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收購機器人公司,谷歌卻玩脫了?
Google公司大肆收購機器人公司曾在機器人行業引發轟動,令人備受期待,被認為它可推動機器人行業的發展。然而,期望越大失望越大,Google并沒有通過收購在機器人行業掀起波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10/370141.htmGoogle在這一領域目標不明確,沒有向員工闡述清晰的愿景。結果,Google機器人部門解散,收購而來的許多機器人專家離職。

1982年,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的上映讓世界知道了“人造人”(replicants)。人造人是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對《銀翼殺手》原著中極其逼真的機器人的稱呼,它來自作者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的想象。
過去幾年,又有兩個機器人話題引發關注。一個是斯科特執導的《銀翼殺手》續集《銀翼殺手2049》,它在10月6日首映周末的票房只有令人失望的3150萬美元;另外一個是Google公司旗下名為“Replicant”的神秘機器人部門,它敗得更慘。
瘋狂收購機器人公司
安迪·魯賓(Andy Rubin)是締造Android系統的Google公司,他從2013年開始網羅機器人專家,總共至少收購了9家公司。這一瘋狂收購是Google對以搜索為驅動的廣告營收之外業務的下注,似乎幫助公司建立了智能機器大軍生產領域準領導者的地位。
這些收購實際上是在做一些機器人領域最令人激動努力,龐大的影響力和資源使得Google成為了把這些努力整合到一個單一部門的最佳場所。機器人行業對于出現這么一個新巨頭表示歡迎。
“人們對此欣喜若狂。”機器人創業公司Carbon Robotics CEO羅薩納·邁爾斯(Rosanna Myers)稱。
然而,好久不長。在Google收購的這些公司中,他們的機器人只被Google現在的母公司Alphabet辦公室使用。過去幾個月,至少三位在2013年加盟Google的重要機器人業務負責人已經離職,因為4年一般是Google股票期權的歸屬周期,他們可能不是最后一批選擇在這種時間點離職的人。
邁爾斯認為,Google大批人才的流失對于機器人行業是件好事,因為這些人才實際上在過去幾年陷入了困境。
“Google保留這些機器人專家是在阻礙行業發展,而不是推動行業進步,”她表示。
Google X實驗室發言人亞歷克莎·丹尼特(Alexa Dennett)表示,機器人項目很可能至少還需要五年時間才能實現商業化,因為重大技術進步需要時間。
斯坦福國際研究所機器人部門主管里奇·馬奧尼(Rich Mahoney)稱,在Google收購的機器人公司中,多數無法在短期內推出產品。
“我認為,他們完全是在網羅人才或者為抓住未來機遇而做技術鋪墊,”他表示。
目標不明確部門解散
然而,Google從未闡明他們希望借助機器人技術抓住何種機遇。知情人士稱,Google新成立的機器人部門從未與外界溝通過,該公司甚至從未向因收購一起加盟公司的員工明確表達過愿景。
魯賓在2014年從Google離職,建立了一家風投公司和硬件創業公司孵化器。在他離職后不久,Replicant部門就被解散,員工分散到了Google、其他Alphabet子公司以及其它地方。
Google在機器人開發上遇到的困境并不是個別事件,這一領域的多數公司都失敗了,但是一些失敗為未來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風投公司Loup Ventures和行業組織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機器人行業目前的規模為245億美元,半數以上產值來自工業機器人,就像那種用于電商公司倉庫的機器人。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在5年內增長一倍。
Google并未徹底退出這一行業。除了自動駕駛汽車部門Waymo外,Google還在投資無人機開發。
去年,Google還運營了一個名為“機械臂農場”(arm farm)的項目。在Google位于加州山景城園區的一個屋子內,至少10個機械臂正在接受調校,以抓住和操縱多個物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