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半導體競合大打擦邊球戰術 LCD驅動IC供應鏈轉移中
大陸投資半導體產業幾乎已經勢不可擋,清華紫光集團原本預計投資臺系IC封測大廠的硅品、力成、南茂,但業界認為,基本上隨著臺灣政策將半導體產業視為具有戰略高度產業,“以拖待變”戰術使得紫光集團不得其門而入。然而,隨著與大陸競合多空不一的爭論持續,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仍不改其于南京設立12吋晶圓廠的計劃并已經進行,使得臺灣半導體業界也深知不與大陸合作,幾乎是逆勢而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2/341522.htm半導體相關業者表示,事實上,臺灣半導體業的優勢必須要放對市場,如南向政策基本上無法找到有利的合作伙伴,當地沒有供應鏈,自然不會形成具有群聚效應的產業聚落,臺灣因為面積較小但具有高密集技術與產業群集,造就臺灣半導體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基本上臺灣出發進軍大陸,技術根留臺灣并不是不可能的任務。
回顧近幾年產業發展,大陸全面搶進科技制造業,“政策作多”已經扶植起面板、LED等光電產業,并且是上下游并進的全面發展。華星光電、京東方、熊貓光電的面板擴產計劃持續進行,而就在2016年下半,大陸幾大本土液晶電視品牌的出貨量,正式超越業界龍頭的韓系品牌,大陸事實上擁有出海口與市場,LCD產業已經迎頭趕上。
對于大陸面板供應鏈來說,最大缺口在驅動IC、后段封測等半導體領域,半導體產業目前仍是臺廠強項,LCD驅動IC、驅動IC封測大廠包括奇景、聯詠、南茂、頎邦等,都仍有不錯競爭力,但是如何與大陸合作,又要能夠符合臺灣法規,成了業界待解決的問題。
據了解,如南茂與紫光合作私募一案,先前業界并不看好紫光入股南茂25%有機會成局,而相關業者也早已備好“第2套劇本”應戰,亦即把南茂原本在大陸所投資之子公司、孫公司股權釋出,再將股權售予紫光集團,南茂也可配合紫光在大陸的客戶關系,切入大陸面板供應體系。
而另一方面,臺系半導體產業界也早已窺見大陸崛起早非“趨勢”,而是既存的“現實”,有一說即是與其等待大陸業者入股,還要面對臺灣政府法規的重重難關,不如臺系業者自己化身成為紅色供應鏈的一部分,如晶圓制造的力晶、IC設計的奕力、后段封測的頎邦,都已經與京東方展開聯盟合作。事實上,臺系業者表示,許多大陸訂單不跟當地大廠合作無法取得,這也是為何南茂等業者必須更積極搶進,就算是用“擦邊球”方式也要與紫光合作的主因。
半導體產業確實是臺灣國寶級企業,在技術、財務、管理方面,都擁有領先優勢,然而,大陸政策作多與國家發展目標,鮮少無法達成,面板產業幾乎已經力壓臺系雙虎的友達、群創,LED產業也造就了三安光電等大廠,TV、手機等終端品牌廠,陸系本土業者至少已經可以在大陸內需市場跟國際龍頭大廠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蘋果(Apple)等匹敵,業界人士也深知,執意與大陸打拚規模的軍備競賽,臺灣并沒有太多優勢,如何巧妙、靈活的運用局地戰戰術,才是臺灣生存的唯一解。
熟悉半導體產業人士透露,事實上,目前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恐怕也了解兩岸產業競合盡管不能明著來,暗地里卻需要有合作空間,可能將對于擦邊球戰術采取爭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