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可穿戴技術的發展
蘋果公司的iWatch和最近興起的VR眼鏡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可能你正好擁有一款iWatch。一個是手表一個是眼鏡,看似互不相關,但是它們都用了同一種技術——可穿戴技術。自1961年開始,可穿戴設備就一直活躍在人們眼前,可穿戴技術也一直是熱門話題。可穿戴技術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它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何種影響呢?更便利了還是更糟糕了?本文將回顧近兩年可穿戴技術的發展,會對解答你的疑惑有所助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9/364610.htm什么是可穿戴技術?
可穿戴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提出的創新技術,利用該技術可以把多媒體、傳感器和無線通信等技術嵌入人們的衣著中,可支持手勢和眼動操作等多種交互方式。這種科學技術主要探索和創造能直接穿在身上的設備,或是將設備整合進用戶的衣服或配件中。
可穿戴技術有三大熱門領域:健康醫療、信息交互、游戲娛樂。
健康醫療
2011年,Jawbone創始人Rahman帶來了解決人類健康問題的方案,Jawbone UP一代。造型像腕戴一樣,佩戴方式也和腕戴一樣穿戴在手腕上。功能不多,只能記錄運動狀況、飲食等數據,但它有一項特殊功能就是睡眠監測功能。雖然現在睡眠監測功能很常見,但在當時Jawbone UP是第一個擁有睡眠監測功能的手環。
用智能手環進行睡眠監測,要在睡前戴上手環。手環通過傳感器和手腕的接觸監測人的動作,根據用戶的動作頻率來判斷睡眠深淺,動作多說明睡眠淺,深度睡眠用戶體動相對較少。這款手環的不足之處是數據精準性較低,存在較大誤差,而且佩戴手環睡覺一般很難堅持下去。
2014年三星推出第一款智能手環Gear Fit。配備了陀螺儀、重力加速計以及心率測試器,可監測一系列有關人體健康的指標,例如步程數、運動水平、心率以及睡眠時間等。它的睡眠監測功能是根據測量心率的數據來判斷睡眠深淺和睡眠時長,精準度得到提高。
Gear Fit
時至今日,可穿戴技術已經有很大進步。在健康醫療方面除了基本的運動檢測、睡眠監測、膳食記錄等功能,還有針對不同人群的監測功能,例如糖尿病的血糖監測、老年人的生活模式監測、視力受損者的視力增強器等。這些監測數據可以在用戶就醫時,減少醫生的工作量,使用戶得到個人化的醫療服務。在未來,可穿戴醫療健康設備將可實現為用戶提供診斷、監測、干預一體化的服務,為用戶提供最便捷和切實的移動醫療健康福利。
信息交互
信息交互是指自然與社會各方面情報、資料、數據、技術知識的傳遞與交流活動。信息交互的核心是人機交互技術。人機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簡寫HCI)是指人與計算機之間使用某種對話語言,以一定的交互方式,為完成確定任務的人與計算機之間的信息交換過程。信息交互的發展就是人機交互技術的發展。
2012年4月谷歌公司發布谷歌眼鏡(Google Project Glass)。該眼鏡具有語音識別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語音口令操作,釋放雙手。
谷歌眼鏡
2014年Tobii公司布了名為Tobii Glasses 2的眼球追蹤設備并開放預售。眼球追蹤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研究方向。例如,當消費者在貨架前時,他們的眼球運動能夠“指出”那些他們最感興趣的商品。企業可以通過這款設備實時了解到被測試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并作為依據,為他們創造更具動態化的購物環境。
游戲娛樂
游戲娛樂是可穿戴技術新的發展方向。
2014年谷歌發表 Android Wear,該智能手表可以安裝第三方應用軟件,具有社交娛樂功能。
2016年任天堂開發的手游《Pokeman Go》掀起了AR熱潮。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應圖像、視頻、3D模型的技術,這種技術的目標是在屏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并進行互動。讓位于全球不同地點的玩家,共同進入一個真實的自然場景,以虛擬替身的形式,進行網絡對戰。
同年,隨著VR技術的發展,索尼公司推出了基于PlayStation游戲機系列的第四代游戲主機的虛擬現實裝置PlayStation VR(PSVR)頭顯(虛擬現實頭戴式顯示器)。虛擬場景不再是看得到摸不著的,玩家可以置身其中與虛擬人物交流互動。
PlayStation VR
可穿戴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各種便利,例如:健身助手、醫療助手、家居控制、游戲頭顯。同時,可穿戴技術也帶來了隱私安全問題。
可穿戴技術強化了人們對網絡的依賴性。當可穿戴設備到處印刻著健康指數、生活偏好、行為習慣、行動軌跡、工作履歷的時候,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泄露的危險將大大增加。尤其是個人健康信息,具有很高的黑市價值,足以引起黑客的注意。對于擔心健康服務提供者和保險者將如何使用這些數據的隱私倡導者來說,甚至倫理問題也值得憂慮。
盡管隱私安全是可穿戴技術避免不了的問題,但是它將對人類社會產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力,讓用戶習慣這種隨身攜帶的智能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