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TD-SCDMA高速干線覆蓋解決方案

TD-SCDMA高速干線覆蓋解決方案

作者: 時間:2017-06-12 來源:網絡 收藏
1 引言

2007年國家實施了第六次火車大提速,開通了時速達200km/h的動車組,同時已經在上海建設了磁懸浮列車,時速高達431km/h。中國自主研發的時速達350km/h的CRH3系列的動車組也即將投入使用,并計劃到201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8.5萬公里,200km/h以上路段將達6000公里,那時乘坐高鐵列車出行將是十分平常的事。因此,高速鐵路的是整個網絡中不能或缺的部分。

在現有的標準中,采用智能天線波束賦型的方法跟蹤用戶。當移動臺高速運動時,上下行信道變化較大,如果利用上行接收信號計算的波束賦型因子會產生較大誤差,從而使波束賦型不準確。另外,由于高速移動引起的多普勒頻移的影響,造成參與聯合檢測的信道響應不準,影響聯合檢測的效果;由于上述兩方面的原因,導致在高速環境中系統性能急劇下降,嚴重影響用戶的通訊質量。目前標準中,支持的移動臺最高移動速度是120km/h。

為了解決移動臺由于高速移動狀態導致的系統性能惡化問題,完善高速移動環境中的無線,必須提出有效的技術手段,遏制多普勒效應對系統性能造成的影響。

2 高速移動帶來的挑戰

智能天線波束賦形不準帶來的挑戰,需要重新考慮基帶算法以及組網方案。

下圖為使用智能天線波束賦形算法時,TD-SCDMA的CASE1信道條件、不同移動速度下誤塊率(BLER)和信噪比(SNR)的關系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在移動速度高達300km/h時已經不能滿足系統的需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6/354274.htm

圖1 智能天線算法不同移動速度情況下的系統性能圖

2.1 多普勒頻移

當終端在運動中,特別是在高速情況下通信時,終端和基站都有直視信號,接收端的信號頻率會發生變化,稱為多普勒效應。多普勒效應所引起的頻移稱為多普勒頻移,其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

(1)

其中:θ為移動臺移動方向和入射波的夾角;υ是移動臺運動速度;c為電磁波傳播速度;f為載波頻率。從上式可以看出,用戶移動方向和電磁波傳播的方向相同時,多普勒頻移最大;完全垂直時,沒有多普勒頻移。在移動臺遠離基站方向移動時,頻率降低;在移動臺向基站方向移動時,頻率升高。

圖2展示了多普勒頻移對移動通信系統的影響,其中fo是發射頻率,fd為多普勒頻移。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未加頻偏校正的情況下,基站接收頻率和發送頻率之間有2倍頻偏。

圖2 多普勒頻移的影響

表1為典型情況下的最大多普勒頻移(即假設θ=0)。

表1 典型情況下的最大多普勒頻移

2.2 高穿透損耗

在進行小區及站點的覆蓋規劃時,需要進行鏈路預算。高速列車的封閉性很好,必然帶來較大的穿透損耗,且入射波與火車運行方向之間的夾角越小,穿透損耗越大。經實驗測試,動車組列車比普通列車的穿透損耗高約10~15dB,典型值為25~30dB,如此大的穿透損耗給網絡規劃及功率等參數設置都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2.3 對切換區的影響

高速移動的列車在進行小區切換時,可以很快速的穿過小區間的切換區。如果小區的切換區設置過小,那么用戶在還沒來得及進行切換過程就已經穿過了切換區,導致切換失敗而掉話。由于切換時延包括測量處理和切換執行兩個過程,需要根據高速移動的情況,合理規劃切換區的大小以及合理設置與切換相關的參數。

3 普天解決方案

3.1 分布式天線覆蓋方案

為了進一步增強TD-SCDMA系統在高速公路等場景下的覆蓋性能,提高網絡覆蓋質量,我們提出了分布式天線結構在高速移動環境中應用的技術方案。圖3為分布式天線系統在高速公路上應用的范例。在這個場景中,沿高速公路架設了四個天線組,每個天線組采用兩根天線進行覆蓋,八根天線的覆蓋區域共同構成一個小區。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每個天線組的兩根天線盡可能按照相互獨立的放置,如無法滿足上述條件,也可以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圖3 分布式天線下的高速公路覆蓋

3.2 延遲發送分集技術

高速移動產生的多普勒頻移使信道估計的準確性降低,這是造成TD-SCDMA系統在高速移動時的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UE的移動速度越高,信道估計的誤差越大,系統性能也就越難滿足設計的要求。

延遲發送分集是一種簡單有效的發送分集方案,為了提高高速移動環境中的系統性能,在分布式天線結構的基礎上采用了延遲發送分集技術的方案。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每個天線組的其中一根天線按正常時間發送信號,另外一根天線延遲一個碼片發送信號。延遲時間可以是一個碼片,也可以是多個碼片。這樣,在UE端接收到的是一個時間分集的多徑信號,通過聯合檢測可以有效的降低信道估計偏差造成的影響,從而顯著提升系統的整體性能。

圖4 延時發送原理圖

3.3 組網方案

普天提出的解決方案中要求每個小區8根天線,分為4組,每組2根。同一組的兩個天線之間距離要求大于即1.5米,兩個天線上的數據在發送時有一定的延遲。

根據算法要求和目前產品形態,普天可提供如下解決方案。

1)BBU1327A+RRU1306C干線覆蓋

采用1306C,每個地點采用4根天線,每兩個一組,選定1306C的四個通道,每個通道接一根天線。每一組的兩個天線之間距離需要大于1.5米,可以滿足天線隔離度的要求,不需要隔離。同一地點的兩組天線之間需要隔離,可以通過間隔一定垂直和水平距離來達到隔離度的要求。

每個小區需要2個RRU1306C,這兩個RRU1306C和BBU之間采用星型連接。具體網絡覆蓋和產品選型如下圖:

圖5 延時發送原理圖

2)天線選擇

1. 由于沒有使用智能天線,為了抵消列車的高損耗及增大覆蓋距離,建議采用高增益天線;

2. 由于覆蓋方式是線狀覆蓋,所以采用扇區定向天線;

3. 同時根據實際組網的需求確定具體的天線指標。

3)網絡覆蓋

根據上述解決方案,計算每個小區的覆蓋范圍如下:

分布式天線組網條件下,如選擇增益為18dBi的天線,則根據鏈路預算得出一組天線的覆蓋半徑約為0.45km。每個小區的4組天線,覆蓋半徑約1.8公里。每組天線的覆蓋范圍之間采用50米重疊區域,以保證同一小區的連續覆蓋,避免小區內掉話。除去各組天線間的重疊覆蓋,小區覆蓋半徑約1.6公里。

在實際網絡部署中,需要根據實際環境改變天線增益及發射功率等參數來合理設置小區的覆蓋半徑。

4)切換帶設置

切換時延等于測量處理時延和切換執行時延之和,且需要考慮切換時的雙邊區域。切換區的設置圖解如下:

同時需要根據場景中的最高移動速度來設置切換區域的大小。簡單來講,切換帶寬度=最高速度*2*(測量時延+切換執行時延)。

4 參數設置

對于高速移動場景,參數設置需要考慮在保證接通率和切換成功率的基礎上,盡可能縮短接入時延和切換時延。

1) 滯后門限

若設置過小,產生頻繁的測量報告,可能會導致乒乓切換;若設置過大,有可能會導致來不及切換。建議設置值:3dB

2) 觸發時間

若設置過小,產生頻繁的測量報告,可能會導致乒乓切換;若設置過大,有可能會導致來不及切換。建議設置值:320毫秒

3) 濾波因子

層1以一定的時間間隔報告給層3,層3根據濾波因子進行過濾處理,將本次的測量結果與之前存儲的測量結果進行濾波,如下面的公式所示,這個結果就可以作為測量報告的輸入參數直接為網絡側所用。

其中,為更新后經過過濾的測量結果,為前一次過濾過的測量結果,,k即為測量的濾波因子, 為最近一次來自物理層測量的測量結果。該參數若設置過小,產生頻繁的測量報告上報,可能會導致乒乓切換;若設置過大,則UE對信號變化不敏感,可能發生來不及切換而掉話的情況。對于高速移動環境,建議設置2~4。

5 結束語

TD-SCDMA技術在上如何很好的應用已經成為運營商和各設備廠商非常迫切的問題。中國普天在高速干線解決方案上投入了足夠的力量,對天線選擇、網絡參數設置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推出了相應完善的解決方案,希望可以指導實際網絡的應用,并以此推動TD-SCDMA技術和整個TD產業的發展。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