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網線內雙絞線自制M12轉M12接口通訊線纜
好端端的工業以太網設備,用自制的M12轉M12網線進行線型連接后,發現大量CRC校驗錯誤導致丟包現象頻發,TP燈閃爍,網線長度都沒超過20米,買的又是大品牌超五類CAT5E標準網線,不存在網線質量問題!那么為什么會通訊錯誤呢?
看到網線線纜完全剖開后露出的4對雙絞線,小弟我頓時明白怎么回事了,只是沒想到工業以太網對內部屏蔽的要求這么高。因為雙絞線使得外部干擾脈沖總是有規律地作用在兩條線上;而且雙絞線使得內部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得到相互抵消。因此雙絞后會產生一定的屏蔽,使信號傳輸衰減小。
基于這個想法,我們重做了M12轉M12接口網線,將數據收發的正極、負極,對應于雙絞線,例如:橙白色接數據發送正,橙色接數據發送負,以此類推。果然這樣一來通訊丟包現象就消失了。
我進一步的想法是利用網線內的4對雙絞線實現合并2路M12轉M12以太網通訊,如下圖所示:

最后,附上IT信息專業人士內對網線(雙絞線)RJ45用法的歸納,作為背景知識補充:
RJ45常規定義為:1 輸出數據 (+) 2 輸出數據 (-) 3 輸入數據 (+) 4 保留為電話使用 5 保留為電話使用 6 輸入數據 (-) 7 保留為電話使用 8 保留為電話使用
為什么不管是100M還是10M的網絡,5類雙絞線里的8根線只用了4根呢?這主要考慮到其他標準的存在,以太網最早由施樂發明,后來IEEE出了802.3標準與原有Ethernet基本兼容,傳輸介質包括粗纜、細纜、(3類)雙絞線和光纖。
等到要制訂100M Ethernet標準的時候,IEEE高速以太網研究組內部意見分歧,分成兩個派別各自搞了一套標準,分別是100BaseT和100VG-AnyLAN。100BaseT兼容10M Ethernet形成新標準802.3u,根據信令方式和介質的不同又分為100BaseTX、100BaseFX和100BaseT4。其中100BaseTX支持5類雙絞線或者1、2類屏蔽雙絞線,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
這種方式同時支持10M連接,而且和10M以太網一樣只使用4對雙絞線里的2對,按常用EIA/TIA-568A/B的接線方法來說就是1、2、3、6這4根線。其余的4根線是根本沒有用的,說什么100M必須用4對之類是不準確的。現在,另外4根線主要用于備用及起到屏蔽線路的電磁干擾問題。
百兆網線用1236,只用其中的4股線,用的是綠白,綠,橙白,橙;
千兆就要用所有的8股線了,也就有8種顏色(有的只有4種顏色,兩兩捆綁的):
8個線的顏色有“白橙、橙、白綠、綠、白藍、藍、白棕、棕”共8根。
國際上的標準使用的是568B,也就是這樣的排列方法:
568B:“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
如果是HUB和PC相連接,兩頭都使用568B的排列方法。
如果是PC和PC相連接,一頭使用568A,一頭使用568B排列。
568A:“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
仔細看568A和568B的區別,其實就是交叉網線的用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