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永遠不會退出中國 西南黑飛沒有大疆無人機
5月23日下午消息,DJI大疆創新今日面向媒體進行公開辟謠,稱“退出中國”為斷章取義的不實言論,還表示從未考慮過退出中國市場,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5/359601.htm近日,有媒體報道稱,DJI大疆創新副總裁邵建伙在某政府相關會議上稱,如果黑飛導致的監管對大疆的發展造成超乎預期的影響,大疆將棄守中國市場,將公司搬往國外,將整個業務轉移至海外。
不過就在今日,DJI大疆創新副總裁邵建伙現身說法,表示該報道斷章取義且并不屬實,不過因為相關政府部門內部會議的保密要求,無法作為參會企業無法提供完整詳盡的現場記錄。
但邵建伙代表DJI大疆創新公開明確表示:DJI大疆創新從未考慮過退出中國市場,現在沒有,未來也不會有。
邵建伙表示,作為扎根于中國的企業,大疆的每一步成長都與這片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大疆的成功離不開國家改革開放良好的大環境,大疆的成功來自于國家、深圳市政府支持鼓勵創新發展的政策扶持,珠三角良好的產業環境以及國內龐大的高科技人才基礎。大疆一貫以通過技術實力、產品領先創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為榮,以為中國智造增光添彩為傲,以倡導國內年輕人投身科技創新事業為己任。”
他還披露了大疆創新在中國社會責任承擔方面的數據,連續三年共計投入近1.5億元舉辦Robomaster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通過創新手段挖掘培養工程技術精英。三年來,通過大賽歷練的青年人才近2萬人。2017年的大賽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辦中,報名人數超7000人,覆蓋高校204所。
此外,從2006年創立至今,大疆專注于技術的創新鮮少做過廣告宣傳,更不屑炒作,但并不代表技術專利方面不夠“硬”——“2016年,我司申請PCT專利920件,平均每天就有2.5件專利誕生,名列全國前茅。大疆通過埋頭耕耘獲得了全球民用無人機的7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智”造的代表。”
邵建伙認為低調和埋頭研發不能成為被人誤解的原因,他此次鄭重表示:埋頭做事并不代表我們會縱容外界別有用心的個人或組織歪曲事實、惡意挑撥。對于造謠者,我們將保留法律追究的權利;對于一直以來信任和支持大疆的管理部門和廣大用戶,我們想再一次表達感謝。
此外,對于目前無人機面臨的監管缺失,邵建伙也代表大疆發表了看法,他說:“需要強調的是,大疆從不反對監管,恰恰相反,大疆始終積極支持科學有效監管。大疆從2015年起就不斷在各種場合呼吁加強無人機的安全管理,并從企業自身的角度出發,與政府各部門保持良好的溝通,并多次向空管委、民航局、工信部、公安部等管理部門對無人機的管理方法進行匯報和溝通。”
具體方面,他列舉稱從2015年開始,大疆就配合各管理部門進行了多種管理辦法的嘗試,比如,配合民航局嘗試無人機的適航管理工作、配合公安部進行重大活動的保障工作、配合民航空管部門進行機場的航空安全保障,并在深圳機場、首都機場、三亞機場等地進行試點。
“大疆始終堅持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從自身做起,加強企業自律,積極宣傳飛行安全知識,提高用戶的飛行安全意識。”這位大疆副總裁說。
比如,自第一代精靈產品開始,大疆就在產品中配以詳盡的說明書和安全飛行指引,包括不在機場附近和人群密集的地方飛行,并制作了一系列宣傳視頻。
2014年底,大疆在官網公布了全球各地區的禁飛區域地圖,方便用戶隨時查詢。在國內,為保障國家安全,從2015年開始,大疆不惜犧牲自己的市場,主動將北京市六環以內以及其他一些敏感區域設置為永久禁飛區。
為支持管理部門的“行為可記錄”、“責任可追溯”等要求,大疆還為北京智宇祥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開發出無人機安全管理平臺,解決無人機運行監視與管理問題,使有需要的管理部門實時掌握無人機的在線飛行情況。
最受關注的黑飛方面。大疆針對違規飛行的無人機,可以獲取其起降地理位置、飛行高度、飛行速度、航向等,幫助執法部門落地查人,依法管理、有據可循。
另外,為配合管理部門在要地安全保障,降低保障的技術難度和部署成本,大疆為智宇祥云提供技術支持,開發了無人機偵測設備,并在深圳機場、三亞機場進行了試點部署。
邵建伙稱,大疆愿意在民航管理部門的領導下,將這些設備部署到全國的機場,消除利用大疆無人機對機場產生的威脅,保障航空安全。
而且對于近期西南機場黑飛頻發的情況,邵建伙表示,從第一代產品開始便在自己所有的飛行器匯總內置了全球6800多個機場的禁飛區數據,并在實際運行中不斷改進自身的限飛區技術。
“從2015年開始,大疆在國內就不斷和民航局進行溝通,討論如何完善限飛區的設計以更好地保障航空安全。在與民航局內部溝通的基礎上,從2017年3月份開始,大疆推出基于國際國內通用標準的新版機場禁飛區設計,并應用于國內的200多個機場。運行至今以來,進一步保障了航空安全。”
這位大疆副總裁還指出,民航局在5月17日公布了國內155個民用機場的障礙物限制面的數據,和大疆設計的機場限飛區幾乎重合。
“大疆已在官網的飛行安全頁面內依據民航局公布的數據進行更新,并通過我們自己的各種渠道對用戶進行宣傳。此外,符合民航局公布數據的軟件,我們也會在經過測試之后盡快對外發布。”
(這是武漢機場,拿它來舉例,紅色區域為大疆的多邊形禁飛區/限飛區策略,黑色外框為民航局新公布的規則)
最后,邵建伙直接就成都、重慶等地機場頻發的“黑飛”事件發表看法。
他說,大疆已經注意到了無人駕駛飛行器干擾航班運行、威脅航空安全的惡性事情,將無人機行業推向了風口浪尖。作為無人機行業的代表,我們一直配合政府進行相關調查。
“我們了解到的是,在最近成都、重慶發送的事件中,大疆的產品并無涉及其中,干擾成都機場的飛行物是固定翼,干擾重慶機場的飛行物是是固定翼和風箏。”
然而,大疆方面表示無奈的是,民用無人機行業卻因此事成為眾矢之的,大疆作為行業代表不斷地遭受含沙射影、被污名化、妖魔化。
“在此,我們也呼吁廣大媒體能夠能正確報道相關事件,向公眾正確宣傳固定翼飛行器和消費級的多旋翼飛行器的區別,提供正確的輿論引導。”
此外,作為成都、重慶事件后續影響的一部分,有些地方出臺了一刀切式的擴大化禁飛政策,這雖然有短期遏制事件惡化的初衷,但從有效性和長效性來說,并沒有解決問題。
目前無人機行業近年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生產生活的一部分。據大疆統計,去年國內大疆飛機的保有量已達50萬以上,一年的飛行量為1400萬架次以上。
所以大疆方面認為,一刀切式的管理,一味去“堵”,沒有給愿意守法飛行的用戶一個釋放需求的渠道。大疆呼吁科學管理、疏堵結合,一方面引導99.9%以上的守法的用戶,一方面更有效地管理好那0.1%的非合作目標。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在國內各大電商平臺上充斥著大量低成本散件套材,以開源硬件、開源軟件為代表,使得制造一臺可飛的航空器的門檻變得大大降低。
“不同于正規廠商的產品,這些產品不設電子圍欄、可以任意編寫航跡規劃,產品容易改裝、不支持實時監視、飛行性能沒有約束,因而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我們建議相關管理部門加強對開源硬件和飛控以及散件套材的管理。”邵建伙稱。
此外,他還提醒媒體,有一些廠商基于這類散裝套材和開源飛控開發的產品,一味地推出所謂的載重量大、續航時間長的但不考慮安全和監管要求的飛行器產品,他們出于市場銷量考慮,在銷售時也不對購買者進行任何認證和鑒別,使得這類產品存在巨大的安全和監管的漏洞。
針對性對這類產品,大疆方面的建議是管理部門從源頭抓起,做好產品認證,流通管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