。近日,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國產品牌市場占有率下降六個百分點,結束了連續五年的高速增長期,首次出現下滑。
政府曾在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過目標,要求到2020年,國產品牌工業機器人的年產量目預計要達到10萬臺,如今國產品牌市場份額的大幅下滑,則讓這一目標的實現過程變得更加艱難。
什么原因造成國產品牌如此局面
那么,為什么在經歷了連續五年的持續增長之后,國產品牌會突然出現這樣的滑落呢?
不少專家認為前面長期增長狀態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國外品牌產能供不應求,給了國產品牌替代的空間,另一方面國產品牌機器人采用渠道壓貨的銷售模式,有點寅吃卯糧的意味在里面。國產品牌通過這種方式雖然能獲得一時增長,但只要國外品牌產能恢復或擴大,同時寅吃卯糧銷售模式的副作用一經顯現,國產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自然會出現下滑。
客觀來講,國產品牌前面五年的增長因素并不穩定,在國內工業機器人火熱的發展態勢下掩蓋了部分問題,在根本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過于樂觀的發展無法得到長久的持續。
目前,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依然被國外四大家族所占據,國內企業與他們在技術和市場上的差距仍然很大;在產業結構上,國產品牌還停留在系統集成應用層面,技術含量低、利潤微薄,高端產業低端化偏移現象嚴重。而國內不少企業因為技術限制和投入巨大,不愿或無力從事基礎研發工作,這也讓產業發展現狀遲遲得不到根本性的改變。
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戰的加劇,美方更是對我國工業機器人加征了關稅和進行了技術封鎖,國產品牌的價格優勢逐漸衰微,相關技術交流也可能被切斷,國產工業機器人的發展遇到了更為艱巨的挑戰。
國產工業機器人未來的路在何方
國產品牌占有率的下降釋放出一個信號,如果國產企業仍然只停留在產業末端,最終將會淪為國外品牌的代工廠,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將失去未來!因此,培養人才、突破技術、進軍高端成為國產品牌崛起的必由之路。
在人才培養上,以前我們一直偏重于應用型工程師的培養,以學習國外機器人的操作和維修為主,這對于我國機器人產業向高端邁進很難有實質上的幫助,未來,我國需要改變原有的教育方向,培養和引進更多的高端型技術研發人才。
同時,國家要激發對企業積極投入基礎性研發工作的熱情,并給予政策紅利支持和肯定,設置基金補貼來保證企業實現技術突破。如今,我們已經在伺服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上拉近了與國外的差距,這對國內企業來說是一個好的訊號,未來還需要在更多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上實現攻關。
不管是五年的增長還是一時的下滑,這些都只是朝夕之爭,我國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非常龐大,未來還將呈現高速的發展,我國企業只要能沉下心來搞研發,不急功近利打價格戰,注重技術積累,敢于進軍高端,就一定可以實現崛起,笑到最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