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與華為,誰能左右中國云計算的中場戰事?
當亞馬遜在 12 年前低調推出一個名叫 Elastic Computing Cloud 的產品時,大洋彼岸的中國,互聯網產業也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5/380038.htm這一年,中國政府門戶網站在新年伊始正式開通,3 月,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印發《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為電子政務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方案。
這一年,中國網民數量增加了 2600 萬,達到 1.37 億人,在總人口比例中突破 10%.
也是在這一年,中國網站一年增加了 15 萬個,總數突破 84 萬個;中國域名總數則已每月增長近 20 個萬個速度快速增長,域名總數為 410 萬個,CN 域名就多達 180 萬。
這一切看似無聊的數字也為接下來的中國互聯網以及云計算的發展做了最好的注腳。12 年里,亞馬遜 EC2 從小到大,成為亞馬遜帝國新的增長引擎,中國云計算產業也在歷經多年摸爬滾打之后迎來新生。
根據工信部去年在《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的預計,到 2019年,整個云計算的產業規模將達到 4300 億元。
如此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巨大的市場規模,也讓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IT 廠商以及創業公司們加入其中,過去的 2017年,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過去一年在公有云市場跑馬圈地,利用公有云的規模優勢挑起一輪輪價格戰;以金山、青云為代表的創業公司,則在如游戲等垂直領域攻城拔寨;而早已耕耘私有云多年的華為,也在 2017 年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全面啟動公有云服務。
行業里普遍共識是,不管是公有云市場還是私有云領域,都不可能存在一家獨大的局面,這既是市場容量所決定的,就像美國市場一樣,盡管亞馬遜 AWS 早已一騎絕塵,但微軟、Google 等巨頭依然占據了不小的市場份額。
但另一方面,關注云計算的進化路徑,依然要從幾家巨頭開始,畢竟,隨著企業云服務支出在整個 IT 支出中的比例越來越高,企業對于云服務的需求開始變得急迫,鑒于云服務頭部廠商在硬件、機房、運維和售前售后的體量,這些巨頭正在建立起一條條全新的護城河。
接下來,我將以阿里巴巴、華為和騰訊為例,從布局開始,再到中盤走勢以及可能的收官,梳理富有中國特色的云計算的現狀與未來。
布局
在圍棋的規則里,布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這個階段,棋手們各自搶占棋盤上的空地,同時盡量阻止對方占地。
云計算領域同樣如此。亞馬遜在全球范圍內的先發優勢就來自于其布局之早,而在中國的云計算市場,阿里、華為、騰訊幾乎都在 2010 年前后進軍云計算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阿里云成立于 2009 年 9 月,其早期主要為阿里內部業務服務。而直到 2010 年 5 月,阿里云的云服務器才正式開始對外服務。也是在 2010 年,華為、騰訊也相繼發布了云戰略。
在那個略顯“遙遠”的 2010 年,當李彥宏不相信云計算、馬化騰云計算覺得太早的背景下,事實上也只有阿里和華為將云計算看作下一步的重點發展戰略。馬云當著李彥宏、馬化騰的面說道:“我們自己公司對云計算是充滿信心和希望……阿里巴巴擁有大量消費數據、支付寶交易數據,我們覺得這些數據對我們有用,對社會更有用。”

而華為則用一場發布會宣告云計算正式起航。2010 年 11 月,華為正式發布全球云計算戰略及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希望通過推出的開放云計算平臺,使客戶像用電一樣使用數據中心、計算和存儲資源共享等ICT應用。
如果說馬云當時對于阿里云計算發展的規劃是希望將內部海量數據消化進而升級改造,那么,彼時深耕電信服務領域多年的華為,或許早已看準了云之于華為以及 IT 行業的意義,任正非曾在 2010 年 11 月的一個發言里斷言:“信息網絡的未來其實就簡單化到兩個東西,一個是管道,一個是云”。
正如棋手布局對于中盤的影響一樣,發生在 2010 年的諸多事情也部分意義上決定了各家公司未來幾年的戰略布局。阿里在數據上的優勢推動阿里云計算業務在數據層面的布局,其先后發布了處理數據問題的 Maxcompute 以及大數據應用的數加平臺;華為則通過自身的生態以及軟硬一體化優勢,整合內部的服務器、存儲資源,推出一系列一體化的解決方案;而騰訊云的發展,雖然長期以來游離在媒體聚光燈下,但依托其在游戲、支付領域的技術積累和海量用戶,逐步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
中盤戰事 1:數據中心分布
棋到中盤,各家的優勢、劣勢也逐漸顯現。先看數據中心分布,對云計算廠商而言,多樣化的數據中心布局不言而喻。一方面,要保證云服務的正常運維,同時還能在數據保護方面靈活控制,另外則是用戶體驗,企業的某些應用中,對用戶響應時間有很高的要求,此時,倘若有靠近企業的數據中心來存儲數據,也就能夠最大化地降低用戶延遲。
也因此,數據中心數量一度成為巨頭們宣傳自身云計算的一個重點。
下圖是阿里云目前的數據中心分布,從中可以看出,除中國市場之外,阿里云同樣看重南亞、東南亞市場。

而在騰訊云官方認可的全球基礎設施圖里,還有不少海外合作基礎設施,這其實一個頗為討巧的說法,換言之,這是騰訊租用的服務設施。

2018 年 3 月,隨著香港節點正式開服,華為云的亞太市場也開始啟動。相較于阿里、騰訊等主打公有云的公司,華為的數據中心布局更多體現在其和眾多合作伙伴的「伙伴云」中,比如通過與德國電信、Orange法國電信的合作,構建了一個面向全歐洲的開放云平臺,而與西班牙電信的合作,則將華為的云業務擴展到拉丁美洲地區。
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全球化的數據、計算平臺,云服務商為了滿足上述需求,還將繼續爭奪更多的數據中心和服務區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