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械界一哥與華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并不寧靜的2016和2017的跨年之際,一則《華為2016年銷售收入5200億,同比增長32%》的消息刷遍了朋友圈,也引爆了各行各業對華為的高度關注。同樣,醫療船長作為醫療器械行業的從業人士,也是思緒良多,小心臟久久不能平靜。2015年3950億的基數,已經大的無法想象,還能實現32%的增長,真的讓人腦洞打開呀。為此,筆者結合醫療行業的最新發展,寫下了這篇干貨文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701/342464.htm世界醫械一哥和華為的真實差距
華為最近5年的銷售額,從2012年的2200億人民幣,一路高歌猛進,到了2016年,高達5200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不僅在中國企業當中獨孤求敗,即使放眼世界,也很難找到敵手。
我們的世界醫械一哥美敦力,也是在2016財年通過巨額資金收購柯惠之后才攀上世界一哥的寶座,銷售收入也不過1960億人民幣。

在業務增長方面,2016年的銷售增長率美敦力比華為還要高,達42.3%。但我們知道,華為的增長是實力使然,是有機增長,而美敦力的是收購柯惠后的并購整合增長。如果我們去研究美敦力在收購柯惠之前的2012、2013和2014年,我們發現增長率只有2.5%,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毛利率和凈利率方面,美敦力完勝華為,這也是醫療器械行業的特點的集中寫照。和通訊和電子行業相比,醫療器械行業的競爭并不激烈,所以還能享受較好的競爭紅利。而華為所處的行業競爭非常慘烈,基本上是巨頭之間的廝殺,毛利率和凈利率自然要低一些。
在研發投入方面,美敦力已經超出醫療器械行業的平均水平很多了,而我們的華為,在研發的投入是戰略性的大投入,很多企業都難以望其項背,恐怕這是對手最害怕的。
有趣的是,華為的人均效率竟然比美敦力高那么多,這也體現了華為在世界范圍的競爭力是無可比擬的。

中國醫械界現在的華為和華為的差距
毫無疑問,中國醫械界現在的華為非邁瑞莫屬。她在2016年將近90億人民幣的銷售額,已經是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老大了。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華為和邁瑞還曾經在一個大樓辦公(南山的新能源大廈),也算是鄰居了。隨后的發展路徑,除了公司之間的戰略和戰術不同之外,所處的行業不同是造成差距的重要原因。醫療器械行業技術雜散亂,很難有人能夠把所有技術都掌握。醫療器械行業的客戶也非常分散,只要牢牢把握幾個客戶,也容易活下來而不會餓死。華為可以通過規模優勢把行業競爭對手打死,醫療器械卻可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同在深圳這座創新的城市,同在工程制造領域,難免也會有競爭。為了和華為這個巨無霸搶人才,醫械一哥也是動了不少腦筋的。一方面是描述醫療大健康領域的美好前景,另一方面是去比較毛利率和凈利率,說明賺錢的難易程度嘛。邁瑞的毛利率在58%左右,比起華為和中興的40%左右還是有較大優勢的。尤其是凈利率,邁瑞最高曾經超過20%,現在也有18%左右,比華為的不到10%還是好不少。

邁瑞有機增長最快的時候是2006年前后,在紐交所上市前后,通過股權激勵等手段調動核心骨干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業務快速增長。之后的增長主要靠收并購。2016年從紐交所退市后謀劃在國內再上市,如果成功上市,激發員工的創造性,相信邁瑞還可以繼續實現跨越式增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