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一號”將掀起衛星大數據普及應用
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宣布珠海一號衛星(OVS—1衛星)通過了出廠評審,預計將在2017年內發射,該衛星將以“視頻錄像”的方式獲取更多動態信息。這則消息再次讓“衛星大數據”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那么衛星大數據會在哪些領域將大有作為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4/346565.htm接下來我們以微小衛星實際應用中的照片來詳細說明,或許可以帶給大家投身于衛星大數據的決心。
微小衛星的大規模使用始于國外,目前硅谷公司正在利用這些由微小衛星傳回來的圖片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
在地球上空 400 公里的近地軌道上,正在高速飛行著一群鞋盒大小的廉價衛星,執行"天眼"的任務。他們每天環繞地球飛行十幾次,長期利用高清圖像觀察城市設施、村落的變化,試圖看出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的真實情況。
在中國,它們拍到大貨車擠滿了南方城鎮附近的停車場,這預示著這里的工業正在快速發展。在肯尼亞,在過去幾個月金屬屋頂覆蓋范圍的變化,表示這里擺脫貧困的速度。緬甸的夜晚照明狀況可能預示著世界銀行過去對緬甸近十年經濟復蘇速度的估計偏高了,因為從照明變化透露的真實情況并不那么樂觀。
這些數據和經濟學家的分析一樣,可能被世界銀行用于決定對國家放貸的額度,或者用于各國政府調控經濟發展。
今年 2 月,一群 28 顆被叫做"信鴿"(Dove)的小型廉價衛星,從國際空間站傾巢而出。這些近地軌道衛星受到大氣層摩擦損耗很快,但是由于他們的成本是傳統衛星的零頭,只有幾千美元,而不是上百萬美元,所以能夠被很輕易地替換掉。

NASA 公布的發射"信鴿"衛星的畫面
這些衛星相比傳統衛星造價低廉,即使損壞也能被很快替換成批生產的"信鴿"衛星
廉價的另一個好處是,普通公司也能擁有自己的衛星。事實上,首批開始使用并分析這些圖片數據的,并不是政府或者世界銀行,而正是硅谷的創業公司。
總部位于加州舊金山的 Planet Labs 擁有目前數量最多的衛星群,總共 50 顆以每 90 分鐘一圈的速度圍繞地球飛行。它由前 NASA 工程師創辦,他們的計劃是。
另外一個微軟投資的創業公司 Blacksky Global,預計明年將會發射 60 顆"信鴿"衛星,每天對同一地點進行 40-70 次拍照,也就是每半小時記錄一次以觀察變化。
這些創業公司在大量獲取數據的同時,也在探索這些清晰到能夠數清你家門前有幾棵樹的圖片,究竟該怎么用的更好。
衛星大數據的應用還在初探階段,這也是一種大數據分析。通過這些超級望遠鏡(微小衛星影像),人們第一次可以同時獲取宏觀和微觀的數據。
但是也要意識到,這并不表示它神奇到能準確預知未來。它們更多地是為大數據庫注入一股新的視角,得出接近事實的分析結果仍然要結合著實地調查進行。否則它們的用處將會非常有限,還可能產生誤導。因為畢竟夜晚開不開燈并不直接反映經濟狀況,而只是和經濟發展有一定相關性。
接下來我們欣賞幾張由微小衛星帶來的美麗照片吧。

黃河上游寧夏平羅縣,這里正在進行一個沙漠化治理的項目黃河上游寧夏平羅縣,這里正在進行一個沙漠化治理的項目,圖像顯示荒漠正在逼近村鎮的邊緣。

內蒙古呼倫貝爾冷卻塔冒出的冷卻蒸汽,這里有大量這樣的工業設施內蒙古呼倫貝爾冷卻塔冒出的蒸汽,這里有大量這樣的工業設施,顯示這一地區工業進展的狀況。

四川省一處梯田的耕種狀況,非植被覆蓋的區域顯示還有多少剩余耕種空間四川省一處梯田的耕種狀況,衛星圖像能夠計算還有多少剩余耕種空間。

全世界各地的原油精煉廠,正在嘗試分析他們的影子來估算原油儲備量全世界各地的原油精煉廠,研究者正在嘗試分析它們的影子來估算原油儲備量。
揭開“珠海一號”面紗:
“珠海一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下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負責研制,該微小
衛星可以“視頻錄像”的方式獲得比傳統衛星更多的動態信息,并將會為大數據行業提供高價值的衛星大數據。
“珠海一號”是珠海歐比特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衛星大數據處理關鍵技術研究與基礎建設”的空間段組成部分,搭載1200萬像素MOS寸傳感器視頻相機,地面像元分辨率1.98米,支持視頻模式、凝視成像、條帶成像三種工作方式。
“珠海一號”最終會形成衛星星座,包含4顆高光譜衛星、12顆視頻衛星,首批發射的是兩顆視頻衛星,狀態一致。它的可成像范圍可涵蓋全球主要城市和85%以上人口,單軌即可實現對我國從西部地區到東部地區的觀測,有利于提升研究我國從內陸到沿海地理、生態環境變化的時效性。

該項目所產生的衛星大數據,不僅可以為珠海本地各級政府部門及各行業,特別是公安、國土、規劃、城管、園林、水利、環保、農業、海洋、消防等部門提供及時、準確、優質的時空數據、數據產品和數據服務,還可通過衛星大數據交易平臺為其他地區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