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大清洗:吳恩達等的離開只是一個剪影
2017年3月,隨著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的離去,曾經興盛一時的百度研究院被正式收編,成為COO陸奇手下五大業務體系中AI技術平臺體系(AIG)的一個組成部分,由出身百度傳統業務“搜索業務群組”的副總裁王海峰負責。由王海峰帶領孵化的“度秘”團隊也升級為度秘事業部,由度秘創始成員景鯤負責,直接向陸奇匯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3/346072.htm緊接著,高級副總裁王勁離職,同樣脫胎于百度研究院的L4自動駕駛事業部被收編,成為COO陸奇手下五大業務體系中智能駕駛事業群租(IDG)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陸奇直接負責。
百度,這個曾經三分天下,如今黯然掉隊的前互聯網巨頭,正在對內部進行一場大清洗,據不完全統計有至少19人,最高甚至涉及百度核心決策層E-Staff成員,覆蓋超過半數主要掌權人物,其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吳恩達、王勁等人的離開只是一個剪影,真正的故事還深埋在背后,等待人們的挖掘。
智東西同時了解到,就在今天,百度開除了三個美國工程師,由于他們嘗試融錢創業。

一、百度研究院之興
故事要從2010年開始講起。
2010年4月,前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王勁宣布加盟百度,成為谷歌離開中國內地后內部技術高管被同行成功挖角的第一人,在百度就任技術副總裁。一個月后,前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技術總監鄭子斌也宣布加入百度,出任總監級別職務,此后一直留在百度。
2011年7月,百度經歷了一次大型業務結構調整(這是本文將會提到的6次結構調整中的第1次)王勁作為副總裁,負責四大業務體系中的“商業產品與技術體系”(包括云計算、無線技術業務等),直接向李彥宏匯報。

2012年(有說是2011年),李彥宏推動成立百度美國研發中心(又稱百度美研中心)。據聞剛成立時只有前谷歌廣告團隊的James Peng與呂厚昌兩名員工。隨后一直擴張緩慢,直到2014年才大幅度擴大人才儲備,年底達到了100+人。
注意,這個百度美研中心并不屬于百度研究院體系。不久前一直被業內人士認定,可會能離職的百度總裁張亞勤剛剛接受了百度美國研發中心董事長的職位,前文提到的鄭子斌作為副總裁兼任美研總經理,輔助張亞勤。在前幾天的博鰲論壇上,張亞勤表示,“會花一點點時間去兼任美國研發中心的董事長,并不是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國外。”
真正的百度研究院體系源自2013年1月時,李彥宏與余凱創建的深度學習實驗室(IDL),彼時李彥宏親自掛帥院長,余凱任副院長。
2013年6月,百度再次架構調整(第2次),此時由王勁負責四大體系之一“商業產品與技術體系”已然不見蹤影,但在2013年12月由副總裁晉升為了高級副總裁。據稱王勁輔助創辦了IDL深度學習實驗室,并將工作重心轉移至百度研究院體系中。

在隨后的日子里,李彥宏四處網羅人才,并且在2014年設立了“少帥計劃”——該計劃主要針對30歲以下的優秀人才甄選和培養,年薪百萬起步且上不封頂。在余凱、王勁、以及“少帥計劃”的推動下,百度研究院體系中陸續引入了張潼、倪凱、顧嘉唯等技術大牛的加入,并增添了大數據實驗室(BDL)。張潼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大數據實驗室負責人,加入百度前曾任雅虎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倪凱主導百度無人駕駛和無人飛機項目,加入百度前曾為微軟機器人項目組成員。顧嘉唯則是“少帥計劃”的代表人物,在百度任主任研發架構師/首席設計師,加入百度前在微軟研究院長期從事人機交互研究……
隨著人才的不斷涌入,百度研究院的實力日漸加強,風頭也日益興盛;終于在2014年5月,達到它的鼎盛之日。
2014年5月,百度研究院體系內第三間實驗室——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SVAIL)——成立,百度研究院的三個實驗室體系終于正式落成。(2017年1月增添了AR實驗室ARL)

(從左到右依次為吳恩達、鄭子斌、李彥宏、王勁與劉輝)
而在SVAIL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新址的啟用儀式上,百度宣布任命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前谷歌的深度學習團隊領導人、人工智能領域最權威的學者之一:吳恩達(Andrew Ng)為百度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百度研究院——據聞由IDL創始人兼副院長余凱推薦而來。
吳恩達的到來更是為百度吸引了一大批新鮮技術人才,至此,百度研究院進入鼎盛之時,一時風頭無兩。
二、王海峰的崛起
有趣的是,今天收編了百度研究院的AIG負責人王海峰也與王勁一樣在2010年加入了百度,負責傳統業務線中的NLP自然語音處理部,并在2010-2013年間陸續負責過互聯網數據研發部(包括KG知識圖譜和互聯網數據挖掘)、推薦引擎和個性化部、多媒體部(包括語音和圖像技術)、圖片搜索部、語音技術部等。

(AIG總負責人、百度副總裁、E-Staff成員 王海峰)
但彼時,王海峰的職位尚低于同年入職的副總裁王勁,直到2013年10月,王海峰才晉升為副總裁。上文提到,在2013年6月百度架構調整中(第2次),王勁負責的四大體系之一“商業產品與技術體系”已然不見蹤影,但王勁本人在2013年12月由副總裁晉升為了高級副總裁。
2014年,王海峰轉崗至由向海龍領導的搜索業務群組,任副總經理,匯報關系為:王海峰-向海龍-李彥宏。
2014年下半年,可能是王海峰職業生涯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2014年,曾經與李笛一起創造“微軟小冰”虛擬問答機器人的前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研發員景鯤加入百度,就職于搜索業務群組總產品架構師,在王海峰的帶領下孵化打造一款類似“微軟小冰”的“度秘”。
“度秘”是一個被李彥宏高度關注的項目。在2015年9月8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第一個出場的李彥宏沒有向往常一樣談論百度的戰略、或者分享百度的技術崇拜,而是直接跳躍到了產品發布環節,推出了手機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度秘”。

在李彥宏的現場展示中,他先后提了該餐廳的位置、是否允許寵物進店、附近有適合兒童的電影等要求;完成基本要求后,度秘還順手推薦了附近的寵物美容店。百度對度秘的優先級定的很高,糯米、外賣等都會用語音助手的方式接入,相當于是一個O2O的匯總大入口。
2017年陸奇上任后,“度秘”團隊更是直接升級為度秘事業部,由景鯤負責,向陸奇匯報。
2015年2月的業務調整(第3次)中,王海峰依舊就職于向海龍領導的搜索業務群組副總經理,完成了PC和移動搜索的整合,啟動了面向移動搜索新生態的哥倫布項目,上線了搜索結果頁及PC首頁的Feed流,開拓了內容分發新模式。

(AIG總負責人、百度副總裁、E-Staff成員 王海峰)
同年12月,百度再次業務調整(第4次),與王海峰同級的副總裁劉駿、副總裁王湛被調離主要業務線,向百度戰略辦何海文匯報,王湛更是在2016年2月與總裁張亞勤一起因百度“血友吧事件”被處罰批評,4月因涉嫌腐敗違紀而被終止合同。

在這次調整中,王海峰獲得了進一步整合搜索、手百、Hao123、新聞、手機瀏覽器等業務,發力手百及wise首頁等多端Feed流,實現了百度Feed流半年30倍的高速增長,打造了搜索及Feed雙引擎。
2016年4月,百度再次進行業務架構調整。(第5次)

反觀百度研究院,情況開始變得沒那么樂觀。
三、大牛陸續出走
2015年5月,就在吳恩達就任首席科學家一年后,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創始人、百度研究院副院長余凱宣布離職創業,并且帶走了深度學習實驗室主架構師黃暢,成立了地平線機器人。
2015年6月,前AMD異構系統首席軟件架構師、百度美國研發中心杰出科學家吳韌因領導的百度深度學習小組團隊在在ImageNet國際計算機視覺中涉嫌作弊而被解雇,之后成立異構智能。
2015年12月,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團隊負責人倪凱離職,加入樂視汽車,任樂視超級汽車中國智能駕駛副總裁。
2016年7月,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李磊離職,加入今日頭條,任首席科學家。
2016年8月,曾經“少帥計劃”的代表人、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研發架構師/首席設計師顧嘉唯離職,創辦物靈科技。
2016年年底,傳聞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大數據實驗室負責人張潼離職,一直到2017年3月23日才宣布擔任騰訊AI Lab(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

(圖為張潼)
2016年12月,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鄧亞峰離職,加入格靈深瞳,任CTO。
……
王勁算是所有人中最游離于百度研究院體系之外的。雖然在百度2013年6月、2015年2月的架構調整(第2次、第3次)中,王勁都不曾躋身主要業務線前列。但在2015年12月的業務調整(第4次)中,由王勁領導的,脫胎于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的“L4自動駕駛團隊”被升級為“自動駕駛事業部”,成為直接向李彥宏匯報的五大業務支線之一。
此后,王勁帶領著團隊先在北京的五環上路試與寶馬合作開發的全自動無人車、之后又與福特共同投資激光雷達制造商Velodyne、還在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組織了無人車的真人試乘,算是露了不少臉。
然而,傳統業務中也不甘示弱。2016年9月,原百度地圖事業部副總經理、車聯網事業部總經理顧維灝正式宣布,原百度地圖旗下高精地圖團隊與百度車聯網團隊合并,成立百度L3事業部(后升級為為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顧維灝也將出任百度L3事業部總經理。
2017年1月,百度二把手COO陸奇上任。3月,百度宣布將L4自動駕駛事業部、L3智能汽車事業部、以及2015年1月推出的Car Life etc.車聯網業務合并組成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由陸奇親自掛帥,兼任總經理。王勁不再負責自動駕駛事業部,“將內部休養一段時間”。
最終,2017年3月22日,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在社交媒體上扔下一刻重磅炸彈,宣布自己將從百度離職,“開啟自己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新篇章”。百度方面也順理成章地將百度研究院正式收編,整合王海峰負責過的傳統業務線內的不同部門:自然語言處理NLP、數據圖譜KG、語音技術Speech、大數據Big Data,組成AI技術平臺體系(AIG)。并同時晉升王海峰為E-Staff成員(百度核心決策層),向陸奇匯報。
3月27日,王勁宣布即將離開百度、自行創業,目前已獲洪泰基金投資,新公司或名為“景馳”。

(圖為王勁)
至此,除了2013年9月加入的前Facebook資深科學家徐偉外,一眾早期加入的百度研究院大牛們已然幾近全部離職,近10位技術頂級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專家的出走,間接成就了國內一批AI初創的崛起,可謂是繼微軟亞洲研究院后又一人工智能黃埔軍校。
四、一山不容二虎
如果說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的到來是百度研究院全盛時期的一個縮影,那么他的離去,也同樣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隨之,同樣脫胎于百度研究院的L4自動駕駛事業部被收編、高級副總裁/E-Staff王勁離職,更是在這個時代的木板上釘下了最后一根釘子。
李彥宏當初創建深度學習實驗室時,究竟是為了依靠外生學術力量、異軍突起?還是為了制衡公司內部實力、刺激研發?真實目的我們已然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看見的是,除了徐偉仍就任百度之外,王勁、余凱、張潼、倪凱、顧嘉唯、吳恩達等一眾百度研究院的早期大牛們已然陸續出走。而百度研究院——這個自2013年1月由李彥宏、余凱創建深度學習實驗室以來,一直獨立于百度傳統業務之外的研究院體系——也隨著吳恩達的離去而正式宣告收編完成,成為陸奇手下五大業務體系中AI技術平臺體系(AIG)的一個組成部分,研究院院長林元慶(2015年11月加入百度)向負責人王海峰匯報。
至此,陸奇手下五大業務體系架構正式落成(第6次業務調整),各體系業務負責人除了COO陸奇(2017年)與總裁張亞勤(2014年)外,全都是來自傳統業務的百度老將:副總裁王海峰(2010年)、高級副總裁朱光(2008年)、高級副總裁向海龍(2005年)。

(圖為王勁)
五、內耗加劇
百度在2017年2月對外公布結構調整消息的稿件中提到,原有架構“不利于內部資源協調和業務統籌發展,外界也對相關業務的隸屬存在疑惑”。
這是一個非常中肯的描述。僅從百度內部傳統業務的不同支線而言,同一范疇的業務團隊經常隸屬部署不同事業群組、擁有不同匯報關系、資源數據不開放共享、造成重復投入研發,內耗迅速加重,甚至一度嚴重到每支業務線都有自己的市場部,同一個活動重復推廣,極大浪費人力物力,已成為百度的心頭大患。
此外,傳統業務團隊對與百度研究院也早已是積怨已深。知情人士表示,“別看百度人工智能那么風光,實際上搜索的數據根本不向研究院開放。做人工智能的這波人都是海歸、精英,跟搜索那邊完全是兩種風格,兩邊互相看不上。”比如在烏鎮試車時,王勁曾表示,“我們的高精地圖是我們的無人車團隊在做”,而從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顧維灝在公開場合對智能汽車事業部的介紹可以看出,智能汽車事業部也在推進高精地圖相關工作。

(圖為百度無人車)
除了做事風格以外,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一位來自百度現金牛業務——搜索廣告——的員工這樣抱怨道,他們(不僅要掙錢養自己)還要被迫掙錢去養那些利潤稀薄、卻十分“吸睛”的業務團隊。雖然沒有直接點名這些團隊是誰,但主打研究、學術的百度研究院不免首當其沖。而不少廣告相關的員工也表示,隨著集團人數增加,他們的“賺錢養家”的工作量也日益加重。其中一支團隊的獎金在過去幾年里減少了近80%,士氣低落不說,簡直就是變著法逼人跳槽。
如今陸奇大刀闊斧地整改,一方面將獨立于百度體系之外的百度研究院收入編制,另一方面大權獨攬,肅清百度內部不同業務間的部門壁壘,控制內耗,對百度而言確實是一件好事。
結語: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年2月,百度交出了2016年第四季度財務報告——這是一份堪稱“史上最差”的財務報表了。合算下來,百度2016年總營收為705.49億元,僅為騰訊的46%;凈利潤為116.32億元,僅為阿里的1/6;營收只增長6%,利潤卻跌了15%。
在錯過了社交、錯過了O2O、錯過了移動支付之后,2016年的百度更是因血友病貼吧事件、魏澤西事件等醫療丑聞而雪上加霜,王湛、李明遠、曾良等業務負責人/E-Staff核心管理成員也陸續因貪污、違紀等原因被辭退。在阿里(A)、騰訊(T)彼此緊咬不放、齊頭猛沖成中國市值最高的2家公司的當下(兩家皆為2700億美元左右),曾經風光一時的“B”已經悄然掉隊,總市值不足600億美元。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至于百度能否靠李彥宏三顧茅廬請出的這個“諸葛陸奇”扭轉乾坤,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