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4G三年:運營商面向未來的三條路徑
自2013年底TDD牌照發放,中國正式進入4G時代。三年的時間里,中國4G用戶達到6.8億,三大運營商投資建設了近300萬個LTE基站,拉動近萬億的投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11/340508.htm4G成為了影響通信市場格局的最大變量:搶跑先發優勢使得中移動重回一家獨大地位,在FDD牌照等待中蹉跎了歲月的電信和聯通明顯處于劣勢,尤其是聯通,在4G搖擺中失去了發展機會。運營商市場上演馬太效應的同時,設備商同樣在4G時代重劃版圖。
4G快速發展的這三年同樣是智能終端興起、移動互聯網洶涌蓬勃的三年,整個社會更是在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的更迭跨域中迎來智能化發展的新階段。在新的視角下,競爭已經由單一企業之間轉向生態之爭。通信圍墻打開之后,運營商也將視野更多地放眼圍墻之外。
逆襲點在哪
根據最新的三季度財報,中移動攜4.8億4G用戶一騎絕塵,在收入以及利潤上更是將另外兩家甩在后面。中移動占了70%的市場份額,一家獨大背后,是政策、企業決策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本來就具備資金、渠道以及營銷等優勢的中移動抓住了時機,搶先布局,行至目前,三家的競爭,已經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比賽。
是否這樣的態勢會持續?是否會有政策層面的不對稱管制出臺?市場力量推動下是否有暗自生長的力量打破這樣的局面?
如果單純從管道層面的競爭看,在像賣白菜一樣賣產品的模式下,移動擁有最多的用戶,規模效應、馬太效應下,未來移動贏者通吃將會是無懸念。
但這是一個顛覆變化的時代,萬物互聯更迭,互聯網也已經進入了智能階段。身處其中的運營商也被裹挾到生態里。業內專家表示,從轉型互聯網的角度,聯通、電信的機會反而更大。相比之下,中國移動的用戶量過于龐大,要保持市場領先地位,承擔著“被追”的壓力。面對轉型的風險,中國移動未必有魄力。
相比較互聯網行業的開放接入、易衡量快速迭代,電信行業則是封閉網絡、復雜協議、非定制化。
而面對越來越個性化需求的用戶,習慣了“規模經濟”的運營商難免有些手足無措,運營商推出了大量可以快速復制但缺乏市場生命力的產品就是明證。
業內人士表示,從產品的角度來看,運營商是相對缺乏對“復雜度經濟”的理解和實踐的。如果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合作,將可能是一個幫助運營商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機會。
不同的發展軌跡
從轉型以及互聯網合作的角度,電信聯通這三年來可圈可點:昔日的競爭對手網絡共享、終端合作,聯通更是牽手了BAT,電信通過平臺開放能力廣聚合作伙伴。
從這個角度引申開來,三家運營商不同的發展軌跡隱約可尋:中移動最為封閉傳統,保住用戶保住份額、投資建網;聯通最為開放,借力合作伙伴共謀發展;電信則注重轉型改革,走技術型路線。而這些面向未來的不同姿勢,也是根據三家資源稟賦的不同,所走的差異化的路徑。
中移動從老大到老大,在戰略思路上提出了開拓傳統業務之外的增量,但對于產業鏈中移動考慮更多的是掌控,是在談判時增強話語權。“自己做的過程中,能熟悉各個環節,從而增強話語權。”中移動相關人員的話頗具代表性。體現在互聯網業務和終端領域,中移動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進行運作,連終端都是移動牌自有終端。
運營商自身的體制基因決定了其做產品的失敗,飛信等一路走來的路已經證明如此。在AT&T收購時代華納 、其他運營商與互聯網廠商不斷深度合作,中移動走在自我的路上。4G三年,中移動最令人深刻的是,一路領先的用戶數和日賺3億的財報數字。
當然作為實力擔當,中移動在基礎網絡、光網絡以及,5G研發上不容小覷。當年從中國電信剝離開始,中移動輕裝上陣、最具現代管理特質的公司。
中國電信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固網運營商,其在固網ICT領域有深厚積累 ,隨著向全業務運營商的轉變。在移動業務領域也不斷追趕,從2013年底移動市場份額第第三不斷上升,今年取代中國聯通第二位置。這三年,中電信圍繞改革和技術的路線也比較清晰:發展新興業務 ,向智能化轉型,基于此種定位之上,再網絡上,豐富管道內涵,發展云計算,全國布局數據中心。同時,以平臺思路開放電信能力廣聚合作伙伴。
相形之下,聯通從4G牌照發放前的23%市場份額下滑至如今的15% ,曾經的優勢盡失。自從王曉初厘定聯通聚焦4G發展戰略后,移動用戶止跌回升。從谷底走出來的聯通盡管財報數字仍然難看,但一系列動作,讓員工看到希望,最為突出的是與互聯網企業的廣泛合作結盟,支持虛商、 牽手BAT乃至曾經的競爭對手。聯通最為開放合作的姿態,符合其弱勢運營商的市場定位,但也為未來增加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立足當下
縱觀4G三年,是三家差異化路線確定的三年,這三年是移動騰飛重新坐穩老大位置的三年,同樣是電信聯通 向前的三年。是中移動重回巔峰的三年,同樣是電信聯通奮力追趕的三年。
根據牌照發放時間點,TDD試商用牌照發放第一年,由于終端缺乏影響和網絡覆蓋能力的差異,導致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4G發展初期難以與中國移動正面抗衡,3G時代逐漸走向平衡的電信運營業,再次向“一家獨大”的局面傾斜。
混合組網許可的發放,給了電信和聯通在4G時代的信心,兩家運營商一改4G發展初期的遮遮掩掩和頹勢,重新回到上升通道中。他們都期望采用TD-LTE/LTEFDD混合組網的模式,這也是成本收益效應最優的發展模式,能夠以較低成本在4G市場展開競爭。
直至FDD牌照正式發放,盡管移動已經搶跑,但三家重回一個競技場競爭。
目前,三家運營商在網絡、業務終端上都加大網絡投入,4G競爭也走向白熱化。
評論