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調整RSRQ測量參數提升4G駐留比
從調整RSRQ測量參數提升4G駐留比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10/367681.htm為提升4G網絡駐留比指標,結合網絡實際情況,進行部分基站基于RSRQ測量參數觸發A2事件的調整工作,筆者和同事進行了很多嘗試。調整前、后效果的對比,驗證了這些手段是有效的。
1.背景介紹
4G駐留比定義:4G駐留比廣義來說,就是持有4G終端的用戶在4G網絡上產生的流量占其產生的總流量(2G、3G、4G流量)的比值,該指標衡量了4G用戶在4G網絡的駐留情況。我們在實際考核中,對“4G用戶”有更明確的定義。
4G用戶定義:60天內使用過4G網絡的用戶。
目前現網采用最小接入電平、空閑態重選及重定向機制都是基于終端上報的RSRP為唯一條件來進行判決實現的。但是基于提升LTE駐留比的角度,在很多弱覆蓋場景,雖然RSRP很差,但是由于無線環境純凈,終端雖處在LTE弱覆蓋區域,也能獲取較好的用戶感知,相比3G仍然能獲得較好的下載速率,所以提出基于測量重定向通過RSRQ和RSRP雙重控制,更有利于延長終端駐留LTE網絡。
2.原理介紹
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表示LTE參考信號接收質量,這種度量主要是根據信號質量來對不同LTE候選小區進行排序。這種測量用作切換和小區重選決定的輸入。RSRQ實現了一種有效的方式報告信號強度和干擾相結合的效果。
RSRP與RSRQ的關系: RSRQ=N*RSRP/RSSI
備注:
N:測量帶寬,映射為RB個數
RSSI:Symbol內接收到的所有信號(導頻、數據、干擾、噪音)功率的平均值
RSRP為信號接收功率,單位dbm
RSRQ(dB)反應了CRS信號與所有干擾信號的比值,類似于信噪比
3.參數設置策略
LTE系統內異頻切換(1650+500),采用A2+A3算法,為了獲得較好的切換鏈路,保障路測指標。本次調整不涉及系統內異頻切換,對于系統內異頻切換,依然采用原有判決條件:基于RSRP觸發A2事件,A2+A3判決異頻切換,A2+B2判決異系統重定向。
本次調整針對只有LTE1650連續覆蓋,無500插花的情況,采用基于RSRQ觸發A2事件,同時對比盲重定向和基于測量重定向方式對駐留比的影響。
● 盲重定向和基于測量重定向方式對比
基于RSRQ觸發A2事件,只有源小區RSRQ作為盲重定向唯一判決標準,當UE測量到源小區的RSRQ≤a2ThresholdRsrqPrim,滿足觸發時長TImeToTriggerA2Prim,便觸發盲重定向。
基于測量重定向,當UE測量到源小區的RSRQ≤a2ThresholdRsrqPrim時,觸發A2事件,eNB下發異頻測量頻點。通過當前的連接態優先級設置4/3G為6/4,UE測量3G頻點,并上報LTE和W小區的電頻強度。
源小區滿足RSRP≤b2Threshold1Rsrp且3G小區RSCP≥b2Threshold2RscpUtra時,觸發基于測量重定向。
從兩種重定向模式來看,基于測量重定向通過RSRQ和RSRP雙重控制更有利于延長終端駐留LTE網絡。
4.修改場景及效果
● 場景:
本次調整針對只有LTE1650連續覆蓋,無500插花的情況。所有小區不包含室內分布,不含異頻鄰區。
● 修改效果:
修改基于RSRQ重定向后,指標穩定,同時倒流比明顯改善,業務量也有所提升。參數修改前后,拉網對比:
接入、切換、掉線KPI、CSFB指標
倒流比、業務量、駐留比
可以看出紅色代表的調整后倒流比與藍色代表的調整前相比有大幅下降,對其他KPI指標無劣化影響,詳細見以下對比趨勢圖。
5.總結和建議
本次調整參數基于RSRQ來作為觸發A2門限的依據,同時配合開啟基于測量重定向。對于部分LTE場強弱覆蓋但是接收質量RSRQ好的區域不進行A2事件觸發,提高LTE網絡吸收業務量,獲取更好的LTE網絡駐留性能,同時評估對日常KPI無指標劣化影響。
參數調整后,本地市4G網絡流量單日增加約1400GB,增長約7%。
● 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1.參數調整只適用于1650小區,且無異頻鄰區。
2.參數修改后,需要關注KPI及質差小區波動情況,若出現惡化,需要分析后及時回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