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搶Micro LED技術 蘋果力拼OLED屏
三星要放棄曲面電視 押寶QLED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12/373130.htm作為OLED屏幕的絕對領導者,三星想要保持持續的領先,就不得不在技術更新速度上更快,而曾經作為曲面電視的力推者,現在三星的興趣好像已經不在這了。
據韓國媒體報道稱,三星目前的重心主要放在QLED屏的研發上,而曾經備受他們追捧的曲面電視,已經不是其主要努力方向,按照規劃三星在2018年將積極推動QLED和超大尺寸產品,而非曲面電視。

報道中提到,三星很清楚下一代電視的競爭,并非形態上的比如曲面等,歸根結底還是技術上的,而QLED就是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方向。雖然曲面電視售價不菲,但其在技術上并沒有根本性變化,只能說是階段性產品。
QLED量子點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額外光源的自發光技術,畫面細節表現比OLED更出色,而不管是明亮場景還是黑暗場景,大部分情況下,背光都是開著的。
港大帶頭研發OLED發光原料 有望打破歐美專利壟斷
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對于有關顯示屏、電視和手機屏幕相關產業至關重要。

任詠華展示各種OLED原材料
現時OLED大部分使用稀有金屬銥(Iridium)的化學配合物作為發光原料,占據九成以上的市場,而相關專利主要被美國及歐洲等國家所壟斷,令制造商往往要付出高昂專利費用。
由香港大學統籌、結合5所本地大學的跨學科團隊,在過去5年成功作出突破,包括改用金及鉑的化合物作為發光原料,及研發創新顯示技術與部件,以「港產」的知識自主產權及專利技術,為有關產品商業化提供解決方案。
OLED具有自發光、廣視角、反應時間快、高效率、省電、高亮度、非常輕薄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顯示屏、電視、手機屏幕以至未來「電子紙」等顯示產品上,是全球備受關注的技術,不過在產業層面,卻面對銥化合物專利壟斷等問題,影響成本。
由港大化學系講座教授任詠華統籌,結合科大、浸大、理大及城大的化學、物理學、材料科學及工程跨學科專家團隊,過去5年獲研資局「主題研究計劃」資助,在OLED顯示及光伏電池等技術領域取得多項重要成果,亦發表了多達260篇高影響力學術文章。
其中,任詠華團隊專注研發以三價金(Au(III))化合物發光為原料,全球首創成功于室溫發光,另跨校團隊中亦有專家研發以鉑作為OLED原材料,及大面積器件發光顯示,突破現有限制,整合出「港產」OLED顯示知識專利新技術,有機會改變現有龐大市場的生態。
港大指,是次跨校科研項目成果促進跨學科合作研究的戰略,為香港創出邁進世界水平的技術,亦為本地、內地及國際間工業伙伴創造知識和技術轉移新機遇,促進更多下游研發及商品化活動。
蘋果投資LG:為OLED屏拼了 iPhone要上6.46寸
三星OLED屏在中小尺寸上近乎無敵,就連蘋果也沒辦法繞開,這顯然是庫克最憂慮的事情,雞蛋都在放一個籃子是萬不能行的事。
從今年開始,蘋果要把自家的iPhone全面轉到OLED屏幕上,以目前他們的銷量來看,單一個三星來可勁供應也是不夠的,而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培植相應小伙伴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據韓國媒體報道稱,LGDisplay為擴大自己的OLED產能,將建設一家智能手機所用的OLED面板制造工廠,而他們打算投入115億美元(前期已投35億美元),不過后期仍需要繼續資金投入。
報道中提到,為了讓LG能夠在OLED上有更快的,蘋果打算投入17億美元,以幫助他們加速量產,而這樣他們也能獲得OLED屏優先供應的權利,在當下OLED屏極度匱乏的情況下,LG未來生產的面板將全部提供給iPhone。
除了投資LG外,蘋果也在自研OLED屏幕,這樣做可以更好的規避風險,同時也為產能做保證。
需要注意的是,《韓國經濟日報》之前在報道中指出,LG將會成為蘋果接下來屏幕的主要供應商,后者可能會推出兩款配有OLED屏幕的iPhone9,其中一款是5.28英寸,另一款則是6.46英寸。
全面屏加持下,6.46寸的iPhone9也不會大到哪去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