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風口上的技術:解密NB-IoT的前世今生

風口上的技術:解密NB-IoT的前世今生

作者: 時間:2017-04-25 來源:物聯網 收藏
編者按:目前NB-IoT市場炒作非常熱,產業鏈也包含了許多不同的硬件:芯片、模塊、終端設備等等,可以說給各個層面的企業及產業資本提供很大的機會。

  近年來,隨著實體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對網絡數據傳輸速度的訴求也越來越迫切。國內主要三大運營商在國家政策三令五申之下,短短幾年完成了從3G網絡到4G網絡的平滑升級,其網絡速度和穩定性相比以前已經獲得很大提升,解決了普通網民的移動網絡痛點。不過,在商業領域,網絡部署永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低功耗、廣域覆蓋()的物聯網技術標準應運而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4/358390.htm
風口上的技術:解密NB-IoT的前世今生

  2013年初,華為與相關業內廠商、運營商展開窄帶蜂窩物聯網發展,并起名為LTE-M;2014年5月,由沃達豐,中國移動,Orange,Telecom Italy,華為,諾基亞等公司在3GPP GERAN工作組立項,LTE-M的名字演變為Cellular IoT,簡稱CIoT;2015年4月,PCG(Project Coordination Group)會議上做了一件重要的決定:CIoT在GERAN做完SI之后,WI階段要到RAN立項并完成相關協議;2015年6月,技術協議獲得了3GPP 無線接入網(RAN)技術規范組會議通過;2015年9月,RAN#69次會議上經過激烈討論,各方最終達成了一致,NB-CIoT和NB-LTE兩個技術方案進行融合形成了 WID,NB-CIoT演進到了NB-IoT(Narrow Band IoT)。從立項到協議凍結僅用時不到8個月,成為史上建立最快的3GPP標準之一。由此看出,國家頂層設計對該技術寄予厚望,市場對該技術也比較看好,諸多推手讓該技術在當年可以順利完成一致性并正式進入商用階段。

  客觀來講,NB-IoT技術是為解決當前市場痛點而被開發出來。根據網絡數據傳輸速率不同,對物聯網業務進行高速、中速、低速區分:

  1>高速率業務:主要使用3G、4G技術,例如車載物聯網設備和監控攝像頭, 對應的業務特點要求實時的數據傳輸;

  2>中等速率業務:主要使用GPRS技術,例如居民小區或超市的儲物柜,使用頻率高但并非實時使用,對網絡傳輸速度的要求遠不及高速率業務;

  3>低速率業務:業界將低速率業務市場歸納為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市場,即低功耗廣域網。目前還沒有對應的蜂窩技術,多數情況下通過GPRS技術勉力支撐,從而帶來了成本高、影響低速率業務普及度低的問題。

  綜合以上來看,低速率業務市場其實是最大的市場,低速率業務急需開拓,NB-IoT就是一種新的窄帶蜂窩通信N(低功耗廣域網)技術,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低速率市場應用的問題。

  作為一項應用于低速率業務中的關鍵技術,NB-IoT技術具備先天優勢:

  1>低成本:與LoRa相比,NB-IoT無需重新建網,射頻和天線基本上都是復用的。以中國移動為例,900MHZ里面有一個比較寬的頻帶,只需要清出來一部分2G的頻段,就可以直接進行LTE和NB-IoT的同時部署。低速率、低功耗、低帶寬同樣給NB-IoT芯片以及模塊帶來低成本優勢。模塊預期價格不超過5美元。

  2>低功耗:低功耗特性是物聯網應用一項重要指標,特別對于一些不能經常更換電池的設備和場合,如安置于高山荒野偏遠地區中的各類傳感監測設備,它們不可能像智能手機一天一充電,長達幾年的電池使用壽命是最本質的需求。NB-IoT聚焦小數據量、小速率應用,因此NB-IoT設備功耗可以做到非常小,設備續航時間可以從過去的幾個月大幅提升到幾年。

  3>高覆蓋:NB-IoT室內覆蓋能力強,比LTE提升20dB增益,相當于提升了100倍覆蓋區域能力。不僅可以滿足農村這樣的廣覆蓋需求,對于廠區、地下車庫、井蓋這類對深度覆蓋有要求的應用同樣適用。以井蓋監測為例,過去GPRS的方式需要伸出一根天線,車輛來往極易損壞,而NB-IoT只要部署得當,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難題。

  4>強鏈接:在同一基站的情況下,NB-IoT可以比現有無線技術提供50-100倍的接入數。一個扇區能夠支持10萬個連接,支持低延時敏感度、超低的設備成本、低設備功耗和優化的網絡架構。舉例來說,受限于帶寬,運營商給家庭中每個路由器僅開放8-16個接入口,而一個家庭中往往有多部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未來要想實現全屋智能、上百種傳感設備需要聯網就成了一個棘手的難題。而NB-IoT足以輕松滿足未來智慧家庭中大量設備聯網需求。

  NB-IoT具備以上四大優勢,是目前市場最看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它也有一定局限性,相較同類技術,藍牙、Thread、ZigBee三種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芯片成本方面具備絕對優勢,另外對于無需實時聯網的應用場景,NB-IoT技術尚不具備替代當前成熟技術。

  相對于傳統產業,物聯網的產業生態比較龐大,需要從縱向產業鏈和橫向技術標準兩個維度多個環節進行分析。對于低功耗廣域網絡,從縱向來看,目前已形成從“底層芯片—模組—終端—運營商—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其中,芯片在NB-IoT整個產業鏈中處于基礎核心地位,現在幾乎所有主流的芯片和模組廠商都有明確的NB-IoT支持計劃。

  華為收購公司Neul的芯片實現的比較早,已有測試樣片;高通的芯片在2016年四季度階段發布,而且高通的芯片是NB-IoT和eMTC雙模的芯片; Intel的芯片2016年四季度會提供第一批的芯片,但是主要是以測試為主,商用芯片也是在2017年年初發布;MTK的芯片也在研發當中,2017年上半年會發布;中興微、大唐的芯片也都在研發當中。

  從橫向來看,產業鏈每一環節都有NB-IoT、LoRa、Sigfox、ZETA、Ingenu等不同技術標準的廠商存在。說到這些,不得不重提下之前的LPWAN,NB-IoT、LoRa、Sigfox、ZETA、Ingenu都是LPWAN的分支。像Lora、Sigfox等,屬于工作在非授權頻段的技術,這類技術大多是非標、自定義實現;而像GSM、CDMA、WCDMA等較成熟的2G/3G蜂窩通信技術是工作在授權頻段的技術,這類技術基本都在3GPP(主要制定GSM、WCDMA、LTE及其演進技術的相關標準)或3GPP2(主要制定CDMA相關標準)等國際標準組織進行了標準定義。

  在底層芯片領域,NB-IoT技術的市場集中度會保持在50%以下,而在LoRa陣營中,目前射頻芯片供應集中在Semtech一家廠商,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從而形成大于80%的市場集中度;在模組環節,由于具備渠道、技術、規模的優勢,很多NB-IoT模組的出貨量應該掌握在原來擁有2G/3G/LTE模組產品線的廠商手中,無法形成較高的市場集中度,在LoRa模組群體中,原有廠商多為中小企業,在LoRa應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還有不少廠商入局,使得整個市場形成相對充分競爭狀態,市場集中度較低;運營商環節,主流運營商非常明確會部署并運營NB-IoT網絡,也就是說,未來的NB-IoT網絡運營仍將集中在三大運營商手里,所以這一領域的市場集中度為100%,而對于LoRa網絡運營來說,由于要滿足各類政企行業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將來可能會出現多種形式的運營商,包括CLAA的跨地域云網絡運營商、行業級網絡運營商、企業私網運營商等,因此市場集中度非常低。

  總結來看,非常明顯的是NB-IoT的產業鏈上多個環節具有高度市場集中度,可以看出這一領域更多是巨頭主導;LoRa產業鏈上芯片環節形成高度市場集中度,其他環節皆是大量參與者的形態。

  目前NB-IoT市場炒作非常熱,產業鏈也包含了許多不同的硬件:芯片、模塊、終端設備等等,可以說給各個層面的企業及產業資本提供很大的機會,縱觀這些投資機會,Airiot覺得以下兩個創投領域非常值得關注:

  1>傳感器

  NB-IoT無疑促進了物聯網的產業生態,讓傳感器可以深入到細分市場,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全球傳感器產業到2020年前后將擁有接近3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而有券商認為,中國企業將在這個千億級的傳感器市場中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額,目前國內高端傳感器掣肘該領域的發展進程,因此發展空間巨大。

  2>應用

  雖然底層硬件非常重要,但真正讓這些裝置發揮加值效果,體現數據的價值和利益分享的價值,還是需要為了特定服務目的開發的應用軟件,這些更是未來巨大的市場,將為進入該領域的業者和資本提供更大的機會。

  相比面向娛樂和性能的物聯網應用,NB-IoT面向低端物聯網終端,更適合廣泛部署,在以智能抄表、智能停車、智能追蹤為代表的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生產等領域的應用必將大放異彩。



關鍵詞: NB-IoT LPWA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