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生產軟硬件自主開發 信息“神經”中國造
互聯網時代,信息和數據的傳輸無處不在。無論是全光網絡建設,或是移動網絡3G、4G和即將到來的5G,都離不開信息傳遞的載體——光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1/340802.htm如今,中國企業實現了信息“神經”中國造,位于武漢的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還成為全球第一大光纖預制棒及光纖供貨商、全球第二大光纜供應商。
“長飛是全球唯一同時掌握PCVD(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法)、OVD(外部氣相沉積法)和VAD(氣相軸向沉積法)三種預制棒制備技術的公司。”長飛總裁莊丹說。光纖預制棒,被譽為光纖產業“皇冠上的明珠”,占據了光纖產業約70%的價值,在2010年之前,我國的光纖預制棒大部分依靠進口。
依靠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創新,長飛打破了國外多年的技術封鎖。“建廠時,我們引進了國外的PCVD預制棒生產工藝,通過堅持將每年銷售額的5%投入研發,現在已全面掌握PCVD工藝,并在此基礎上開發了全球最大尺寸的PCVD諧振腔。”公司副總裁閆長鹍介紹,此外,長飛還自主研發出VAD工藝平臺。
從建廠時核心工藝全靠引進,到后來自主開發工藝平臺、打破國外技術封鎖,閆長鹍感慨萬千。目前,長飛開發出了全系列光纖光纜產品和70多種特種光纖產品及應用方案,成為全球行業內產品最全、滿足國內需求最廣、產業鏈最長的企業。其中,超低衰減光纖、寬帶多模光纖等產品還居于世界領先水平。
技術實現突破,長飛還將目光投向了光纖生產裝備。“看,控制、操作界面都是全中文的。”閆長鹍指著控制面板介紹說,“我們對所有設備進行國產化,包括設備的軟件、系統的集成,全部進行剖析、自主開發。”
莊丹感慨:“過去我們進口一套設備要300萬歐元,現在自己解決不到300萬元人民幣,推動了成本進一步降低。”
國產化只是第一步,長飛的目標是做得更好。這幾年,長飛積極投入智能制造,創建了決策層、運營層、執行層、網絡控制層和現場層等智能制造的5層模型。“該模型具備系統層次化、業務功能模塊化、流程的全貫通和標準化,具有易集成、柔性配置、可擴展、高可靠的特點。”閆長鹍說,在5層模型構架下,未來還能實現橫向集成、縱向貫連,單體智能工廠與集團資源管理的統籌協同。經過試驗,同樣的人工投入、同樣的生產面積,長飛的產出增加了30%—40%。
“包括光纖光纜行業在內的中國制造業必須在核心技術上進行自主創新,這是中國從制造大國升級為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徐佳賓看來,“核心技術別人不可能施舍給你,也不可能賣給你,最終需要自己進行自主創新。否則,永遠只能作為技術的接受者。所以自主創新對于中國的制造業乃至工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