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支持中國5G領跑:愛立信為125年合作歷程揭開新篇章
隨著第一版3GPP 5G標準的凍結,5G腳步已經清晰可聞。而在經歷了2G/3G跟隨、4G齊頭并進之后,中國在5G發展中將扮演領導者的角色。誠如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會長葛瑞德(Mats Granryd)所言,“2020年全球將有第一批國家正式應用5G,中國必將是其中之一。在移動通信領域,中國不僅是一個領先國家,還是創新驅動型國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12/373329.htm1892年,愛立信與中國簽訂第一份訂單,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輾轉半個地球將2000部電話運到中國上海,從此拉開了合作的序幕。作為深深扎根中國125年的電信領域巨頭,今時的愛立信亦將為中國5G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專長。
“中國是5G發展的原動力之一,同時也是愛立信的重要市場,我們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能力和資源在這里。同時,中國研發團隊全面參與了愛立信的5G技術研究、系統開發和技術應用,在全球皆有著很好的示范效應。”在愛立信上海研發中心舉辦的一場名為“5G研發看中國”的媒體活動上,愛立信東北亞區首席市場官張至偉旗幟鮮明地說道。

5G:數字化經濟新引擎
不止技術研究,圍繞5G展開的市場研究和預測近年來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特別是對5G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價值,不少機構及企業均十分看好。
“物聯網、5G和云是構成數字化經濟基礎的三項重要技術,其中5G帶來了無所不在的連接,將物聯網和云聯接起來,可以說沒有5G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張至偉強調說。

“5G與之前移動通信技術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物的連接方面。”他指出,3GPP定義的5G三大應用場景方向中,eMBB(移動寬帶增強)場景針對人的體驗提升,mMTC(大規模物聯網)、uRLLC(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均面向工業互聯網。這意味著它將打開萬物互聯的大門、開辟關鍵型物聯網和海量物聯網兩個新市場,并為所有行業提供了一個再造的機會,可謂整個社會經濟轉型的新引擎。
5G將釋放出巨大的商業潛能。愛立信與理特管理顧問(Arthur D. Little)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到2026年,中國因為5G所釋放的市場價值高達1589億美元,涉及能源與工業、制造業、公共安全、醫療保健、公共交通、媒體娛樂、汽車、金融服務、零售及農業等十大行業,而這也是包括垂直行業玩家在內的所有人都對5G都有所期待的原因所在。
全力支持中國5G領跑
愛立信在其最新發布的《移動市場報告》中預測稱,到2023年底,隨著5G覆蓋全球超過20%的人口,全球5G用戶規模將達到10億戶;與北美、韓國、日本一樣,中國將是最早部署5G的幾大市場之一。而GSMA Intelligence和中國信息通信技術研究院(CAICT)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到2025年,中國預計將占全球5G連接的39%,達到4.88億。
中國領跑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已經不再是夢想。在此過程中,愛立信將一如既往地全力予以支持,用張至偉的話說,它“既是5G核心技術的提供者、也是運營商易于合作的商業伙伴、更是跨行業生態系統的構建者”。
作為其底氣之一,愛立信在全球范圍持續引領5G創新活動與合作,已經與全球38家運營商、22家垂直行業玩家、45所大學和研究所就5G領域開啟了全面合作,并參與了全球幾乎所有的5G相關標準及研究組織、產業聯盟。

“愛立信在5G起步之初秉承‘應用為先’的戰略,我們的觀點是制定5G標準之時先要探查業界的需求,以應用案例指引指標、推動標準。垂直行業的伙伴知道本行業哪些地方存在問題、需要創新,但是在應用哪些技術方面并不專長;而我們電信行業有技術專長,但需要找到行業痛點來結合。”張至偉解釋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