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主導5G產業發展格局 信息通信產業鏈有望全面升級
2017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去年12月26日在京開幕,會議要求2017年重點抓好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深化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推進信息通信業轉型發展等六個方面工作,并提出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大力推進5G技術產品研發、標準制訂和產業鏈成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1/342600.htm這意味著我國5G推進工作將進一步提速,將帶動產業鏈全面升級,未來產業前景凸顯。
中國企業獲全球“話語權”
當前,我國5G網絡商用時間表已正式出爐。根據工信部、IMT-2020(5G)推進組的工作部署以及三大運營商的5G商用計劃,我國將于2016年9月-2017年9份開展第二階段測試,2018年運營企業則開始啟動第三階段試驗,并在此基礎上于2019年全面啟動5G網絡建設,2020年正式商用5G網絡。而5G研發第一階段測試則已在2016年1月啟動,并在9月22日取得了良好的測試結果。該階段主要完成了5G無線和網絡關鍵技術的性能和功能測試,包括大規模天線、新型多址、新型多載波、高頻段通信等七個無線關鍵技術。第一階段試驗為5G國際標準研究實踐提供有效支撐,也為我國制定5G標準搶占全球5G標準話語權打下堅實的第一步。
當前我國在5G的步伐上已處于世界領先位置。去年11月18日,在美國內華達州舉行的國際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3GPP)無線物理層(RAN1)第87次會議上,以華為為代表所主導的Polar Code,經過多輪鏖戰,打敗美國企業(以高通為代表)主導的LDPC碼(低密度奇偶校驗碼)、法國企業主導的Turbo碼,被3GPP確定為5GeMBB(增強移動寬帶)場景的控制信道標準方案,全球開啟了5G的中國時代。
可以說,這是中國企業在5G產品、技術成果產業化、專利知識產權防御上取得的一次勝利,也是全球5G標準的一個里程碑。不過,中國5G要從中美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世界標準,仍面臨不少重大挑戰,在戰術與戰略上尚需做出巨大努力與提升。一是5G時代必須在關鍵技術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如包括在大規模天線陣列、新型多載波、高頻段通信,還包括全雙工、空間調制等領域技術先行先試領先一步;二是需要在國際“自主研發”和“開放合作”中找到平衡;三是如何充分利用原有產業基礎,發揮協同作用,實現在5G時代技術——標準——產業的整體突破。
信息通信產業鏈有望全面升級
從用戶體驗看,5G具有更大的容存、更高的速率、更寬的帶寬,預計5G網速將比4G提高十倍左右,只需要幾秒即可下載一部高清電影,能滿足消費者對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等更高的網絡體驗需求;從行業應用看,5G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時延,能對應時速500公里以上的高速移動環境,能滿足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行業應用的特定需求,支撐經濟社會創新發展;從社會生態來看,到了5G時代,人不再是連接的主角,除了數十億人與人的連接,還將出現數百億甚至數千億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連接,未來萬物互聯的世界蘊藏著巨大機遇。
市場機構預測,由于5G網絡能大大提升移動網絡的通訊速度,將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領域被廣泛應用,整個產業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場前景,單就中國其整體市場規模將在5000億元到1萬億元,全球市場更是巨大。
因此在全球信息通信產業鏈全面升級中,誰能引領5G全球標準,誰就能在全球經濟競爭中領先一步。
布局掘金相關5G產業鏈
5G標準的逐步落地與商用,將全力推動移動通信產業的重大飛躍,未來將大幅提升移動互聯網用戶業務體驗,推動高流量重度應用的發展,特別是契合物聯網應用的海量需求,帶動芯片、軟件信息等快速發展,并通過與工業、醫療、汽車、醫療等行業深度融合,催生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新場景、新業態,促使相關產業的井噴。
未來三年,中國5G研發建設總體投入規模將達到千億級別,投資者可布局、掘金相關5G產業鏈。
一是濾波器細分領域。濾波器是5G標準下最先受益的細分行業之一,根據通信標準升級及5G對物體接入的范圍考慮,濾波器市場空間將成倍增長。建議投資者可關注電子元器件領先廠商麥捷科技。
二是物聯網細分領域。到2020年,5G網絡要容納2000億級的設備或機器,單單是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工業自動化這三項就需連接近300億設備,實現真正“萬物互聯”。可關注順絡電子和信維通信。
三是電信設備基礎制造領域。如中興通訊已在上海研發中心園區進行了5G試驗全網測試,有助于公司在5G時代搶得先機;盛路通信具有5G技術的研發儲備,在高頻數據傳輸天線領域有重大突破。建議中興通訊、盛路通信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