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10納米成品率低正是摩爾定律終結的“信號”

10納米成品率低正是摩爾定律終結的“信號”

作者: 時間:2017-03-15 來源:中國電子報 收藏
編者按:實際上業界評論定律在什么時刻終止并沒有什么意義,相信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不會停步,它將繼續為人類的美好生活提供各類芯片。

  近期半導體業界一則“成品率低,導致延遲芯片出貨”的報道引起業界的格外重視。一路走來,起起伏伏,經歷了多次的“難關”,連英特爾也承認已由每兩年前進一個工藝臺階,延緩至三年。臺積電、三星稱已進入制程的量產,正在開展7納米的試產準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3/345222.htm

  宣傳不一樣?

  臺積電稱全球半導體業在時如同22/20納米時一樣,會很快順利通過,馬上進入7納米的量產,并大肆宣傳5納米、3納米已開始研發,準備了幾百名研發人員。

  英特爾一般情況下不出聲,情急之下會表示臺積電、三星的16/14納米,實際上等同于英特爾的20納米水平。不過英特爾并不認同10納米是過渡節點。

  各方這樣的宣傳都是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因為業界常說的14納米制程,缺乏公認的定義。它在IC電路的設計中并非有相對應的尺寸,包括如柵長、金屬互聯層間距等,在DRAM產品中,尺寸縮小也已經不是按0.7x規則。

  站在代工立場,它需要盡可能吸引fabless繼續跟蹤,下更多的訂單,因此宣傳下一代工藝制程節點能降低功耗,提高主頻,或者縮小面積,節省費用,并表示工藝制程的進程尚未到達終點。

  站在英特爾的立場,它是IDM,在先進工藝制程方面已經領先,因此通常情況下它沒有必要多說“漂亮話”,只要自己清楚就可以。臺積電、三星都稱今年試生產7納米,2018年進入量產,似乎領先于英特爾。而近期英特爾公布的動作僅是在2017年投資新建一座7納米制程的實驗工廠,該實驗工廠將會測試7納米芯片生產制程。

  按照英特爾原來的“制程、架構、優化”等三步走規劃,7納米制程的處理器最快在2020年出樣、2021年發貨。事實上,根據業內推測,這些7納米的處理器不太可能在6到7年內問世。所以雙方估計的進程差距甚大,目前尚難預言誰能走在前面。

  定律將止?

  不成熟看法,在工藝制程方面英特爾暫時領先是沒有異議的,因為它最早推出22納米的finFET工藝,至今已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它每年的研發經費高達100億美元,是臺積電的近5倍。它生產的處理器及服務器芯片從技術難度方面可能高于手機處理器芯片。例如英特爾的高級Xeon服務器芯片每塊價格高達9000美元,別人還無法供應,僅此一家。

  但是臺積電的上升動力大,趕超的信心足,資金也有,因此也不能說它完全沒有可能超過英特爾,各方正在博弈之中。

  目前10納米成品率低可能正是走向終止的“信號”,它一定是有些工藝變異(Variants)無法克服。據不成熟的判斷,目前成品率應該在60%左右,不能令人滿意,否則聯發科、蘋果及高通等不可能下訂單給臺積電。因此未來跨過10納米制程,7納米制程的時間可能會推遲更長。

  推動fabless跨進下一代工藝制程節點,除了芯片的功耗下降及功能提高之外,必須在成本上有吸引力,否則就到了技術上可行、經濟上成本讓客戶無法接受的時刻,實際上“定律”已經終止。

  所以“定律”終止這句話,從市場角度,或者從技術制程角度看,可能各有各的說法。



關鍵詞: 10納米 摩爾定律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