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ARM服務器芯片市場 高通底氣何在?
另一方面,ARM+GPGPU、ARM+FPGA等異構計算技術也在不斷走向成熟,特別是在超算領域。此前,巴塞羅那超算中心就曾采用ARM+GPGPU的異構方式,富士通計劃建造的百億億次超算也將引入ARM芯片,同樣采用異構計算。今年10月,英特爾子公司Altera推出了新一代的Stratix 10 FPGA,其中就采用了四核ARM Cortex-A53處理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1/342791.htm有趣的是,連英特爾都開始重新接受ARM架構,這足以說明ARM技術的誘人之處。
第三,最后看生態。由于缺少生態系統,特別是軟件生態,ARM這些年來發展得不太順利。而今,互聯網的繁榮發展帶動了開源生態的發展,也給ARM的軟件生態帶來了利好消息。
對此,Qualcomm產品管理副總裁樂美科(Americo Lemos)曾表示,軟件過去大多是垂直的架構,而現在更多是使用開放源代碼軟件——這對Qualcomm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入門的門檻變得非常低,不必再投資幾十億美金用于搭建軟件架構。
他說:“就像x86系統原來做的那樣。開放源代碼軟件的普及和應用降低了Qualcomm進入這一領域的門檻?!?/p>
所以,無論市場、技術還是生態,ARM進軍數據中心已經處于一個“臨界點”,高通在這個時間點高調入局,稱得上是恰逢其時。
高通的底氣何在?
不難預見,未來幾年ARM架構在數據中心將大有用武之地,也將吸引更多的玩家加入,競爭也將趨于激烈。那么,對于高通而言,未來能否將在移動市場的優勢延續到服務器和數據中心領域?我們不妨來簡單分析一下。

Qualcomm負責數據中心技術業務的產品管理副總裁樂美科展示全球首款10納米服務器芯片Qualcomm Centriq 2400
首先,從產品技術角度來看,高通在ARM技術上有著多年積累,過去一直是對ARM架構利用、對其性能發掘最為充分的廠商之一,有著成熟的生態系統。高通在制程工藝上一直領先,這是未來高通能夠保持優勢地位的一個重要保障。
此外,高通處理器的集成度一直很高,是SoC技術領域的王者。比如它能在移動芯片中集成通信模塊、多媒體功能、3D圖形功能和GPS引擎,而據外媒透露,高通服務器芯片上將集成以太網、加密和PCIe等功能模塊,也將以SoC的形態出現,這也是當前服務器芯片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
關于高通ARM服務器芯片的持續創新力,也就是它的研發力量,樂美科曾經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高通已經具備研發服務器芯片的專門團隊,同時也吸引了一批非常優秀的與云相關的工程師。此前,高通還曾演示了Qualcomm Centriq 2400 處理器上運行基于 Linux 和 Java 的 Apache Spark 和 Hadoop,對于這兩個當前最為流行的大數據處理平臺,看來高通已經早已開始著手準備了。
對于高通進軍服務器和數據中心市場的優勢,樂美科曾經表現得非常樂觀:“第一,Qualcomm是真正的SoC設計公司,也就是集成芯片設計公司;第二,我們有最領先的制程技術;第三,我們在這個生態系統中也建立了多年的合作關系,能使我們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p>
樂美科談到的生態系統的關系,其實就是高通的第三大優勢。早在高通研發ARM架構服務器芯片之初,它就已經收獲了互聯網數據中心巨頭Facebook的支持,一直在后者的開放計算項目(OCP)中占有一席之地。
2015年時,高通又與Xilinx和Mellanox達成了合作,攜手提升ARM服務器芯片與FPGA芯片及數據中心連接解決方案之間的兼容性,預計這項協作的成果有望在2018年面市。在2016年早些時候,高通還與IBM、ARM、Mellanox及Xilinx等廠商共同創建了CCIX聯盟,開始更為積極地參與對數據中心專用加速器芯片的標準定義工作,以求能夠讓自己未來的ARM服務器芯片能與這些加速器組合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異構計算方案。
雖然高通這幾次出手,還只是它在服務器生態系統營建方面的部分舉措,但一直關注硬件技術的權威網媒Anandtech已經給出了這樣的評價:“這足以說明高通在非常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服務器業務?!?/p>
高通的最后一個優勢,就是穩穩接上了中國的地氣,抓住了進入中國市場的先機。中國市場對ARM有著旺盛的需求,在國家自主發展的政策引領下,中國服務器、HPC等關鍵信息設備亟需實現國產化,開放的ARM架構是一個重點發展的對象。

實現高通這一戰略的關鍵舉措,就是在2016年1月17日高通與貴州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為合資企業“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揭牌。根據協議,高通將向華芯通提供服務器芯片技術許可,并提供設計和技術支持。前文曾提及貴州華芯通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北京研發中心在同年11月18日正式啟用的消息,正是高通和貴州在ARM架構服務器芯片領域通力合作所取得的一個重要進展。
在移動芯片領域,對于如何借助中國手機廠商擴大產業生態,高通已經是個中好手,看來這種經驗同樣有助于高通擴大服務器芯片的生態。與中國地方政府成立合資公司,不僅有助于華芯通利用高通的技術優勢,更為靈活地定制開發,更快地推出適合中國市場的服務器芯片,推動中國自主創新;對于高通來說,面對前景一片大好的中國市場,以這種技術輸出的形式能夠更快地站穩腳跟,做大中國市場的“蛋糕”。
能否撼動英特爾王座?
從Facebook、阿里、百度等大型互聯網公司紛紛對ARM拋出橄欖枝,能夠看出英特爾在數據中心的“王座”已經不再那么牢靠。
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社交、人工智能、物聯網所帶來的這場新技術革命中,數據中心正從少數廠商、單一架構、軟硬件緊密耦合引領的創新,走向用戶引領、多方響應、異構共榮、軟件定義硬件的創新。而高通在其中扮演的,正是一個帶來活力、創造多樣化和更多協作機會的角色。
但是,從唯物辯證法上來看,外因固然重要,內因才是起決定性的因素。數據中心新趨勢、市場新需求給每一個ARM架構玩家提供的機會都是均等的,能否抓住機會,更多靠的還是自身的修為。
對于ARM服務器和數據中心領域的“后來者”高通來說,ARM“先驅”和“先烈”們的經驗教訓很值得參考,其一是要加快產品研發的速度,畢竟英特爾也即將在2017年推出10nm制程工藝;其二是要快速建立生態圈,彌補ARM在軟件和應用層面的短板;其三,自然是要找到關鍵的客戶,有了成功案例的刺激和示范作用,才能讓ARM架構服務器芯片獲得更大的動力和加速度。
未來不遠,一切可期。2017年將是關鍵的一年,且看高通接下來如何出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