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身份識別新姿勢:腦電波
日前,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紐約賓漢姆頓大學科研人員研究出一種根據大腦活動來識別身份的技術。在實驗中,他們通過記錄瀏覽特定圖片和信息時人腦產生的特殊波形,對待檢測人員的身份信息進行識別,身份認證準確率接近百分之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2/344112.htm在紐約賓漢姆頓大學實驗中,研究人員在50名志愿者觀看特別選取的圖片時用腦電圖耳機記錄下他們的大腦活動。
賓厄姆頓大學心理學家莎拉·拉斯洛說:“圖片選取的原則,就是要求圖片要能夠引起人與人之間不同的反應,有些圖片是我們根據前期調查選出來的,我們在前期調查中讓參與者告訴我們他們愛吃或者討厭吃的食物、喜歡和憎恨的名人;根據這一調查,我們挑選出比較極端的食物和名人。”
參與者大腦對每幅圖片的反應都不一樣。根據他們大腦對圖片的反應,研究人員設計的計算機程序能夠繪制出“腦紋”,通過腦紋研究人員識別出每名參與者,準確率達百分之百。
“腦紋”在鑒定身份方面比指紋具有天然優勢。比如,如果一個人的指紋遭竊,基本上是無法挽回的。因為指紋是“不可撤銷的”但是“腦紋”就可以,如果萬一中的萬一,發生了黑客竊取“腦紋”的情況,那么授權用戶重新設置一個就可以了,簡單說就是換張圖片,再設置一個看圖反應就行了。
正因為其特殊性,作為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的“新星”,“腦紋”識別通過向待檢測人出示特定的書面文件或圖像時測量腦電波信號,分析得到特定腦紋信息,就可以對身份進行區分識別,近年來逐漸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早在伊拉克戰爭時期,美軍就專門完善了“戰場敵首身份識別系統”,并在對重要人物的抓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啟動了數十項大腦相關技術應用的項目,歐盟已正式將“人腦工程”列入“未來新興技術旗艦計劃”,用于開發先進的戰場生物信息身份識別方案。
利用腦紋的這一生物密碼,可以作為戰場身份識別的重要工具。目前,美國陸軍正在加緊生物監測識別系統的研制工作,通過搜集人員的生物信息對危險分子進行快速準確判斷。依托“腦紋”建立的敵我身份認知系統,將大大提升戰場辨別和偵察能力,由此構建的數字化士兵系統也將成為未來智慧軍營和軍事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