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電子十大關鍵詞預測
2017年底,編姐通過電子郵件或親自走訪了三五十家國內外芯片供應商及上下游企業,涵蓋大企業和初創企業,并在2018年1月《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的“電子展望”專題等刊出了他們的觀點。在此濃縮成以下十大關鍵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1/373983.htm物聯網;人工智能;自動駕駛;EV與EUV;視頻監控;語音識別;安全;3D;5G;低功耗短距離無線通信。
在此簡要介紹一下這些應用,及涉及的相關技術與芯片。
*物聯網。繼續前幾年的流行熱度,不斷深化。過去大家對物聯網的組成存在爭議,最近統一了,流行了一個詞:“云管端”。“云”計算需要大量服務器,因此服務器芯片和存儲器是熱點;“管”的亮點是5G通信和低功耗短距離通信等;“端”的熱門是邊緣計算和各種傳感器。
*人工智能。自從2016年初AlphaGo和人類下圍棋獲勝,人工智能就一發不可收拾,而且今年我國也把人工智能作為發展戰略,似乎一夜之間,各行各業都在談論人工智能。在算法上,先是深度學習、CNN、DNN等NN(神經網絡)算法,后又有適合邊緣計算的BNN、TNN等算法。很多硬件企業在研發人工智能模塊和芯片,還有的推出嵌入式人工智能(e-AI)等概念和產品。此外,還有探討人工智能的思路方法,例如成吉思汗誤殺了神鷹(注:神鷹指掌握了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機器),人類老師教企鵝學生如何抓大魚(注:企鵝指人工智能機器,天生就擅長游泳)。
*自動駕駛。從前幾年的ADAS(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到這兩年的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等非常火爆。最亮眼的當屬自動駕駛。例如即將在1月9-12日的2018 CES(美國消費電子展)上,會有眾多公司大秀自動駕駛。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負責感知的各類車載傳感、通信器件、處理器、存儲器等仍將是半導體廠商在汽車電子領域的重點投資及發展方向。
*EV(插電式電動車)與EUV(混合動力汽車)。隨著我國及各國的政策支持,EV及EUV不斷升溫。關鍵是電池,需要幾十至數百個單電池組成電池組,因此需要BMS(電池管理系統),以對其中每個單電池進行管理,以保證電池組處于最佳狀態,以及優化電能儲存。電池對電動車有多重要?大家知道自己的手機電池不好會嚴重影響手機的壽命,甚至有的電池會爆炸,大巴車需要幾百塊電池,其安全和合理儲能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因此,EV/EUV的設計要點是保護電池,為此汽車的結構未來也可能發生會改變。另外,隨著EV、ADAS的不斷普及,電子化進程也會不斷前進,汽車本身的電力消耗也會上升,需要元器件不斷節能化的呼聲也在提高。因此電子元件也要做得輕巧、高效率,以延長儲能電池的使用壽命。
*視頻監控。現在是視頻監控的第二春。此前的十多年前,視頻監控也曾繁榮,涌現了海康、大華等本土設備企業,并逐漸被這幾家大企業壟斷,服務智慧城市、平安中國等項目。現在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現,視頻監控又開始復興,只是這次增加了人臉識別、車牌等,而且在邊緣/用戶端就要完成計算,需要大計算、低功耗模塊或芯片。另外,手機的人臉識別/刷臉、無人機、無人超市、自動駕駛車輛等需要大量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
*語音識別。在消費類設備(例如智能音箱和可穿戴設備)的語音助理和語音控制方面開辟了一個新天地。眾多芯片公司與亞馬遜、訊飛、百度等語音軟件技術公司結盟,合作推出智能家居產品。
*安全。在安全領域,網絡攻擊不斷占據新聞頭條,物聯網(IoT)設備已經成為易被攻擊的脆弱點。因此每家組織和公司在開發安全方案。諸如安全標準、秘鑰、安全的操作系統、安全MCU、安全連接、安全系統、安全協議等。
*3D。現在只要是3D就很盛行,例如FinFET(3D晶體管)已不足為奇,大家關注的是10nm、7nm的設計和制造,以及5nm FinFET制造的發展藍圖。3D封裝有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和InFo(集成扇出型)等,據說是摩爾定律繼續有效的重要保證。iPhone X的面部識別帶火了3D 傳感器。手機為何內存越來越大,就是因為3D NAND閃存的出現,現在48層、64層是熱門話題。3D打印機也在發展,希望2018年能用于小批量產品的生產。
*5G。2018年5G研發會進入熱潮。5G發展將會推動半導體產業向前邁進。5G通信基礎設施以及客戶端上物聯網的應用,會共同推動通訊的發展。
*LPWAN。低功耗、高性能短距離無線通訊將成焦點。例如低功耗的藍牙5、mesh等技術將會繼續在2018年成為矚目焦點。此外, 低功耗廣域網絡(LPWAN)技術方案也將會受到重視,其中最熱門的是3GPP標準中的LTE Cat M1(俗稱LTE-M或eMTC)與LTE Cat NB1 (俗稱NB-IoT)、法國公司Sigfox及LoRa聯盟的LoRaWAN。然而,哪一種規格能夠成為主流,則有待觀察;再加上市場生態鏈與接受度尚未成熟,還需要經過實際市場商業考驗。其中,大家對LTE-M與NB-IoT的未來發展深具信心,也相信其未來產品在樓宇自動化、物流追蹤、能源讀表、消費電子產品、農業或環境監測、交通運輸與智慧城市及企業零售等應用會有顯著成長。尤其NB-IoT將成為主流,從中國移動等運營商開始,并在2017年底后向歐美發展。
說明
關于以上的具體技術、應用及部分廠商的芯片方案,主要刊登在《電子產品世界》2018年1月期雜志,部分內容在2017年11、12期雜志,及電子產品世界網站(www.j9360.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