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技術評論:V2V技術將大放異彩

自從2006年以來,美國每年發生的車禍數量都在下降,但2013年依然有32719人死于交通事故。支持者認為,“車對車”技術將可幫助減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車對車”系統可以有效地聯通彼此接近的汽車司機,允許汽車收集其他車輛的信息,即使司機無法用眼睛看到它們。
通用公司高級通訊經理丹·弗洛伊斯(DanFlores)解釋稱:“讓我們假設下:如果你正駕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公路上的車輛很多,你前面就是一輛大掛車,你根本無法看清前方的路況。可是,如果你的車上、大掛車以及其前面的車輛中都安裝有‘車對車’系統,當前面的車突然剎車時,它會發出信息,播報所發生的情況。”
車對車系統依賴于無線電芯片,它會在一秒內多次發布有關汽車位置、速度、方向盤位置以及剎車狀態的信息。弗洛伊斯說,芯片允許車輛收集以其為中心的400米范圍內通訊信息,比當前所用的“司機助手”傳感器更強大,后者有時候只能感應到司機肉眼可見的范圍。
弗洛伊斯表示,“車對車”系統的一個問題是安裝這種技術的汽車數量有限。要想達到預期效果,廣泛安裝“車對車”芯片很有必要。弗洛伊斯說:“除非有更多車輛安裝這種技術,否則依然無法實現車與車對話。”
通用公司是第一家宣布采用這“車對車”技術建造汽車的制造商。弗洛伊斯希望通用進軍“車對車”技術市場能鼓舞其他制造商在車上采用這種技術。通用公司是美國防撞度量組織(CAMP)成員,后者與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和密歇根大學合作開發“車對車”技術。CAMP的目標就是為汽車制造商建立共同標準,并促使它們使用共同技術。
《麻省理工技術評論》認為,“車對車”網絡比無人駕駛汽車更容易實現,后者是承諾改善司機及車輛安全的另一種技術。自動駕駛汽車最終可改善安全,但它們現在依然不夠完美,也未經過實踐證明。傳感器和軟件非常容易受到惡劣天氣、意外障礙、環境以及復雜城市路況影響。而簡單的汽車無線網絡很可能提供更高效的公路安全。
實際上,使用“車對車”技術的汽車已在美國密歇根州的安阿伯(AnnArbor)投入測試。密歇根大學下屬的運輸研究所從2012年8月份就開始安全模式試驗,為期12個月的試驗包括2800多輛車輛、25處基礎設施等。除了測試“車對車”網絡,還要測試車輛與基礎設施甚至人之間的互動。運輸研究所資深項目經理黛博拉·貝茲納(DebraBezzina)說,試驗的車輛包括卡車、公交車、客車、自行車以及摩托車等。
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最終可能強制車輛配置“車對車”系統。貝茲納說:“我可以想象,人們會發現其安全益處。這種技術針對82%的碰撞事故,因此將產生巨大影響。‘車對車’技術必將大放異彩,就像我們剛開始系安全帶一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