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死”、PC“殘”,柳傳志的聯想一步錯、步步錯
隨著移動端的廣泛使用,PC端衰落的跡象愈加明顯。根據市場研究公司DFC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DFC”)在新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稱,2016年手游營收首次超過PC和游戲機游戲。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日前發布的初步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總量為6110萬臺,較上年同期下滑4.3%。而昔日的PC巨頭聯想失去了其霸主的地位,將出貨量第一的寶座讓給了惠普。在PC市場行情總體不佳的情況下,聯想的市場份額下滑又是雪上加霜。聯想現在真的衰落了么?聯想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7/361864.htm告別“PC帝國”時代
聯想作為國民品牌,常年在國際PC市場占據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聯想一直是讓大家引以為傲的國民品牌。但是根據近期的數據表明,聯想在PC帝國的霸主地位開始動搖。

根據Gartner的數據表示,第二季度全球前六大PC廠商分別為:惠普、聯想、戴爾、蘋果、華碩和宏碁。而IDC則估計,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下降3.3%,至6050萬臺,全球前五大PC廠商分別為惠普、聯想、戴爾、蘋果和華碩。因此PC霸主被惠普取代已成為事實。

造成聯想這一狀況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全球PC狀況不景氣。根據Gartner的分析師的說法,由于在全球范圍內DRAM、固態硬盤和液晶面板等零部件的短缺,導致個人電腦的成本上升,這對二季度的出貨量造成了影響,不過在此情況下有的供應商決定自己承擔上漲的成本,而沒有提高設備的價格。其他供應商則將上漲的成本轉移到終端消費者那里。
但是,PC生產廠商與企業用戶都簽有訂購合同,根據合同內容PC生產廠商不能隨意提價,在此情況下,PC生產廠商將這一部分上升的成本由個人消費者承擔。個人消費者因此不得不選擇延遲購買或者放棄購買。
2.聯想戰略的調整。聯想此次排名下滑一大原因在于其戰略調整,即之前注重出貨量轉移到利潤的贏取。盡管聯想就目前的地位,許多其他PC生產廠商不可逾越其位置,但是PC制造業已成為夕陽產業成為了不可磨滅的事實。像之前Thinkpad等其實是IBM等集團轉移戰略和產業遺留給聯想的。而IBM自身去選擇更具有前景的軟件服務等方面發展。后期聯想也希望能夠像IBM一樣進行產業轉移,效果卻大打折扣。
但是在當前個人電腦業務寒冬期開始消退,惠普、戴爾等競爭對手業績都在往上漲的時候,聯想還在下滑,可以反映出其衰落的本質。這同時也在說明,聯想忽略了個人電腦業務這一重要領域。
永別了,“中華酷聯”
“中華酷聯”是中興、華為、酷派和聯想的統稱,在智能手機剛剛在中國興起時這四款國產手機品牌占據了重要的市場地位,聯想曾經一度在國內占據市場份額第二,僅次于三星。而就目前而言除了華為其他三個品牌都紛紛衰落。

而在今天又有消息稱,聯想旗下的ZUK的社區關閉與聯想旗下的Lenovo品牌、ZUK、Moto品牌手機產品線一同被整合到新的聯想社區,ZUK原社區網站bbs.ZUK.com已經無法訪問。仔細通過看常程個人微博可以得知,常程本人已經進入了休假模式,其微博信息基本與ZUK品牌無關,我們由此可見ZUK已經成為了聯想的一顆棄子。

聯想手機業務衰敗已成為定局,ZUK只是聯想旗下手機品牌的一個縮影。聯想在移動端開始興起時其敏銳的嗅覺已感覺到了這股春風的即將到來。在2014年1月30日,聯想宣布將以29億美元從谷歌手中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這也意味著摩托羅拉旗下所有的員工,專利,品牌和商標,和全球50多家運營商的合作關系都由聯想所執掌。
聯想的移動手機帝國由此建立,并希望像PC一樣發展下去。但是事情總不盡人意,在后期國內新型品牌如小米、魅族等品牌發展都強于聯想。聯想在收購摩托羅拉后在國內的市場排名由第一降到了第三,一年后跌出了前五,而現在都不及前十。根據最新財報,聯想的移動端目前占比不到18%,而在2016年其占比達到25%。聯想前高級執行副總裁劉軍也因為市場狀況不佳而離職。
這一現象的產生與其產品定位有很大的因素。聯想旗下手機品牌眾多,包括樂phone、聯想、樂檬、vibe、zuk、moto等諸多品牌,而每個品牌又有多種型號的手機。一時間聯想手機各個品牌型號多種多樣,被稱為“手機界的寶潔”。但是手機并非寶潔產品一樣每日消耗,其他品牌的手機都有一個簡單的營銷思路,在這種情況下聯想由于其定位原因很快被淘汰。
導向有誤,步步有錯
聯想與華為盡管在同一個時代出現,也都屬于科技類企業,但是其發展模式與思路差別較大。聯想在企業發展中一直把營銷放在重要的位置,而華為更多在于技術的革新。與其他同類企業相比,聯想在技術上的資金比重簡直杯水車薪。
但是在營銷方面,聯想與其他品牌相比并沒有絕對性的優勢。在互聯網時代,聯想的經營思維仍然停留在制造和價格層面,希望用價格的優勢以高出貨量壓倒對方。這種缺乏品牌經驗理念的意識對于聯想而言無疑是致命的。根據財報顯示,2016至2017財年聯想毛利率14.2%,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這使得聯想本就微薄的利潤,其行業狀況岌岌可危。而且僅僅依靠價格優勢獲取市場地位,在當前越來越追求高端的今天已不被消費者認可。

在這種情況下聯想連續兩年利潤下滑,其三大業務異常慘淡:個人計算機和智能設備業務收入300.76億美元,同比下滑2%;移動業務收入下跌10%,至77.07億美元,數據中心業務同比減少11%,至40.69億美元。但是其非業務板塊卻成了其營收主要來源。
去年5月,聯想以10.2億元將其旗下聯創嘉業100%股權出售,而聯創嘉業的主要資產是位于北京海淀區聯想大廈一至六層的物業;去年10月份,聯想又以17.8億元的價格將以北京聯想研究院大廈為主要資產的子公司出售。去年一年的時間里,根據聯想的財報,聯想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以及合營公司收益總計獲益約5.69億元,相當于全年的凈利潤,這也就意味著聯想這家科技企業其盈利板塊已不在于科技。
此外,員工的福利也有所下降。財報顯示:聯想集團雇員福利成本31.74億美元,較上一年減少約1.29億美元。員工總數也有所減少,截至2017年3月31日,聯想全球總人數多于5.2萬人,而上一財年的表述是多于6萬人。
聯想此次丟掉PC端巨頭這一把椅子與其目前的處境不無關系。盡管聯想收購了Thinkpad、摩托羅拉等知名品牌,但是由于其經營從來不從消費者的未來需求,其一再失利。況且目前中國市場廉價并非第一競爭力,需求才是第一位。因此如果聯想希望能夠挽回這個局面,其市場重心必須回歸消費者的內在需求,其經營理念和戰略模式需要從根本上進行調整。只有這樣,聯想才能東山再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