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始于“顏值”,難道還要陷于“顏值”么?
“競爭”在手機市場上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不僅僅是行內人見慣的“浴血廝殺”,在場外的大眾也感到“城內”傳出的陣陣“悲鳴”和令人壓抑的“殺氣”。從去年9月13日蘋果公司公布了自己最新的產品iPhone X,自此手機進入了“全面屏”時代,國內各大手機品牌都開始了自己的“全面屏”之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6/382096.htm由于受限于目前的技術,現在業內所說的全面屏手機是指真實屏占比(非官方宣傳)可以達到80%以上,擁有超窄邊框設計的手機。本來新設計的應用是一種好的形式,會給成熟的手機產業注入新的“活水”,但正是這項設計的產業化應用給國內品牌帶來了可以將IPhone拉下“神壇”的希望。可現實的發展就如同著名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所說“我創造的人物,不受我的控制”,為什么發展到了我們意料之外的局面了呢?發展的開端或許就應該從iPhone X的“劉海屏”說起。
iPhone作為蘋果公司的知名品牌,在手機業內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多少年來一直占據“高端”手機市場,為其他品牌所仰視。iPhone每一次新品的發布,其最新的設計、功能,幾乎都引領行業發展。這一次的iPhone X雖然開啟了“全面屏”時代,但受與目前技術限制而設計的“劉海屏”,就一直被“業內人士”詬病,簡而言之被稱之為“丑”的代言。從而開啟了國內手機品牌手機設計的不斷“翻花”,企圖從“顏值”上將iPhone X拉下馬。但是最近有媒體市場走訪調查發現,市場上的用戶對“劉海屏”的設計負面評價很少,更多的消費者購買手機時,會從“品牌”、“系統”、“品質和性能”上考慮。這就跟“業內人士”關于“顏值”“高于一切”的言論,有南轅北轍之意。
從現在的國內手機新品發布的情況來看,各品牌關注的重點就集中在手機設計,俗稱“顏值”和手機“拍照”功能上。雖說每個品牌的CEO在發布會上都會說自家品牌在拍照功能上超越了iPhone,但由于手機芯片和最主要的安卓系統限制,還是跟iPhone有所差距的。事實上,國內各品牌在拍照性能上的關注,其實是針對于國內手機品牌之間競爭的需要,簡而言之就是“內斗”。
在“顏值”上,無論從手機發布會手機介紹“時間占比”,還是從各大媒體的手機“評測”來看,“顏值”的介紹幾乎占了全體的二分之一還多。而且自從6月12日vivo最新的vivo nex 的發布似乎將“顏值”的討論推到了高潮,各大媒體的評論讓人感到一種“迷之自信”,贊美之語讓人“瞠目結舌”。接下來筆者會以vivo NEX和即將在國內上市的OPPO Find X為例從實際層面探討一下“顏值”的變化究竟給國內手機產業帶來了什么。
破壞“一體性”手機設計原則,“蝴蝶效應”后果是否可以承擔?
在多年前的《讀者》上,曾刊登了這樣一則趣聞:蘋果的工程師們把基本完成的初代iPod原型機,送交喬布斯審核,喬布斯在仔細檢查后,很快否決了這項設計,并要求工程師繼續努力。此時有工程師開始抱怨,喬布斯當著他的面將原型機扔進魚缸,并指著從iPod里冒出的氣泡說道:“你們看!有氣泡,這說明機器里面依然有多余空間,繼續做小一點!”雖然里面反映了喬布斯對產品的執著追求和嚴謹的態度,但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從iPod傳承到iPhone以及后面的智能手機上,對于簡約、極簡主義工業設計理念下產生“智能手機‘一體性’的設計原則”,這項原則猶如芯片領域的“摩爾定律”,一直是智能手機的設計核心理念之一。
為了滿足自拍和來電功能,在現有技術手段下手機“前置攝像頭”和“聽筒”必須在占用部分手機正面面積,這也就說明了iPhone X為什么使用“劉海兒”屏。在最新的vivo NEX中,為了將全面屏所占比例擴大,將“攝像頭”安裝在手機左上角用升降的方式來滿足自拍功能;使用“電陶瓷技術”下的屏幕發聲技術來滿足不在使用聽筒。二者的結合使屏幕實現了91%的占比,成功去掉“劉海兒”。
別急著高興,vivo NEX由于使用了升降攝像頭破壞了智能手機“一體性”原則,帶來了一系列目前可以預知的問題,當然肯定還會有不可預知的問題,我們先說一下它的可預知問題:
1、手機設計問題。在手機設計上,必須要明確一個事實,手機設計是一個整體化的設計,而不是只是手機正面設計。在“一體性”原則下的手機,最終可以滿足“超薄”、對手機重量的可控化。有著跟“豬八戒”一樣大肚子的vivo NEX,著實是跟“超薄”無緣的。其次,在產品零部件“品質”不如iPhone 8 Plus的情況下,重量卻是一樣的,這樣的產品可謂是女生的夜間防身利器“板磚”。另外,升降“攝像頭”,在彈出后跟90年代的“大哥大”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禁讓人感嘆時光的流逝。
同理OPPO Find X也是有著同樣的特色,除了有著2000年時期“滑蓋”手機設計,這倒是比vivo NEX時尚一些,畢竟2000的“設計”年對比九零年,時代還是在進步的。
2、防水、防塵問題。在滿足“一體性”原則下的手機,雖然很多產品也不對外聲稱自己防水防塵,但經過多年的迭代、改進,耳機接口、數據接口、通話麥克、揚聲器等都具備一定的防水防塵性。而vivo NEX在頂部無緣開了一個口,防水性畢竟讓人擔憂,畢竟無論誰花了三四千都不愿意拿自己的手機去當小白鼠。另外,前兩天筆者領導的電腦由于進水燒了“主板”,試想一下,同樣如此怕水的電器,本來“防水”性就差,現在多“開了一個口”,防水性就可想而知。開個閑話,從另一方面也告誡眾位,沒事兒別“紋身”,當心進水。。
3、屏幕發聲技術應用。vivo NEX由于采用了“電陶瓷”技術的OLED 屏幕,使手機不再需要聽筒。但由于技術原因,存在“漏音”現象,試想一下,當你在地鐵上,你的女朋友(男朋友)正在跟你講這“親密”話題,由于“漏音技術”的幫忙,你的手機談話成了“現場直播”。雖然,vivo NEX現在的屏幕發聲技術要好于小米的mix,但是小米考慮到技術原因已經果斷放棄目前使用屏幕發聲技術。
6月15日,三星發布了基于“骨傳導”技術的OLED 屏幕,解決了“漏音”現象。但就專業人士推斷這項技術會最先運用在下一代三星S10上,而零件銷售應該會等待一段時間吧,并且這種“骨傳導”技術的OLED 屏幕,應該不會“便宜”。
當然可預知的問題還有,升降攝像頭的承重問題,攝像頭像素問題、電池續航問題等等,大家看的應該也很多了。
在這里還有一些目前不可預知的“問題”,由于vivo NEX打破了“一體性”原則,這個舉動必然會帶來“蝴蝶效應”。至于結果如何,目前都不可知。
著名評論員萬維鋼老師對手機行業,有過一番言論,值得我們去深思,“如果是一個成熟的領域,那你就得尊重這個領域的規律,不能隨便標新立異。這就像是手機行業。十年前的手機,各家品牌有各家的風格,外觀千奇百怪,而今天的手機正面全都是一塊黑屏,競爭和交流帶來了同質化。如果一個圈子已經同質化,也許想要創新就得往圈外看,看誰能從圈外給這個圈子輸入新的信息。然而歸根結底,大創新是越來越難,小創新是越來越不自由了”。現在大家都在手機“顏值”上做文章,這就是“圈內”,創新越來越難,因為手機屏幕占比就那么大,創新的天花板已經到了。何不在廣大的“圈外”有所作為呢?
廣闊無垠的“圈外”,才是今后手機創新的“天堂”
回顧一下,iPhone的發展歷程:iPhone 4 和4S 正是開啟了智能手機時代,國內涌現出了小米、魅族等品牌;iPhone 5S正式使用了指紋解鎖技術,引領我們各大手機品牌目前都使用了指紋解鎖技術;最新的iPhone X 不僅正式開啟了“全面屏”時代,而且引領了“面部解鎖”功能。稍微說一下iPhone X的“面部解鎖”功能,iPhone X采用3D面部掃描技術進行面部解鎖,即使進入毫無燈光的暗室也可以解鎖手機。目前,國內手機品牌的目光完全被“劉海兒”遮住了,熟不知自己品牌的手機,在晚上,燈光暗的情況“面部解鎖”處在失靈狀態。
在最新的2018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 WWDC 上,蘋果公布了iOS 12等四大系統更新,未發布硬件產品。此時,國內眾多媒體便直呼“ 蘋果徹底軟了 ”。更有甚者說,“ 蘋果失去創新力啦!”事實上真的如此么?
事實上會后,蘋果股價應聲上漲,今天更是達到市值的歷史最高紀錄。由于蘋果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這也順便成為了目前人類上市公司的最高市值。股市是檢驗市場活動的“試金石”,如果“ 蘋果失去創新力啦!”它的股價還會是如此么?
這次 WWDC 2018,蘋果全面注重軟件升級,一口氣發布了 8000 多個軟件更新。但是在這背后,透露出了蘋果軟件產品的全生態布局策略。那就是:以蘋果為樞紐,聯結開發者和最終用戶。
隨著科技的不斷成熟短時間內在硬件方面的創新已經遇見“科技天花板”,而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AR/VR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軟件領域形成了廣闊的、尚未開發的“處女地”。蘋果在這里發展才是真正有先見之明。對比跟國內這些手機品牌在手機“顏值”上不斷叫板,蘋果公司可謂是坐山觀虎斗。等國內品牌回過味來,大筆的“專利費”在等著你們。
目前,可知的“圈外”生態,一是,5G芯片的開發,目前國內還沒有比較出彩的企業;二是,軟件、品牌生態方面,雖然目前國內手機都是基于安卓系統開發的系統,但是就生態性小米領先于其他品牌。
寫在最后的話
目前,國內手機品牌和手機科技行業過于追求手機設計,反而忽視了消費者的“消費轉變”趨勢。現在的由于新生代消費者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而他們對于內在“品質”的追求,遠遠大于“顏值”。對于高端機市場,iPhone 一直是壓在各大手機廠商頭頂的大山,目前在成熟的手機市場上需要跟蘋果公司一樣做0-1的“顛覆式創新”,而不是在iPhone 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根據“二八”定律這樣的修修補補永遠賺不到錢。
前幾日,騰訊出了《00后畫像報告》,中間提到00后的一個特色“始于顏值,陷于才華,忠于人品”,同樣把這樣類似的一句話送給國內各大手機品牌希望你們“始于顏值,陷于科技,忠于創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