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2016中國互聯網電視:殺出一條血路
2017 CES正在拉斯維加斯如火如荼地進行,在目不暇接的創新科技產品中,電視一向是CES中不可或缺的風景線。但回顧整個2016年,中國電視產業雖然是暗流涌動,但卻出現了量增價跌的局面——就拿剛剛過去的2016Q3來說,據奧維云網數據,該季彩電零售規模為1195萬臺,同比增長8.9%,零售額則為353億元,同比下降了5.9%,雖然第四季度因為電視面板的原因電視價格有所上漲,但這種態勢幾乎就是2016年的主基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1/342575.htm作為電視行業的生力軍,互聯網電視是改變電視產業格局最重要的參與者,根據公開數據,其市場份額占比已經達到20%,已經開始超越傳統合資品牌電視。除每年都會被各大自媒體作為案例仔細剖析的樂視之外,另一個互聯網電視品牌的后起之秀,也已不容小覷。
2016年,暴風TV強勢進入了行業、媒體及消費者的視線。不得不承認,因為它的“攪局”,不但領軍互聯網電視沖擊了傳統電視產業的產品和生態格局,更是打破了互聯網電視行業的格局。短短的一年時間,暴風TV作為互聯網新秀,是如何逆風而行,逐步奪取傳統電視的疆土?
產品盤點:從形態到功能全面革新
早年曾經流傳一種說法:買電視就是買屏。這是典型的傳統電視行業的語境,廠商們更多只能圍繞電視的顯示效果也就是屏幕做文章,但卻忽視了越來越少的消費者會在畫質上挑剔的現實。一方面,大家已經習慣了多年來在互聯網上看超清、標清的節目,這些節目的畫質雖然逐年提升,但還是遠遜于廣播級。另一方面,電視面板的品質也在逐年提升,只要稍微用心的主流電視產品,其畫質都已能滿足大多數人的要求。而互聯網電視品牌更能洞悉這種需求的變遷,在設計理念上就做了根本性的變化——在畫質、外形設計方面能滿足大多數人的基礎上,把更多功夫放在了形態的創新上。
但是互聯網電視的發展路徑,就如同智能手機一樣,它將承載著大量的內容更新、新型的服務場景以及娛樂形式。因此電視的硬件也將像智能手機那樣,需要快速迭代。暴風TV在第一代產品推出的同時,就帶來了解決方案:暴風分體電視。它將CPU、GPU等承載內容的核心硬件,放在可熱插拔分離的電視主板內,當互聯電視的計算需求越來越大時,用戶可以直接花幾百元的成本,迭代最新的分體主板,將電視進化。讓互聯網電視成為真正可持續使用及迭代的產品。
此外,在對最新科技的響應速度上,暴風TV也顯露了明顯的優勢。2016年最火熱的關鍵字莫過于AR和VR,除了在智能手機上嶄露頭角外,暴風TV也把AR和VR引入在電視上,自然更能獲得年輕人的青睞。集成AR/VR并非簡單的硬件堆砌,除了在屏幕顯示效果、硬件運算速度等方面要下足功夫外,對軟硬件和內容的整合也提出極高的要求,要做到良好體驗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也只有像暴風TV這樣同時擁有技術和內容生態積淀的互聯網品牌,才有可能達成。
銷量盤點:從肉搏戰中殺出新未來
2016年的電商大促均創下了新紀錄,而像618、雙11這樣的關鍵節點,自然也是互聯網電視品牌肉搏的主戰場。在京東618的互聯網電視銷量數據中,卻有點讓人大跌眼鏡——本以為是樂視小米的榜首PK,卻被暴風TV生生插了一腳,小米被擠到第三,榜首大戰變成了暴風TV和樂視。而隨后天貓雙11的電視品類排行榜同樣讓人詫異,暴風TV以110317臺的銷量奪得了冠軍,在產業鏈把控程度和品牌知名度均不是熱門的暴風TV,頗有逆襲的姿態。
互聯網電視的肉搏,在2016可謂是血肉橫飛。一方面,要在有限的成本內,把硬件創新發揮到極致。另一方面,則要在利潤和性價比上做選擇題,甚至不惜重金補貼。最后,還要亮出內容生態的王牌。但是,卯足勁把這三點都做得看似不錯了,就能贏得市場嗎?答案是未必!這互聯網品牌“三板斧”更像是武功中的招數,但是到關鍵決勝時刻,還是得看用戶需求的細致把控的“內功”。
中國電視市場呈現出換機為主的特性,雖然大體的需求方向是趨同的,但是在一二三四線城市的不同人群上,換機的需求卻各不相同。如果不顧這些需求的差異,還是按照過去“低端產品滿足基本需求,創新科技放在高端產品”的思路,必定會丟失用戶。而暴風TV逆襲的重要原因也在這里,在其售價不到千元的40吋電視上,依然擁有主流水準的畫質、硬件配備和金屬機身,同時共享互聯網內容生態,這對初次接觸互聯網電視的用戶無疑擁有極大的吸引力,將很大一部分傳統電視的潛在用戶成功轉化為互聯網電視用戶,可以說,這也是整個互聯網電視行業,能在今年大勝合資品牌的關鍵一擊。而像分體升級、AR/VR等超前科技,則可以很好地滿足資深互聯網用戶的高需求。只有能在用戶需求上高接低擋的市場策略,才能在肉搏戰中殺出新未來。
內容生態盤點:圍繞內容做生態
甚至不用統計數據,我們看看自己或者身邊的人,就會發現大家越來越愿意為內容買單。無論是體育轉播、熱播電視劇還是BBC紀錄片,都有大把的人為之付費。公開數據顯示,騰訊視頻在2016年11月付費用戶突破2000萬,愛奇藝的付費視頻用戶則在該年度突破了2800萬,據預計,到2018年中國互聯網視頻付費用戶將突破8000萬,可以說,視頻內容付費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
對于互聯網電視而言,能不能分享付費視頻用戶爆炸式增長的盛宴,關鍵在于品牌內容生態的建設。這句話說起來很輕巧,但實際做起來,卻是無比燒腦+燒錢的事,實際情況還證明,只燒一樣還不行,有的互聯網電視品牌盲目砸錢買內容版權,步子大了,容易導致資金鏈危機,同時在內容生態端還未必受用戶待見。因此,還是那句話——緊抓用戶需求,燒錢燒得恰到好處,循序漸進才能形成正向循環。
在暴風TV的內容生態建設中,就隱約可以看出這種平衡。在基本的用戶需求端,暴風聯邦生態+愛奇藝+奧飛娛樂的組合,基本上能覆蓋主流的影視劇等視頻內容。而在比較燒錢的開拓端上,暴風打出的是“N421暴風蟲”,其中的4表示4塊屏幕(VR、PC、手機、電視),而2則是“影業、體育”。顯然,影業和體育是暴風內容的發展方向,也是當下付費內容體系最火熱的兩個板塊。暴風這種基本視頻內容需求+影業/體育開拓+VR技術提升的方式,顯然是最有效率、較為平衡的內容生態發展方式之一。
最近兩年并非電視行業發展的黃金期,相反,正是互聯網品牌和傳統品牌相互博弈,逐漸洗牌、經歷陣痛的混沌時期。暴風TV之所以能在并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逆勢增長,第一來自于超前的戰略打法——AR/VR技術首創引入、旗艦級的技術和品質下放到千元以內的產品直到“暴風N421暴風蟲”,足以在多條戰線上與對手形成身位差。第二則是穩健務實的產品策略,洞悉用戶痛點的分體式電視、“玫瑰風暴”的低價高配理念,都是其務實做產品的體現。兩者合力,才能迎來逆風而行,2016年暴風TV的表現和策略布局都不容小覷,很期待2017年,它又將會拿出什么樣的組合拳,能否再一次驚艷行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