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LG發布業績預警 為何近年發展頻遇困厄?

LG發布業績預警 為何近年發展頻遇困厄?

作者: 時間:2017-01-11 來源:家電網 收藏

  據路透社報道,電子在今日公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初步業績報告,并表示,去年第四季度可能錄得營業虧損350億韓元(約為2936萬美元),為2010年第四季度之后首次季度營業虧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1/342731.htm

  此番虧損言論并非第一次提出,在去年10月份,便預測因為旗下業務利潤下滑,第四季度利潤預計會出現環比下降。

  業內分析師稱,被稱為利潤主要來源的業務發展形勢不明朗,加上移動部門持續虧損,液晶面板價格上漲影響電視部門利潤,種種不利條件下的最終結果,則可能集中表現在16年第四季度營業虧損的數字上。

  這些年,LG電子在全球市場的前進步伐一直磕磕絆絆。由于產品質量原因,旗下產品在海外市場已是頻頻陷入召回泥沼,召回名單中包括:LG Watch Urbane第二代LTE版智能手表、瓦斯式烘干機與便攜式空調器。其中便攜式空調器合計在北美召回超過50萬臺。

  LG電子不僅在西方市場被負面消息影響,在面對著當下韓企對中國市場倚賴程度不斷攀升的大環境下,LG在華卻頻頻受到冷遇,市場份額近年來不斷縮減。根據市場調查機構IHS最新統計,以三星和LG為首的韓國彩電品牌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跌破5%大關,直奔4.5%,此數據為有史以來的最低點。

  由此可見,LG電子在中國市場已從標著“外企”的神壇跌下,陷入兩難之地。

  LG電子在華發展陷入困厄之地,分析其外部原因,則與近年來中國市場越發激烈呈現白熱化的競爭程度有很大關系。隨著中國企業紛紛加快改革轉型升級的腳步,加上國家各類與家電行業相關政策、新國標的出臺,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把控已經愈發嚴格,從前讓消費者覺得國產產品質量不過關的印象早已經被打破。不僅如此,在技術層面上,中國企業已經漸漸可以趕上甚至可以比肩國際領軍企業的技術水平,雖然LG在OLED產業鏈仍存在著一定話語權,但是仍不可否認,當下創維、長虹、康佳等一系列國內企業已經掌握了該領域的核心技術,打破其在國際上一家獨大的地位,已經可以說指日可待。

  作為一家有一定發展歷史且資格較年長的韓國企業,LG同樣面臨著韓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來自內部的不利因素。

  首先是品牌本地化程度不夠高,對當地消費市場所制定的營銷策略不符合實際情況。上個月中,LG旗下高端子品牌SIGNATURE璽印正式在中國市場發布,而這一系列,最早是在2016年CES展首先亮相。據LG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品牌早已在北美及歐洲搶先上市,中國與歐美市場上市時差將近一年。對于本已經較為飽和的家電市場而言,上市的時機與策略十分重要,而當下國內家電品牌,早已經將高端化、智能化作為其發展方向,企業已經事先轉變生產思路,將高科技附加值產品作為其核心產品。LG欲把重回中國市場的全部希望放在一個高端子品牌上,最終是否效果顯著,仍無法有十足的把握。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產品質量仍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LG一系列召回事件,直接影響的是直接客觀的盈利數字,背后受到波及的,更是無法以統計報告呈現估量的消費者信譽度與產品溢價能力。

  雖然此番發布的僅為業績預警,正式財報要等到本月底方才公布,但是LG電子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已經不是“預警”,而是事實。



關鍵詞: LG 家電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