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充換電設施標準入列世界四大標準體系
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戰略,將標準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掌握標準主導權,堅持做國際標準制定的領跑者。自2009年起,公司代表中國在IEC立項國際標準28項,涵蓋高壓直流、電動汽車充/換電等新興技術領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1/340698.htm充換電設施標準
提起標準,可能很多人感到陌生,但是說到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3C認證,多數人則比較熟悉。標準是“世界通用語言”。對企業而言,在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標準是企業和產品通向市場的通行證。
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戰略,將標準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掌握標準主導權,堅持做國際標準制定的領跑者。自2009年起,公司代表中國在IEC立項國際標準28項,涵蓋高壓直流、電動汽車充/換電等新興技術領域。
日前,2016年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揭曉,公司牽頭的《電動汽車交流充電樁技術條件等19項標準》獲一等獎,是唯一以企業標準牽頭申報獲得一等獎的項目。
攻克技術難題:中國充電標準入列世界四大標準體系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我國更是將其列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中。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動汽車銷量累計達45.1萬輛,其中,2014年和2015年銷量連續取得高速增長,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截至2015年底,我國電動汽車市場占有率首次突破1%,達到1.3%。
電動汽車及相關基礎設施的標準化工作是推動電動汽車市場化發展的基礎。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認為,就電動汽車充電而言,標準的統一至關重要。歐、美、日等發達工業國家都在積極推動電動汽車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以滿足技術和市場發展需求。
國網營銷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充電設施是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基礎和重要保障。然而,在產業發展初期,由于電動汽車種類較多,充電設備規格型號不統一、安全性不高、兼容性不好,充電設施技術條件、檢驗檢測規范無法滿足產業快速發展需要。
發展電動汽車產業,必須實現充換電設施的標準化。對此,公司聯合國內相關單位通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攻克了充換電設備制造、設施建設運營、計量計費、設備檢驗檢測等關鍵技術難題,編制完成充換電設施標準體系,累計編制國標22項、行標27項、企標56項,構建充換電標準體系,解決了電動汽車推廣過程中的充電安全、互聯互通、設備檢測、設施建設規劃、充電計量計費等關鍵問題,覆蓋生產、檢測、建設、規劃、運營、計量等各環節,為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標準保障,有效提升了充電的安全性、兼容性和可靠性。
采訪中,公司營銷部工作人員不無自豪地說,公司充換電設施標準體系涵蓋內容超過國外同類標準。目前,國外標準主要集中在充電接口及通信協議方面,在換電設備、計量計費、規劃建設和運營監控方面尚屬空白,均未形成完整的標準體系。以充換電設施安全性來說,公司建立了涵蓋硬件電路檢測、軟件安全流程設計等多重安全保障體系,從硬件電路設計、充電交互流程軟件識別判定、故障級別分類及處理流程編制等方面保證充電安全;國外相關標準則只針對設備單體安全性做了嚴格要求,未考慮充換電設施系統級整體安全防護。
值得一提的是,在充換電設施標準制定過程中,公司始終堅持“中國市場—中國標準”,主動走訪一汽、北汽、上汽等國內所有大型車企,共同開展技術研討和對接試驗,與國內外車企開展以中國標準為依據的車輛互操作測試,推動日產、寶馬、特斯拉等國外車企采用中國標準。
公司成功立項IEC國際標準3項,已完成2項,實現了電動汽車領域由我國提出國際標準零的突破。目前,中國充電標準與美國、歐洲、日本并列成為世界四大標準體系。
深化標準應用:助推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談及電動汽車充換電標準體系的創建,國網營銷部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不僅奠定了我國充電設施快速發展的基礎,而且帶動了充換電裝備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我國電動汽車的推廣應用。
從建成國內首個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奧運會充換電站開始,公司主動作為,持續發力,截至2016年10月底,累計建成充換電站2910座,充電樁3.58萬個,在京港澳等11條高速公路投運快充站512座,覆蓋高速公路1.4萬公里、13個省的95座城市,建成世界上覆蓋范圍最廣、運營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快充網絡,在世界上率先實現了公共充換電服務由點到面、由城市到城際的發展。
記者了解到,目前,充換電設施相關國外標準僅實現了車與充電設施的互通,尚無監控系統間數據交換方面的標準,相關投資主體建設的充電設施各自獨立運營,較難形成互聯互通的整體充電網絡。中國標準明顯更勝一籌。公司遵循充換電標準中的監控系統相關標準,研發部署了車聯網平臺,實現了分散充換電設施的集中監控與科學調度,運營效率更高,充換電服務更便捷。目前,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已建成全國最大車聯網平臺。
在推動充換電裝備產業發展方面,公司首次形成科學合理的充換電設備技術指標體系,實現設備研發生產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研制寬電壓范圍、動態功率調節、高功率因數、大功率、高效率的充電設備;研制自動多箱內旋轉換電設備,提升換電系統運行效率和運營水平,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智能化換電系統。公司提出充電過程多重安全防護體系,涵蓋物理結構、電氣安全、流程架構、信息防護,通過技術手段大幅降低了充電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有效保障充電過程中人身、車輛和設備安全。充換電標準體系所依托的科技創新成果累計獲得國際專利2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9項;獲得各類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取得授權315項。相關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公司一等獎4項。
同時,公司建成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充換電設施檢測平臺,研發了電動汽車充電設備檢測系統,建成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充換電設施實驗驗證中心,形成檢測認證平臺、技術研發平臺、標準培訓平臺,獲得萊茵集團、UL等多個國際檢測機構授權資質,為推動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產業國際化提供有力保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