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汽車液晶儀表是不是分辨率越高越好?
現階段,12.3 吋全液晶屏的分辨率有:1280x480、1440x540、1920x720。對于汽車液晶儀表的應用,是否是越高的分辨率越好呢?分辨率的增高僅僅是換一個 LCD 顯示屏的工作和成本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10/367480.htm這里我們從用戶需求和設計上逐個層次展開分析。
1、視距與點距
說到 LCD 顯示,我們一定不陌生一個詞「視網膜屏幕」。視網膜屏幕是分辨率超過人眼識別極限的高分辨率屏幕,由蘋果公司在 2010 年在 iPhone 4 發布會上首次推出營銷術語。
對于手機,要求在距離眼睛 10-12 英寸(約 25-30 厘米)時,LCD 的顯示達到 300ppi(pixels per inch)以上,視網膜就無法分辨出像素點了。這也就是蘋果對「視網膜屏幕」的最初定義,iPhone 4 屏幕的像素密度也達到了 326ppi。這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呢?
上圖是一個高為 h 的物體,在與眼睛為 d 的距離下,在視網膜上成像的示意圖。由三角關系可知,眼睛的分辨角α和 d,h 有如下對應關系:
而人眼睛的最小分辨角約為 1 角分(1/60°),國內視力標準的 5.0 大致相當??紤]手機的使用場景,可以取 d=25cm。這時候,h=0.076mm,對應為 333ppi。這就是視網膜屏幕的由來。其中,h 為 LCD 的點距。
同樣道理,如果對于汽車液晶儀表的應用場景,一個典型使用儀表的距離為 70cm 左右,則 h 為 0.204mm。12.3 吋 LCD 典型的點距如下表:
就是說,對于 12.3 吋汽車液晶儀表的應用,1440x540 分辨率下,5.0 的眼睛已經不能分辨出來屏幕上的點了。更高的分辨率,用戶體驗并不會得到更好的提升。
2、處理能力
在汽車上引入液晶儀表盤的優勢在于,能提供更炫酷的顯示效果。而這種效果,不單是一個靜態的畫面,還要有動態的圖形圖像變換過程。即,一個優秀的液晶儀表盤設計,不單要在空間(合理的分辨率)上是最優的,還要在時間上(動畫幀率,像素級別的動態 Shader 特效渲染)是最優的。
當前,計算機對屏幕的圖形的顯示(位圖、矢量圖繪制,像素填充,Shader 級別的像素渲染等),實質上是對內存中,逐點數據的修改和計算。當分辨率在一維尺度的提升,意味著實際的處理能力需要以平方關系增長。
例如:分辨率從 1280x480 提升到 1440x540,像素量增加 1.26 倍;而從,1440x540 到 1920x720,像素量則要增加 1.78 倍。
這就意味著,高分辨率顯示屏的顯示效果(幀速率、色彩值、圖形抗鋸齒能力等)要保證與低分辨率相同。前者,只需要處理能力(包括:CPU、GPU 的數據傳輸、渲染速度等)增加 1.26 倍;而后者,則需要再增加 1.78 倍。這對于整個系統性能的要求過于苛刻,意味著,CPU 處理能力、GPU 渲染速度、系統總線吞吐率都不能有瓶頸產生。
另外,關于高分辨率的屏幕要點對點的顯示,則需要 UI 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圖片。圖片等元素的增大,將導致儀表界面啟動時間增長。
如果不能保證上述處理能力怎么辦?那就只能降低顯示效果。在 UI 的細節上做如下調整:
1、UI 界面中部分(或者全部)圖片用 16 位色圖片。從 32 位到 16 位,要求性能降低一半,彌補上述 1.78 倍的增長。分辨率高了,但是顯示效果反而下降了。
2、使用低分辨率的圖片做拉伸或者插值,以滿足對啟動時間和顯示性能的需求。這相當于根本沒把高分屏發揮出來。
3、原來可以用透明度變化的,現在不用透明度。減少動畫過程,在低分辨率的屏上可以更為平滑的加減速過程,將變為只有始末狀態,沒有動畫過程。例如:屏幕上車門開啟和關閉過程。
4、GPU 的 Shader 特效(例如:粒子效果、光影效果)盡可能的不用或者少用。原本可以做到的炫酷效果,現在不得不簡化,甚至取消。
5、降低(甚至關閉)抗鋸齒功能。在 3D 模型的邊緣將產生明顯的鋸齒。雖然,分辨率提高了,但是,視覺上鋸齒更多了。
3、熱分析
汽車級液晶儀表要求的工作溫度范圍為-40~80(或者 85)℃。當環境溫度為 85℃的時候,儀表內部的溫度必須保證在元器件可以工作的溫度范圍內。
首先,即便是汽車級 LCD,其標稱的最高工作溫度,也不會超過 85℃。我公司實際測試過,在 90℃的時候,業界幾個知名品牌液晶屏供應商提供的樣品均不能實際工作。這就要求,整個液晶儀表在設計的時候,必須考慮散熱。
其次,汽車級的處理器,通常標稱的最高工作溫度為 105℃。也就是在外界環境溫度為 85℃的時候,必須保證,儀表殼體內部處理器的環境溫度不能超過 105℃(只有 20℃的溫差范圍)。
處理器在工作的時候,發熱是不可避免的,其功耗與主頻成正比,與工作電壓的平方成正比。現在的處理器,都有 DVFS(動態電壓頻率調整)機制,根據當前的負載,動態調整處理器的核心工作電壓,達到降低功耗的目的。即,高主頻會對應更高的核心電壓的提升,而工作電壓的平方正比于功耗。結果導致處理速度會與功耗超過平方的關系對應。
通過對典型數據的初步估算表明,如果處理器主頻做 1.78 倍的提升,其實際功耗會超過 2 倍以上。這將給整個系統的熱設計,帶來相當大的難度——不得不使用更大的散熱片(儀表總體重量增加,儀表的抗沖擊震動性能下降),更好的散熱材料和方式(成本提升),引入風扇等主動散熱機制(在國內的空氣質量下風扇壽命為整機瓶頸,儀表的抗沖擊震動性能下降)。
總結
汽車級全液晶儀表的設計,是一個綜合考慮的過程。綜上所述,我們需要在用戶體驗(不但要考慮靜態顯示的效果,更要考慮動態畫面的感受)、儀表壽命、總體重量、整機性能、散熱性、抗沖擊震動性等各個方面綜合考慮。上述細節,環環相扣,一個液晶屏分辨率的提升,將會帶來各種設計難度和成本的提升。
我相信隨著 TI 技術的發展,處理器制程的提升(例如:28nm 或者更優的工藝),高分辨率液晶屏帶來的問題會逐步解決。但當前務實的做法是綜合考慮各個電子元件當下最優的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