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VS競爭幣:誰才是加密貨幣的未來?
比特幣、以太坊等其他加密貨幣不僅制造了“歷史上最大的泡沫”,而且它們“既不是一種正式的支付方式,也不是一種存儲資金的好方式”。
美國銀行和末日博士Nouriel Roubini是這么認為的。
然而,盡管傳統金融專家花費了大量時間在抱怨加密貨幣的波動性,這使得它們無法被作為實際貨幣來使用,但是實際上人們可以在各種各樣的地方把它們當作貨幣來使用,用它來購買披薩、鞋子等。
但哪種加密貨幣是最有用的呢?好吧,也許不出所料,答案是比特幣,僅僅是因為它相比其他任何加密貨幣,更廣泛地被接受為是一種支付手段。但正如分析所表明的那樣,其他貨幣也正越來越被多地被零售商和公司所接受,鑒于它們具有優越的可擴展性,它們也可能最終會在未來的幾個月乃至幾年內超越比特幣。
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公司有哪些?
盡管現在并不存在一份列有世界上所有接受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公司的權威清單,但仍有許多整合者和網站列出了一些接受加密貨幣的公司的名單。其中最有幫助的可能是Virtual Coin Squad,因為它的名單列出了所有接受加密貨幣的公司。因此,它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視角來讓我們了解哪種加密貨幣是最被廣泛接受為一種支付手段的。
據Virtual Coin Squad稱,目前有54家大公司接受加密貨幣(盡管實際數字要高得多),其中只有兩家——MazeFit和Shiny Leaf不接受比特幣。其他53家公司,包括微軟、Expedia、Mozilla和Shopify,都接受比特幣;而有25家接受萊特幣;13家接受以太坊;14家接受比特幣現金;12家接受門羅幣;15家接受狗狗幣。換句話說,比特幣作為一種支付方式,是最有用的加密貨幣。原因很簡單,任何接受加密貨幣的商戶幾乎都接受比特幣,而其它加密貨幣就不好說了。
當然,這一名單并不完全詳盡,但還有其他大量資源證實了這一情況。UseBitcoin是一個包含有超過5000家接受比特幣(以及其他貨幣)的企業和零售商的目錄,雖然在其表格中無法查看到哪些商戶接受了哪種加密貨幣,但是它也揭示了大致相同的道理:幾乎所有接受加密貨幣的公司都接受比特幣,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接受其他加密貨幣。
Coinmap提供的信息也是如此,用戶能夠用它來搜索世界地圖,尋找接受加密貨幣的企業。舉個例子,對紐約市的搜索顯示,該市中心區域(曼哈頓區和布魯克林區交叉)內有136家此類企業。其中許多企業只接受比特幣,例如布魯克林區的Tony Deli,Big Boy Deli和G Line Deli,他們都有自己的比特幣自動取款機。
不可否認,現在全球有越來越多企業不僅僅接受比特幣,正如SatoshiLabs(位于布拉格,運營著Coinmap網站)的社區經理Bach Nguyen向Cointelegraph所解釋的那樣:
“如果我能代表布拉格和捷克共和國發言,那我們已經見證了加密貨幣接受范圍的擴大。之前接受比特幣的區域已經開始接受萊特幣或以太坊。甚至還有提供比特幣現金的ATM。但盡管如此,比特幣仍占據著主導地位,它是最先被實現的加密貨幣。”
競爭幣接受率的增長不僅證明了公眾對加密貨幣越來越熟悉,也引起了為企業定制的加密貨幣支付服務的大量出現。例如今年2月推出的Coinbase Commerce,它使得商戶能夠接受多種數字貨幣的付款。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接受多種加密貨幣支付的商戶仍是少數。這再次表明,如果你想在這個世界上只用一種加密貨幣進行支付,你最好的選擇還是比特幣。

支持多種加密貨幣(以太坊、比特幣、萊特幣、比特幣現金)進行付款的Coinbase Commerce
跨境支付和繳納稅款
還有其他一些不太直接的證據也表明,相比其它加密貨幣,比特幣更加流行。例如,劍橋大學于2017年4月發布了全球加密貨幣基準研究,該研究首次對替代支付系統進行了系統性研究。盡管它并沒有只關注消費者對公司的支付,但它發現有86%的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支付的公司將比特幣作為主要的跨境支付手段。
此類支付涵蓋了各種用途,包含從國際匯款到企業對企業付款和商家服務等,因此他們并沒有直接的證據能表明比特幣被86%的允許客戶使用加密貨幣付款的公司所接受。盡管如此,他們仍然指出比特幣是最常被用于支付的加密貨幣,這反過來表明任何想要購買加密貨幣的人最好建議持有一些比特幣,因為目前環境更適合使用比特幣進行支付,而不是任何其他數字貨幣。
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除了越來越流行的加密貨幣支付服務之外,各個國家都采取了一些措施,這些措施將促進加密貨幣更普遍地被用于支付。在韓國,該國最大的交易所Bithumb一直在與許多在線平臺(包括WeMakePrice和Yeogi Eottae)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根據其協約條款,相關平臺將能夠接受多種貨幣(包括比特幣、以太坊、瑞波幣、比特幣現金和ICON等)的付款,同時Bithumb也在努力在韓國其它地區推廣此類協約。
美國的少數幾個州也在考慮通過相關立法,使得公民能夠用加密貨幣來繳納稅款和許可費。今年5月份,亞利桑那州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研究納稅人是否可以通過使用支付網關(如比特幣、萊特幣或任何其他加密貨幣)來支付納稅人的所得稅負債。” 今年2月下旬和4月,格魯吉亞和伊利諾伊州也引入了一項非常類似的法案,雖然這兩項法案都沒有通過,但他們對加密貨幣的接受將極大地推動加密貨幣(不只是比特幣)成為一種支付手段。
比特幣的挑戰者
盡管比特幣在商家接受數量方面遙遙領先,但這也不一定能使其成為最“有用”的加密貨幣,至少在考慮其內在技術特性時是這樣的。
針對其可擴展性問題,自2017年比特幣交易擁堵以來,有效的解決方案還尚未出現。忘了它的閃電網絡升級吧。閃電網絡僅在測試網上推出,因此尚未被廣泛使用。而比特幣網絡最多每秒可以處理七筆交易,仍遠遠落后于Visa的每秒最高24,000筆的交易速度。這促使國際清算銀行(BIS)于最近發布了一份相關報告,該報告得出結論稱,加密貨幣(特別是比特幣等采用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的加密貨幣)的可擴展性不足以在全球經濟系統中充當貨幣。
因此無法保證比特幣能被大規模采用,也無法保證其競爭對手不會在某一時刻超越它成為最實用的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現金,它是開發者們在2017年8月1日從比特幣主區塊鏈中分叉出來的、有著32MB的區塊容量的比特幣分叉幣。比特幣的區塊容量為1MB,比特幣現金則比比特幣的區塊容量大32倍,每秒最多能處理224筆交易。
作為企業家和比特幣現金支持者的Roger Ver曾于今年4月就其出色的交易速度表示:
“比特幣核心(Bitcoin Core)正遭到全世界商戶的否定。而比特幣現金正被全世界商戶積極接納。”
然而,比特幣現金本身也有一些缺陷。例如,它的交易手續費并不總是比比特幣低,并且它也不是阻礙比特幣成為主要加密貨幣支付手段的唯一競爭對手。例如,瑞波幣的共識機制并不需要挖礦,并且它每秒最多可以處理50,000筆交易。而萊特幣(比特幣核心的分叉)出塊時間更短,交易處理速度也比比特幣更快。同樣,今年5月以太坊也發布了其轉向PoS權益證明共識機制的新版本,這可能會顯著提高其可擴展性和交易處理速度。
使用率的穩步增長
盡管上述情況表明,其他加密貨幣也可能是未來的關鍵,但這并不一定能改變那些著名批評人士的普遍看法,即比特幣及其競爭對手并非“真正的貨幣”。例如,在一篇貶低區塊鏈的著名博客文章中,Kai Stinchcombe寫道,“接受加密貨幣作為一種支付形式的零售商的數量正在減少”,這是根據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報告得出的以偏概全的結論,該報告發現在500大“頂級在線商戶”中,在2016年至2017年間,接受比特幣付款的商戶數量從5個減少到3個。
然而,SatoshiLabs的Bach Nguyen告訴Cointelegraph,實際上這一數字整體上仍在增加。 “一年前,有9085家商戶被登記(使用Coinmap),”他說。 “而現在有12801家被登記。”
這相當于一年內增加了3716家商戶,而且與世界上所有公司的數量相比,這12801家可能只是滄海一粟,它表明,無論加密貨幣在法律或金融專家眼中的地位如何,它都在被當作真正的貨幣在使用,而且越來越多地被使用。
加密貨幣作為一種支付方式被廣泛采用仍需等上許多年,盡管有一些分析師認為這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EToro crypto的分析師Mati Greenspan告訴Cointelegraph:
“這是不可避免的,它已在世界上一些地區被采用。經濟往往會經歷繁榮和艱辛的時期。只要經濟情況穩定,就不需要獨立的貨幣。但在政府和銀行信任度較低的地方,加密貨幣往往會繁榮發展。”
例如,今年土耳其里拉的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了兩位數,土耳其擁有加密貨幣的人比歐洲任何大國的都多。這意味著加密貨幣有難得的機會,以犧牲無能政府為代價而取得成功。盡管它們的可擴展性問題表明它們并沒有完全準備好,以充分利用現在這個機會,但它們在支付領域的早期應用已經為它們未來的發展奠定了穩固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