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攻堅戰!聯想如何探索和創新?
自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50%以來,可持續城鎮化和可持續城市面臨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和交通等壓力繼續增強,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為代表的“大城市病”日益突顯。由此,智慧城市建設逐漸成為城市管理者重點考慮的方向,也揭開了中國智慧城市第一次建設高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3/345566.htm進入2015年之后,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成熟,以及在總結過去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國家相關部門再次提出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理念,智慧城市正式邁入新的階段,同時也迎來了新一輪建設高峰期。
智慧城市進入新階段
如前所述,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歷過第一次建設高峰,盡管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同樣出現了諸多問題,具體來說:

一是頂層設計缺乏創新。從現在看,大部分智慧城市建設都面臨頂層設計困擾。由于大中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早,投資空間大及建設復雜度高等原因,各個領域分開建設,缺少頂層設計思考,導致了大中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千城一面、缺少亮點。
與此同時,小城鎮盡管吸取了大中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經驗,期望以頂層設計入手,但受制于城市規模有限及智慧城市建設經驗不足,難以提出針對自身優勢而智慧化發展的新想法、新思路。
二是投資回報難以衡量。從過去的經驗看,很多城市都遇到投資效益問題。從信息化基礎設施、平臺建設直至上層應用建設,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在前期進行一定程度的先期投入。但很多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也都遇到了投資回報或不明確、或無法界定、或投資模式不成熟的難題。
三是新興技術不易融合。統計顯示,智慧城市在建設過程中都趨向采用全新技術。新興技術首先在商業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已經逐漸成熟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第三平臺技術,支撐起各行業的業務發展對信息化的需求。不過,未來如何利用新興技術來支撐智慧城市的建設,增強城市持續發展能力,如何在建設過程中更好地融合各方需求將成為一大考驗。
最后是傳統的智慧城市建設側重于技術和管理,忽視了“技術”與“人”的互動、“信息化”與“城市有機整體”的協調,導致了“信息煙囪”、“數據孤島”,公共數據難以互聯互通,市民感知度較差等問題。
在這種背景之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性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2015年,新型智慧城市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2017年,住建部將啟動對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建設成果的評估,智慧城市項目將從創建期步入推廣示范期。
這些都表明,新型智慧城市作為智慧城市發展的新階段,雖然前景廣闊,但同樣任重道遠。總的來說,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必須要有新的思路和手段來做落地,尤其是要摒棄過去“重硬件、輕軟件;重平臺,輕應用;重建設,輕運營”的思維模式,從整體高度和全局視角,考慮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長期有效的運轉。
首提智慧城市道與法
基于此,作為智慧城市深度參與者的聯想,首次提出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的道與法。所謂“道”即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理念和目標;所謂“法”即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方式和方法。
在聯想看來,智慧城市是一個巨系統,涵蓋城市管理中的各個領域,因此聯想秉承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及建設目標,通過對眾多城市管理者的深入訪談調研,提出了以城市管理大數據處理中心為運營基礎,城市綜合運營管理中心為管理窗口,及城市創新體驗中心為展示窗口的城市運營核心理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