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基于DSP的光電搜跟設備伺服機構控制器研究

基于DSP的光電搜跟設備伺服機構控制器研究

作者:孫健 李釗 劉鵬飛 時間:2017-04-27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編者按:針對光電搜跟設備對伺服控制機構動、靜態響應和跟蹤精度的要求,本文設計了基于DSP的光電跟蹤設備伺服機構控制器。控制器以TMS320C28346為數據處理平臺,配置高性能外設結構模塊和調理電路,通過合理優化軟件流程,并對控制系統實施雙回路閉環控制,使得系統具有良好的跟蹤性能,系統結構簡單,性能可靠,可為外場動態目標的觀測和測試提供便捷和保障。

3 軟件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4/358526.htm

3.1 工作流程

  控制器編輯軟件采用TI公司的CCS3.3,采用C語言編輯。系統軟件控制流程如圖6所示。

  (1)初始化

  初始化包含初始上電、CPLD的上電,其中,在上電后,系統會將FLASH中的程序讀入到DSP的RAM中,在將程序載入后,DSP會從RAM的起始位置開始執行程序,系統會配置DSP內部的資源,包括系統時鐘、GPIO端口、SCI串口、ENCODE的讀入端口、中斷資源配置、輸出端口控制。在初始化的程序中還包括與轉臺相關控制所需變量的初始化。

  (2)控制器加載

  控制器加載包括系統相關控制參數,如各個環路的放大倍數、積分網絡的參數、微分網絡的參數等,加載到控制器中,使系統接收到使能信號后進入閉環。

  (3)系統自檢

  系統自檢的過程包括轉臺俯仰軸與方位軸進入。系統進一步會以5°/s的速度順時針方向運動,當系統在接收到碼盤零位的脈沖信號時,轉臺會停止在當前位置,并向上位機告知自檢完好。如果DSP發現在規定的時間內系統沒有運動,就會向上位機報錯。

  (4)各種運動

  通常情況下,運動控制器會提供給使用方各種運動方案選擇,如定位定速、速率模式還有掃頻模式、階躍模式等。掃頻模式是用來測試被控對象的動態特性。

  (5)控制器卸載

  控制器卸載的過程與控制器加載的過程恰好相反。控制器在卸載后,轉臺將不再處于閉環狀態,如果系統需要閉環就必須重新進行控制器加載。

3.2 伺服機構控制算法設計

  為滿足伺服機構靜態及動態指標,控制器需要采用一定的控制算法對伺服機構進行。隨著計算機性能不斷提升,諸如神經網絡、遺傳算法等智能控制算法在工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控制精度、收斂速度等方面傳統控制算法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在實時控制方面,由于算法的復雜性使得實時性很難得到保證,而傳統的PID算法以其結構簡單、易實現、魯棒性高等優點,結合前饋網絡等經典校正網絡,在電機控制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2]

  數字PID控制算法的計算公式為:

(1)

  式中k為采樣序號,分別為比例、積分、微分系數。

  在對被控對象進行比例控制時,實際上是進行偏差控制,比例的參數越大,在同樣的輸入與反饋的偏差下,輸出值就越大,對于系統的糾偏效果就越好,但是如果比例參數超出一定的范圍,系統就會產生振蕩。在對被控對象進行積分控制時,主要是考慮系統在到達穩態后,系統會存在一個穩態誤差,積分調機器是通過將每個控制誤差進行累加,會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且作用的頻帶一般為低頻段,所以也不會引起系統的振蕩,可以提高系統的精度。在對被控對象進行微分控制時,通過微分控制器增大系統的阻尼,使階躍響應的超調量下降,調節時間縮短,且不影響常值穩態誤差及系統的自然頻率。由于采用微分控制后,允許較高的開環增益,因而在保證一定的動態性能條件下,可以減小穩態誤差。微分作用反映系統偏差信號的變化率,具有預見性,能預見偏差變化的趨勢,能夠提前產生抑制作用,在誤差還沒有產生之前消除[3]。圖7是在本設計中采用的PID控制系統原理框圖,系統采用雙閉環PID控制。外回路是位置環,控制系統的主回路,可以減小系統的穩態誤差;內環為速度環,控制系統的輔助回路,其主要任務是抑制干擾,改善系統的動態性能。

4 系統實現

  設備及DSP控制器硬件實物如圖8所示。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方便調試和系統維修,同時,充分考慮外場測試時車載運輸及惡劣天氣的影響,采用防震、防潮設計,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對設備偏航軸施加頻率為0~15Hz、峰峰值為1°的正弦掃頻信號,控制器將方位軸位置信息上傳至管理計算機。圖9與圖10是方位軸實際的幅頻與相頻特性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系統在12Hz時,幅頻的超調不超過0.5dB,相頻也低于10°,滿足系統的雙十指標,系統的超調和延時都很小,具有良好的跟蹤性能。

5 結論

  本文設計了基于DSP的設備伺服機構控制器,采用TMS320F28346核心控制芯片,配置高性能結構模塊,控制系統結構簡單,性能可靠。通過合理優化軟件流程,并對控制系統實施雙回路,使得系統具備良好的靜態和動態性能,并能夠為穩定的跟蹤目標提供足夠的帶寬,系統具有良好的跟蹤性能,為外場動態目標的觀測和測試提供便捷和保障。

  參考文獻:

  [1]馬東璽.光電搜跟系統模式切換特性及控制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1.

  [2]閔斌.液壓位置轉臺控制系統的數字校正[J].航天控制,1999(3):51-57.

  [3]胡壽松.自動控制原理[M].2013,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本文來源于《電子產品世界》2017年第5期第61頁,歡迎您寫論文時引用,并注明出處。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