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富士康收購后 夏普終于實現了盈利這一小目標
編者按:大刀闊斧的改革助夏普初步實現了盈利這一小目標,在未來,夏普將對三星、LG等行業巨頭發起挑戰。
日前,夏普公布了2016年第四自然季度的財報。財報顯示,這一季度夏普實現了42億日元的盈利,而2015年同期,夏普則虧損了247億日元。這也是夏普從2014年7月起,第一次實現的季度盈利。夏普的全年盈利預期也有所提高,自此前的257億日元提升為373億日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2/343657.htm
在郭臺銘接手夏普前,夏普曾長期陷于虧損境地。去年8月,富士康斥資約37億美元,收購了夏普公司三分之二股權。此后,郭臺銘將盈利視為夏普的第一原則。
實現盈利的主因來自削減成本。夏普在被收購后大幅調整了供應商,轉而借助富士康的零部件采購能力實現原材料供應。
此外,退出低迷不振的北美電視業務也對夏普的盈利有所貢獻。
另一方面,液晶面板的漲價在這一季給夏普貢獻了不少利潤。由于夏普的競爭對手三星關閉了生產線,行業內的液晶面板庫存降低,因此面板價格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持續走高。又因為大尺寸面板的流行,未來面板價格的上漲趨勢很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為了實現持續性盈利,近期夏普可謂是大動作連連。去年12月底,富士康及夏普宣布,擬建造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液晶面板廠,初步定址廣州,投資額近90億美元。很快,郭臺銘又稱,將在美國也投資70億美元建造液晶面板廠。
富士康還表示,會幫助夏普大規模生產OLED屏幕,從而爭奪蘋果的訂單。目前,蘋果的OLED屏幕主要由三星提供。
不僅如此,富士康還希望未來夏普重振電視機業務。2017年,夏普的電視機目標產量翻了一番,達到一年1000萬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