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部署“芯”任務 5G尋求新發展
在當下,5G絕對是一個炙手可熱的“寵兒”,毫不夸張的說5G風正在席卷全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4/346128.htm中科院部署5G“芯”任務
5G絕不僅僅是移動技術的革新、連接架構的升級,而是像當年電和汽車的應用一樣,會給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極為重要的影響。而目前5G標準尚未制定,但即便是5G標準定下來,要最終實現5G網絡,還需要系統創新和開發、核心芯片的自主研發等多個環節,其中核心芯片的自主研發對于5G網絡的落地似乎更為重要。
日前,據新華社消息,中國科學院2017年起拿出1.9億元資金,率先在農業科技、生物技術、資源環境和高技術等4個方向部署了11個重大項目。該院將斥資3000萬元,用18個月的時間,部署面向新一代移動通信的5G芯片產業化項目,以建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G芯片和網絡關鍵技術創新鏈,以支撐國家“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的總體目標。
據了解,中科院5G芯片項目的目標是“完成5-6款射頻前端和基帶芯片和網絡核心技術產品化開發與應用驗證”,與廣東省共建“下一代通信芯片產業創新平臺”即“5G研究院”,與中興、烽火、大唐等企業形成產業聯盟,推進產品規模應用。
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嚴慶表示,作為整個5G網絡的核心技術,5G芯片必須是自己的,否則5G時代來了,仍有可能受制于人。
芯片發展刻不容緩
“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芯片是這一旨在振興中國技術行業的戰略的最后一處弱點。據估計全球50%以上的彩電,70%以上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都在中國制造,但是這些電子產品的芯片90%仍然依賴于進口,對此國家十分重視我國半導體市場自給不足,供需失衡的問題,先后頒布多個政策文件、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意在做大做強中國集成電路產業。
在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通信領域取得創新突破,是明確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國家戰略。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
不斷的“芯”突破
雖然由于種種原因,我國芯片發展遇到許多挑戰,但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國芯片產業依舊在穩步前行。就在近幾日,中國最大的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宣布,獲得國家開發銀行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計1500億元投融資支持。此次紫光集團獲得總額高達1500億元的投融資支持,勢必加速其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域的技術升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使紫光得以迅速擴大產業規模。
當然紫光集團的發展也是迅猛的。2013年7月紫光以17億美元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展訊通信,同年10月以9.1億美金收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RDA銳迪科。在次年9月,紫光集團旗下的手機芯片業務(展訊+RDA,即現在的展銳)獲得了英特爾投資Intel Capital的15億美元投資。
數據顯示,展訊與RDA的2015年總的芯片出貨量為6.3億顆,其中手機芯片是5.3億顆。而2016年展訊與RDA合并后的展銳營收約為120億元,基帶芯片出貨超過7億套片。
在今年2月底,小米松果手機芯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發布,小米松果芯片的發布使其成為繼華為的海思麒麟芯片之后,國內第二家搭載自家研發的手機芯片的手機整機廠商。雷軍表示:做芯片九死一生,為什么小米還要做?因為芯片是手機科技的至高點,小米要成為偉大的公司,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
在5G發展的如火如荼的形勢下,更需要一顆強健的“芯”來為它提供蓬勃的動力,科技的研發是不可估量的,讓我們拭目以待“芯”格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